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奮進號角中努力開拓,再攀高峰!
在奮進號角中努力開拓,再攀高峰!
——2022年中國舞蹈巡禮
齊心向黨追隨光明的奮進之年
2022年,是舞界同仁齊心向黨、努力奮進的一年。
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既是本年度最重大的政治歷史事件,同時也對整個中國舞蹈事業發展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黨的二十大召開前后,廣大舞蹈工作者前往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參觀,很多新黨員與老黨員一起在展覽館的黨旗面前集體宣誓。黨的二十大閉幕之后,舞蹈界迅速興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熱潮。中國舞協十一屆四次主席團、十一屆二次理事會都召開了專門會議,認真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中國文聯書記處書記(掛職)、中國舞協副主席黃豆豆,中國舞協主席馮雙白,中國舞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羅斌和中國舞協全體副主席,每一個人都表達了對黨的二十大報告的高度政治認同,紛紛表示中國式現代化歷史任務中文藝工作責任重大,精神建設之使命無上光榮,文化強國之號角催人奮進。
2022年,恰逢中國東方演藝集團前身——中央歌舞團成立70周年、東方歌舞團成立6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東方演藝集團藝術家回信,向藝術家和全體演職人員表示熱烈祝賀和誠摯問候,勉勵大家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時代放歌、為人民起舞,唱響新時代的主旋律,舞出中國人的精氣神。舞蹈界同仁動情地說,習近平總書記的信,既是寫給東方團藝術家的,也是寫給所有藝術工作者的,每個人都是“收信人”,每個人都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崇德尚藝、守正創新,為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事業、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再立新功。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舞蹈界同仁的工作遵循。以向黨的二十大獻禮的名義,舞蹈領域開展了多種多樣的主題活動。例如,由中國舞協聯合多省市舞協共同舉辦的“2022年全國民族民間舞創作作品匯演”,設立了五個分展區,以響亮的主旋律為黨的二十大唱響贊歌。例如,中國舞協與安徽省文聯主辦,安徽省舞協、上海市舞協等7家省級舞協承辦的華東片區展演中,來自山東的《濟南的冬天》《阡陌上的歌謠》《田埂地壟一片云》等作品,著眼于中華大地的深厚土壤,用藝術符號象征著勞動人民對生活的希望,在舞蹈動作語匯中融入了山東多種民間舞的動態元素,凸顯新作品的精神內涵,傳達著人們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飽含著對幸福生活的追求與向往。來自安徽的原創舞蹈作品《俺爹爹的蘭花情》以民間舞蹈的家族傳承為創作背景,以安徽花鼓燈為主要素材,生動描繪了在“爺爺”的感染下,“孫子”對于花鼓燈舞蹈由最初排斥到主動承擔傳承重擔的故事,表現了老一輩花鼓燈民間藝人初心不改的情懷,也揭示了安徽花鼓燈藝術的當代傳承挑戰。由中國舞協、內蒙古文聯共同主辦,內蒙古舞協、北京舞協、天津舞協、河北舞協、山西舞協共同承辦的華北片區演出中,出現了大量新作品,如原創歌舞《走向光明》以藏族傳統舞蹈語匯為基本要素,以西藏和平解放為政治大背景,講述了西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翻身做主人、走向光明未來的感人故事。
