扎實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和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在文藝界引起強烈反響——
扎實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和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本報訊 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在文藝界引起了強烈共鳴和熱烈反響。大家一致認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戰略高度,對中華文化傳承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作了全面系統深入闡述,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思想性、戰略性、指導性。大家紛紛表示,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不斷深化對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扎實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和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要堅定文化自信,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培育和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
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協主席潘魯生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闡釋了新時代文化建設和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發展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作用,創造性地闡釋了中華文化的特性,創新性地提出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時代命題,指出了新時代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嶄新路徑。這一戰略部署,進一步堅定了我們的歷史自信和文化自信,為文藝工作者擔當新時代文化使命、推進文化自信自強指明了方向。在潘魯生看來,習近平總書記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高度全面闡釋文化的發展方略,對于民間文藝進一步開闊發展視野、提升文化高度、踐行文藝使命意義重大,使民間文藝從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救保護到傳承傳播、從研究整理到創造性轉化、從守護培養到創新性發展實現根本性提升,消除專業研究與現實實踐的隔膜,打破保護與發展踟躕不前的困局,破解傳統民間文藝賦能當代生活的瓶頸,使民間文藝在新時代、新生活中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潘魯生表示:“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我們要進一步理解和把握中華文明文化的五個突出特性,進一步學習貫徹‘兩個結合’的深刻思想,守望傳承悠久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民間文藝傳統,致力將其中的文化精神發揚光大,書寫中國式現代化的民間文藝篇章。”
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雜協主席邊發吉表示,中國雜技有著3600多年的歷史,凝聚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傳遞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文明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典型代表藝術門類之一。步入新時代,包含雜技在內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得到了很好的保護與傳承,更實現了創新與發展。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廣大雜技工作者將繼續堅持文化自信,開放包容、守正創新,努力推出一批扛鼎之作、傳世之作、不朽之作,向世界展示中華兒女的形象之美、神州大地的山河之美、中華民族的文化之美,為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作出應有貢獻。
中國舞協主席馮雙白認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深刻指出了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特點,這是對中華文明歷史經驗和當代發展價值的全面、系統、深刻的表述,是中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一個全新的重大論斷,具有鮮明的理論創新性和實踐指導性。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講話中深刻指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我們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寶,并且明確地告訴我們,“第二個結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這將激勵我們每一位文藝工作者尤其是舞蹈工作者從歷史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新高度努力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多作貢獻。
中國書協主席孫曉云認為,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高屋建瓴,意義深邃,令人倍感振奮。中國書法有3000多年的歷史,它既是文字,又是藝術,承擔著記言錄史、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使命,蘊含著豐厚的哲學思想和人文精神,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和中國精神的象征。作為書法工作者和文化傳承者,能夠以實際行動創作投身于這個時代,既是榮幸,也是責任。我們要用手中的筆不斷創作優秀作品,賡續文脈,讓古老的書法藝術煥發時代光彩。孫曉云表示,廣大書法工作者要在新時代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為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作出應有貢獻。
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對我們在新時代文化傳承與發展中堅守中華民族立場,構筑中國精神,樹立中國價值,形成中國力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長期以來,特別是新時代以來,中國美術館充分發揮豐厚藏品資源優勢,用好館藏資源,深化學術研究,擴大對外交流,在傳承弘揚中華美學精神上不斷進取、守正創新。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擔負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美術館大有可為。“作為一名雕塑家,30多年來我堅持進行中華文化名人雕塑創作,用具體的作品來體現中華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我將持續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貫通學思悟踐,在世界各地更好地講述中國故事。”吳為山說。
