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深化改革,不斷提升文藝評獎對創作的引導激勵作用
——2022年中國文聯全國性文藝評獎工作綜述
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也是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征程的開局之年。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在中國文聯黨組的正確領導下,中國文聯全國性文藝評獎工作緊緊圍繞以人民為中心的導向,立足新起點,聚焦新目標,守正創新、銳意進取,切實發揮兩個優勢,持續深化改革,優化體制機制,著力選拔人才,評獎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水平再上新臺階,評獎對創作的引導激勵作用得到進一步提升。
與時代同步伐,凸顯評獎對創作的示范作用
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今天的中國,文藝的作用更加重要,文藝工作者大有可為。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呼喚全新的藝術創作,呼喚更多優秀的精品力作。在團結廣大文藝工作者聽黨話、跟黨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的同時,也需要不斷健全機制手段,更好激發藝術創新創造活力。文藝評獎作為出精品、出人才,繁榮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的重要手段,要深刻把握與時俱進的工作要求,充分尊重各藝術門類的創作規律,使之成為激勵廣大文藝工作者,主動投身創作,更好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有效抓手。
2015年全國性文藝評獎制度改革以來,中國文聯評獎工作持續不斷對體制機制進行提升和完善。以獎項設置為例,近年來在相關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中國電影金雞獎、大眾電影百花獎、中國電視金鷹獎等獎項的必要優化,使評獎工作緊跟時代步伐,對文藝創作的示范引導作用更為突出。2022年,中國電視金鷹獎在科學研判的前提下,聚焦電視劇藝術創作生產狀況、電視藝術門類延展以及演員單項獎的完善,再次進行優化調整,順應了新時代電視藝術發展需要,贏得業內好評,收獲了積極的社會反響。
例如,面對近年來電視劇產量特別是重大主題創作的總量規模增加、臺網播出作品同類評選的需要,調整增加了優秀電視劇名額;引導廣大播音主持工作者注重規范自身言行、樹立社會榜樣,調整增加了最佳電視節目主持人評選;引導“流量”向“質量”轉化,將“最佳男、女演員”“觀眾喜愛的男、女演員”改設為“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這些做法最大限度地實現了通過評獎,讓好作品、好演員脫穎而出,回應了大眾期待。
文藝評獎通過獎項設置等體制機制對標時代發展,發揮評獎見證、參與、引領時代的作用,通過評出與時代同步的優秀作品,更好地呈現火熱生活、偉大實踐和新時代的重大成果。以第12屆中國曲藝牡丹獎(點擊瀏覽相關報道)為例,作為第十一次全國文代會召開后的首次曲藝類評獎,參評作品主題鮮明、題材豐富,或圍繞建黨百年等重大時間節點,謳歌先烈革命精神,賡續紅色血脈;或圍繞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重大主題,講述先進模范事跡,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或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贊頌凡人壯舉,展示國家變化,傳遞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充分展示出新時代曲藝工作者聚焦創作的階段性成果。
以精品奉獻人民,出作品出人才效應更為突出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這是新時代文藝工作者傾力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的重要任務書和核心指標項。偉大的時代為文藝繁榮發展提供了廣闊的機遇,文藝繁榮發展最根本的標志之一就是創作生產出大批無愧于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繁榮創作需要優秀文藝人才,文藝工作者要把創作作為中心任務,把作品作為立身之本。不斷深化文藝評獎改革,正是在積極推動這一辯證關系的良性發展。
為更好地發揮評獎工作示范效應,中國文聯努力構建完善評價標準體系,讓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優秀作品,讓用心用情用功抒寫人民、描繪人民、歌唱人民的文藝工作者得到褒揚、激勵和獎掖。2022年11月12日,第3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點擊瀏覽相關報道)在福建廈門揭曉,《長津湖》《漫長的告白》《敦煌女兒》《1950他們正年輕》等獲獎作品,講述了中國共產黨的好故事、中國人民的好故事、新時代的好故事。這些獲獎作品中,主旋律題材影片創作在敘事視角和情感表達上更加貼合觀眾;主流影片和類型片、商業片的交匯融合形成新的主流價值觀的美學表達;以溫暖為底色的現實主義題材影片,通過貼近生活、真實動情的人物塑造,獲得市場、觀眾和專家的多重認可。業內普遍認為,本屆金雞獎獲獎作品在表彰總結中國電影新征程的同時,具有中華美學特征的電影藝術評價標準也愈發清晰可見。
“我要感謝的是這個偉大的、了不起的新時代,它給了無數像我一樣擁有夢想的人去實現夢想的機會,讓我們的人生從此不同……”這是主持人任魯豫在獲頒第31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電視節目主持人時的動情感言。因在《覺醒年代》中飾演蔡元培一角榮獲最佳男配角的馬少驊激動地說:“我是百姓中的演員,也是演員中的百姓。”來自文藝工作者、創作者的感言,既有溫度,又有力量,頻頻閃現在各獎項年度頒獎儀式中,并不斷引發熱議、廣為傳播。細細品讀,所有激動感慨,皆源于大家以高度的事業自覺、責任擔當,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主動參與新時代偉大文藝創作實踐的肺腑之言,不僅令觀者動容,也給更多文藝工作者提供了榜樣示范。
