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曲藝展現道德之美,推動全社會崇德向善
用曲藝展現道德之美,推動全社會崇德向善
——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故事匯基層巡演側記

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故事匯基層巡演吉林梨樹小分隊演員表演二人轉 中國曲協供圖
“演模范、學模范、做模范,自己搭臺、自行自往,不給所到之處添任何麻煩。每場演出六七個節目,每個節目都充盈著滿滿的正能量,傳遞著時代的主旋律。”在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故事匯小分隊基層巡演·哈爾濱站結束后,小分隊領隊兼主持人、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曲協秘書長、“全國最美志愿者”王剛如此說。
事實上,不只是哈爾濱,從2022年10月至2023年1月,由中央文明辦、中國文聯主辦,中國曲協和相關省、直轄市曲協共同承辦的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故事匯基層巡演,在京成功舉辦啟動儀式暨首場演出后,將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重慶市萬州區和開州區、陜西省西安市和咸陽市、浙江省杭州市、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山東省青島市6省(直轄市)8地,作為巡演示范地區,先后深入基層——4個縣、14個鄉鎮村、9個社區,開展了30場小分隊巡演。300多名老中青三代曲藝演員和基層曲藝工作者,走基層、入社區,進單位、到村鎮,線上線下相結合,以全國道德模范和當地先進人物為原型,改編為群眾喜聞樂見的曲藝形式,以生活化的語言、感人的故事和易于抒發感情的說唱,在號召全社會學習先進、禮贊英雄、歌頌模范、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方面,發揮出曲藝作為文藝“輕騎兵”的獨特優勢和魅力,豐富了基層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力地增強了人民的精神力量,也是廣大曲藝工作者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的一次生動實踐。
聯動各級曲協組織:踐行道德模范崇高精神,發揮巡演示范作用
2021年11月5日,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68人名單公布后,中國曲協立刻啟動本屆巡演的各項籌備工作,面向全國曲藝界發布《關于開展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主題曲藝作品創作征集活動的通知》,廣泛組織開展以本屆道德模范為創作原型的作品征集、策劃動員、采訪聯絡、節目修改和排練演出等各項工作,號召全國曲藝工作者積極參與本屆巡演的創作和演出。
歷經近一年時間的藝術創作、節目遴選、反復修改和精心打磨,并克服疫情多發等不利影響,2022年10月5日,經中央文明辦協調,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故事匯基層巡演啟動儀式暨首場演出在央視綜藝頻道播出,這是該活動首次在央視完整播出。曲藝小品《老兵捐獻》、南北說唱《天問》、快板《沙海綠洲》、二人轉《云嶺紅梅》、情景評書《笑起來更好看》、曲藝聯唱《追光人》、評書《帕米爾雄鷹》等優秀節目播出后,收視表現不俗,超過當天該頻道的平均收視份額,取得良好的社會反響和播出效果。
首場演出結束后,從2022年10月31日至2023年1月10日,在兩個多月的時間里,中國曲協聯動各級曲協組織,認真籌備、精心組派6支小分隊,分赴吉林、重慶、陜西、浙江、黑龍江、山東17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和11個基層社區、村鎮、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累計開展28場基層演出,同時開展兩場線上展播。巡演所到各地市委宣傳部、市文旅局、市文聯等相關單位都給予此次活動很大支持和幫助,社會反響熱烈。
在重慶站,中國曲協副主席、四川省曲協主席張旭東主演的諧劇《當幸福來敲門》,謳歌了第八屆全國助人為樂道德模范王蘭花。她是群眾心中的“活雷鋒”,是居民信賴的“熱心大媽”,是志愿者的“領頭羊”。她退休后組織成立的“蘭花志愿者之家”,以實際行動服務人民群眾,以熱心奉獻感召成千上萬的人加入志愿者隊伍,投身志愿者服務事業,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她用16年的身體力行讓花開社區,芬芳滿城,事跡感人。《當幸福來敲門》從幾個“蘭花芬芳熱心小組”普通志愿者的角度來演繹志愿服務工作,演員生動的表演配合、巧妙的情節安排,極大地調動起觀眾的熱情,獲得一致好評。現場觀眾紛紛表示,此次巡演以身邊的道德典型為原型,以豐富的曲藝形式,演繹出一個個動人的故事,立體豐滿地呈現了他們的精神追求和道德境界,充滿正能量,今后大家都將以“道德模范”為榜樣,弘揚社會正氣,倡導時代新風。