中國音協副主席,中國戲曲學院副院長,著名胡琴表演藝術家、教育家宋飛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提到,“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讓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讓人倍感振奮。在宋飛看來,從古至今,藝術和社會、藝術與其所處的時代,歷來具有緊密的聯系,新時代更要重視和強調這種“結合”。中國音樂積淀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多種文化內涵、形態和特征,用音樂創造新時代新的美學范疇,正是廣大音樂工作者的使命和擔當。
中國曲協副主席、著名曲藝作家暴玉喜表示,曲藝藝術深深地扎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以其獨有的魅力滋潤與滋養著人們的情感和心靈,與人民群眾的生活和情感保持高度的一致,這種人民性的特點使得曲藝有著為民族培根鑄魂的作用。曲藝的文化自信,來自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來自于對曲藝文化價值和功能的認知,來自于對曲藝藝術生命和創造力的信心。作為曲藝工作者,要認真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充沛的激情、生動的筆觸、優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創作生產出更多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時代精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讓扎根于民族根脈的曲藝藝術永遠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
中國民協副主席、南通藍印花布博物館館長、南通大學南通非遺研究院院長吳元新表示,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倍感振奮。作為民間文藝的工作者,40多年來,吳元新一直從事藍印花布印染技藝的傳承保護工作,有力續存了寶貴文化遺產。對于未來的工作,吳元新表示,要認真學習領會講話精神,加強研究闡釋,堅持學以致用,做好貫徹落實,繼續做好傳統印染實物遺存整理出版的相關工作,把散落在民間的藍印花布傳承脈絡與圖案文化如珍珠般串聯起來,為堅定我國文化自信自強,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和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付諸努力。
中國攝協副主席、甘肅省攝協主席吳健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為廣大攝影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動力,更加堅定了我們要堅持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的信心和決心。作為一名攝影工作者,將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借助科學技術、信息技術的發展,運用攝影獨特的視覺造型藝術形式,進行發掘探索和研究創新,用全新的學術理念與獨特藝術風格,展現“一帶一路”上厚重斑斕的歷史遺存、生態底色和蓬勃奮進的現代化場景,努力踐行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用攝影獨特的藝術形式,講好中國故事。
中國書協副主席、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葉培貴第一時間通過《新聞聯播》和新華社報道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他表示,作為高校書法教師和文藝評論工作者,深受鼓舞。習近平總書記的最新指示,為廣大文藝評論工作者指明了更高更遠的方向。我們應該深入學習,以新思想指引新實踐、構建新路徑、探索新理論,創造性開展創作、教學和評論工作,尤其應該深刻領悟“‘第二個結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的重大論斷,更加自覺主動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指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探索當代文藝評論發展的中國式道路,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中國視協副主席、中國文藝志愿者協會副主席林永健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在林永健看來,電視文藝創作應堅持守正創新,兼顧歷史視野和全球視野,扎實推進文化自信。要善于從中華文明的優秀傳統中汲取養分,更好地傳遞傳統文化的內在價值,講好中國故事,比如電視劇《三體》構建的“中式宇宙觀”,讓世界重新認識了我們中國人的科幻。要具備當代眼光,符合當代觀眾的文化需求,比如今年播出的現實題材作品《人生之路》,將傳統意義上望子成龍卻走向極端的“父子情”放在當代環境下接受觀眾的審視,很好地引發了大家的共鳴和反思;還要具備全球視野;比如電視劇《三體》的誕生,讓海內外觀眾看到,中國人可以制作出代表中國人價值觀的國際水準科幻作品。這給我們以啟示:電視藝術工作者要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運用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理念、價值體系,加強學習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理論成果,融入電視作品創作,為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作貢獻。
著名表演藝術家劉勁認為,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高瞻遠矚、深刻深邃,對于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也對新時代的文藝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廣大文藝工作者尤其是電影工作者必須更加全面、深入地學習與理解中華民族的歷史與文化,并在此基礎上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堅定文化自信,堅持走自己的路,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在劉勁看來,廣大文藝工作者研究古代的中國、理解現代的中國,歸根到底是為了未來的中國,是為了通過文明與文化的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浙江小百花越劇院副院長、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團長蔡浙飛表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我們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出了新的根本遵循。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始終把文化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斷深化對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只有認真學習、全面深入理解、生動貫徹,才能更有效地推動戲劇文化事業的薪火相傳和高質量發展,才能繪就中國戲曲百花園的靚麗風景,才能成為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中堅力量。我們要始終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系列重要論述為指引,堅定文化自信,堅持守正創新,擔負起戲曲傳承繁榮的使命,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