2022年中國文聯系統全國性文藝獎項獲獎的42部作品以及37名個人,牢牢把握評價標準,從嚴肅認真的評審打分到結果公示,展現出文聯組織權威公信力的專業優勢。如第11屆中國雜技金菊獎(點擊瀏覽相關報道)全國雜技比賽,設計的作品評分標準既結合我國國情又遵照國際規則,評委在全面衡量、充分醞釀的基礎上正式打分,并在評委會內部公示打分情況,起到互相監督的作用。第3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的終評現場,“六親不認,只認作品;八面來風,自己掌舵;不抱成見,從善如流;充分協商,顧全大局”的評選方針,成為每個評委審慎思考,投出神圣一票的專業底氣。面對2022年疫情防控的諸多不確定,文聯系統評獎工作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確保各項評獎順利舉辦。如第12屆中國曲藝牡丹獎,實行“一地一策”“線上線下相結合”策略,確保工作進展有序。第36屆大眾電影百花獎(點擊瀏覽相關報道)期間,正值國內疫情多點頻發,中國文聯、中國影協統籌協調各方資源,以嚴密周到的工作確保安全、精彩地舉辦百花獎系列活動,順利使“百花”在武漢這座“英雄城”璀璨綻放。
用正能量引領風尚,讓優秀創作接受人民檢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承擔著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職責,應該用獨到的思想啟迪、潤物無聲的藝術熏陶啟迪人的心靈,傳遞向善向上的價值觀。”如何讓正能量優秀作品深入人心,標引時代創作方向,引導推動行業建設,是評獎改革始終強調的“題中應有之義”。
近年來,中國文聯持續深化評獎改革,一方面完善制度機制,落實紀律規矩,提升各獎項的權威性、公信力,另一方面通過多種方式手段,讓獎項推動創作、涵養風氣的引導作用有效釋放。第31屆中國電視金鷹獎(點擊瀏覽相關報道)頒獎期間,主辦方專門組織了電視界職業道德和行風建設座談會。與會人員結合自身藝術創作與工作實踐,圍繞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以及加強自身修養、追求德藝雙馨、藝術創新創造、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主題交流發言,展現了新時代電視藝術工作者堅守職業道德、促進行風建設的高度自覺。表演藝術家呂中深情呼吁:“要真正做好行風建設并落實到每個電視劇組,保證演員不斷提高自身學識、修養。”演員張凱麗表示:“從心靈到情感上是否真正俯身于腳下這片土地、俯身于人民,真正不求名利、甘于奉獻,同樣是行風建設和職業道德建設的一部分。”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文藝評獎對創作方式方法、理念觀念的引導,已不再僅限于潛移默化的影響,而是更多通過座談會、研討會等方式“現場辦公”“把脈問診”。如第11屆中國雜技金菊獎全國雜技比賽,秉承“賽評結合、以評促創”的理念,統籌雜技藝術實踐與理論建設“雙輪驅動”。本屆獲獎節目從技巧難度、題材內容、結構編排、舞臺呈現、藝術手法等,體現了當前創新創造最高水平。主辦方特意在賽后舉辦的全國雜技創新創作引導會,不僅切磋了技藝,更是難得的交流。會上,中國雜協主席團、金菊獎評委以及雜技界專家學者、編導、參賽參展負責人及節目主創人員,聚焦時代精神與歷史語境,針對參賽節目以及未來節目創新創造辨名析理、精修細研,更多關注如何提高的意見建議,充分發揮了評獎引導創作的重要作用。
回顧2022年,各獎項通過全面立體地宣傳推介,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作品走進觀眾中,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獎項社會影響和美譽度。如第12屆中國曲藝牡丹獎,繼續強化頒獎系列活動品牌打造,以非遺節目、名家新秀、優秀曲目為主題的展演展示,持續月余,釋放了牡丹獎社會效益,展示了曲藝發展繁榮之果。第11屆中國雜技金菊獎全國雜技比賽向“云上”拓展,利用“互聯網+”模式,充分整合融媒體優勢,將內容按“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發布”的原則,在各個平臺吸引不同受眾,打破了觀演時間、空間領域的限制,提升了公眾對新時代雜技藝術創作的關注程度。
伴隨電影產業復蘇需要,中國文聯系統電影“獎”“節”的影響力、傳播效能不斷增強。如第36屆大眾電影百花獎頒獎典禮,雖未設置現場觀眾,但通過現代化聲、光、電營造出了不一樣的熱烈氛圍,創造同時段收視第一的新紀錄。據統計,百花獎期間微博、抖音、快手等150余家媒體、平臺聯合呈現相關熱門話題超260個,微博話題閱讀量超113億次,百度詞條超4000萬條,微信指數(搜索次數)810萬,這些數據證明了人民群眾對“百花”的關注與信賴。第3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典禮暨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閉幕式,中央媒體及其新媒體累計報道1.3萬多篇(條),電影頻道融媒體中心開展金雞獎“5G+360度全景”4天58小時全方位、沉浸式直播,總觀看量超6億次。同時,中國港澳臺地區及境外等新媒體矩陣向海外70多個國家和地區、140多個站點推送金雞“獎”“節”稿件和短視頻內容140余條,全網閱讀量5000多萬。多觸角、立體化的正面傳播,烘托了“獎”“節”氛圍,吸引了更廣泛關注,對激發廣大電影人奮進新征程、創作新佳片,匯聚起強大合力起到了積極作用。
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藍圖”的戰略任務,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加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落實好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中國文聯將繼續深化評獎改革,以更科學規范的體制機制、手段方式,發揮好評獎對創作的正向引導激勵作用,鼓舞和引領文藝工作者,勇攀藝術創作高峰,努力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更為強勁的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