積極應對各種困難:錘煉曲藝人才隊伍,推動曲藝精品創作生產
首演和小分隊基層巡演期間面臨新冠肺炎疫情的多次反復,對本屆巡演的各流程和各環節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在應對和克服各種不利因素方面,各級曲協組織和各地專業曲藝院團發揮了重要作用。如陜西西安小分隊和重慶萬州小分隊面對突發的疫情形勢,及時轉變工作思路,選擇將醫院、公安等單位作為演出場地,既保證了演出順利進行,也為抗疫前線的醫務工作者和基層一線工作人員送去了溫暖的慰問。
今年元旦期間,青島小分隊表演的對口快板《海港英雄傳》,用曲藝的手法生動再現了青島當地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張連鋼的先進事跡,引起青島市民的強烈共鳴。
在重慶小分隊巡演現場,重慶市曲協理事劉曉山用評書《生死狀》講述了毛相林的故事。1997年,新當選的重慶巫山縣竹賢鄉下莊村村支書毛相林為了讓群眾過上好日子,決定帶領村民修一條出山的路。修路過程中村民黃會元(故事角色黃占元)不幸遇難,毛相林陷入了深深的自責中,甚至萌發了放棄之意。在修與不修的痛苦抉擇時刻,黃占元的老母親黃幺嬸背負著喪子之痛,深明大義地鼓勵支持毛相林修路。毛相林受到極大的激勵和感召,立下生死狀,誓死修通天路,最終帶領村民修通天路,走出天坑,創造了“下莊精神”。作品謳歌了新時代優秀共產黨員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的擔當作為和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偉大創舉。
在梨樹縣,根據全國道德模范、土家族婦女羅長姐擁軍愛子的真實事跡創排的二人轉《天下娘心》等精彩節目一次次將演出推向高潮,現場掌聲不斷。在杭州市,滑稽小戲《競賽》以家庭為單位,開展安全知識競賽,從競爭上崗道路安全知識勸導員著手,讓觀眾在歡笑中敲響交通安全的警鐘。特別是在哈爾濱,小分隊巡演期間,演員孫大治的父親病危住院不幸去世,孫大治強忍悲痛,堅持參加完所有演出。“只有好好演出心里才踏實,才能讓作為老一輩曲藝工作者的父親感到欣慰。”這既是孫大治的肺腑之言,也是每一名小分隊演員的真實情感。
兩個多月時間里,300多名演職人員,面對不同的舞臺、不同的觀眾,面對天氣的嚴寒,面對奔波的勞累,發揚曲藝界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團結一心、不計得失,始終以昂揚飽滿的精神狀態,將一個個鮮活感人的模范形象完美地呈現給觀眾,受到各地基層群眾的熱烈歡迎和社會各界的一致贊譽,既錘煉了曲藝人才隊伍,在各地推出一批優秀的原創曲藝作品,也在與人民群眾“面對面”“心連心”的一次次親密接觸中推動曲藝精品創作生產更上層樓,正所謂“一遍工夫一遍巧,一遍拆洗一遍新”。
創新網絡演出形態:激發群眾情感共鳴,正能量的聲音更加強勁
本屆巡演在確保線下演出順利開展的基礎上,積極嘗試線上展演和網絡直播演出新形態,努力打造一個“不打烊”的宣傳道德模范的網絡“曲藝劇場”。中國文明網、央視網、學習強國、抖音等網絡媒體將首演整臺晚會和每個節目都放到云端。小分隊基層巡演積極嘗試網絡演出新形態,極大拓展了巡演受眾群體。哈爾濱小分隊采取線下演出、線上直播和網絡展播等方式,將巡演活動分為線上和線下兩個板塊,相互搭臺、同步推進,通過當地的“龍頭新聞”“冰城曲藝”“五常融媒”“延壽融媒”等新媒體平臺對演出進行網絡直播和展播。
重慶萬州小分隊在王牌路小學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演出時,通過“萬州手機臺”同步開展網絡直播。演出直播間里,觀眾們不僅可以一睹曲藝名家的精彩表演,還能夠通過發表評論與網友和組織單位進行實時互動,有力增強了網絡觀眾與表演者之間的共情和共鳴。青島小分隊將青島市市南區、市北區開展的兩場演出進行節目錄制,在融媒體平臺進行網絡展播,觀眾們通過輕觸手機、滑動指尖,就可以近距離觀看道德模范的動人事跡,每一幀高清鏡頭下,一個個鮮活生動的表演都盡收眼底。為確保演出順利進行,哈爾濱小分隊面臨著戶外零下20度的嚴寒天氣,凌晨五點半就集體出發,身披晨輝、腳踏冬寒,體現出極高的專業素養和優秀的職業精神。“哪怕倒下,也要在演出結束以后。”這是巡演小分隊演員內心的真實想法。
截至目前,據不完全統計,此次巡演的全新演出方式直接和間接受眾達300余萬人次,既成功拓展了宣傳道德模范事跡的平臺和渠道,又擴大了網絡受眾群體的社會覆蓋面,還進一步增強了觀眾的“互動式”和“沉浸式”體悟,激發起群眾強烈的情感共鳴,使正能量的聲音更加強勁,是將道德模范精神融入互聯網生態建設、融入百姓日常生活的有益探索和積極嘗試。各地觀眾不僅感受到山水之美、技藝之美可以成為當下的“網紅”,道德之美、精神之美更應當成為新時代的“網紅”,有力推動了在全社會形成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德行天下的濃厚氛圍。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