2022年,恰逢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80周年。中國舞蹈界在回顧《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的歷史脈絡的基礎上,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廣泛開展了多種多樣的研討和交流活動。正是在這樣的文藝精神指引下,中國舞蹈事業中的“人民導向”越發清晰可見。例如,在中宣部和中國文聯有力指導下,名字響亮的“深扎”活動日益深入舞者之心。2022年舉辦的深入西藏采風活動,就吸引了中國攝協主席李舸、著名野生動物攝影家奚志農、著名舞蹈編導王玫、著名舞蹈表演藝術家楊洲等人的積極參加,收獲滿滿。王玫感嘆說,“深扎”采風,“最大的收獲往往不是舞蹈,而是舞蹈誕生和衍生其中的廣闊文化!”又如,國家藝術基金2022年度藝術人才培養資助項目《新疆舞蹈藝術理論、評論人才培養》,帶領學員們深入新疆阿克蘇地區莎車縣亞喀艾日克鄉村、克孜爾千佛洞,強調藝術家要有腳踏大地的藝術態度,把目光投向鄉村群眾,講好新時代的中國故事。再如舞蹈公益活動日益深入人心,中國街舞工作者開展了多樣的公益行動。已經開展了十六年的“新農村少兒舞蹈美育工程”,在2022年繼續開展有力行動,在多個省市的農村學校開展工作,新編教材也已經開始投入網絡云教學之中。從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到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都高度關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2022年,中國舞協“國風舞語——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活動”,深入中原文化圣地河南安陽等地采風,加深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體驗。中國舞協還聯合中華志愿者協會發起“民族傳統文化傳承”舞蹈志愿者培訓班,聯合抖音發起“舞蹈傳承計劃”,加強傳統舞蹈文化資源的保護和傳承。全國中小學舞蹈教室培優計劃在內蒙古、云南等地的推行,給基層舞蹈教室送去了寶貴的精神食糧和豐富的舞蹈課程。中國舞協志愿教師赴甘肅隴南市武都區開展的舞蹈美育支教活動,則得到了當地百姓的高度贊揚。
2022年3月29日,中國文聯十一屆二次全委會會議審議通過《中國文藝工作者職業道德公約(修訂稿)》(以下簡稱《公約》)。新版《公約》在舞蹈工作者中引起廣泛關注。當代文藝的發展面臨著市場經濟的大環境轉變。如果忘記了靈魂工程師的職責和使命,很容易迷失方向而不知不覺地在金錢至上的漩渦中淪陷。舞蹈工作者必須自覺遵守《公約》,積極踐行《公約》,把《公約》落到實處,從腳下邁步,加強自身修養,弘揚職業精神,規范職業行為,樹立良好社會形象。《公約》是文藝工作者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價值引領、道德引領的自律要求,具有鮮明的實踐性。當前的主要問題,就是要“知行合一”,一起把《公約》付諸實際行動!
攀登藝術高峰的豐收之年
2022年中最引人注目的舞蹈藝術事件,不得不說到在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上,有三部舞蹈作品獲得第十七屆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大獎”:舞劇《騎兵》《五星出東方》、舞蹈詩劇《只此青綠——舞繪〈千里江山圖〉》(以下簡稱《只此青綠》);在第十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評選中,舞劇《騎兵》《五星出東方》和《鐵人》榜上有名。舞劇《騎兵》選材真實而奇絕——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支騎兵部隊從組建到屢建奇功的戰斗歷程。當下,在以數字信息為標志的現代化戰爭語境里,人們似乎早已經淡忘了這支部隊曾經的存在,而開國大典上這支英雄部隊騎馬走過天安門接受檢閱時的馬蹄聲依然回響在歷史深空中。舞劇《騎兵》是不該忘卻之歷史記憶的一場藝術召喚,是以往真實歷史在當下的心理呼應。該劇是中國當代藝術史上首部騎兵題材舞劇,情感濃烈厚重、主題積極重大,全劇蕩漾著一種革命英雄主義的崇高之美。舞劇《五星出東方》深度發掘漢代時期中原文化與西域的獨特文化審美,把早期西域文化元素置入不同時空與情境,從小人物入手,通過器樂、歌舞等多元化的表現形式,真正在舞臺上讓文物“活”起來,努力用舞蹈傳播東方的文化精神。大型原創芭蕾舞劇《鐵人》,融合了芭蕾舞、中國舞、現代舞的藝術形式,重現以王進喜為代表的大慶石油工人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的“鐵人精神”。
2022年,最大的舞劇“爆款”,當屬《只此青綠》。該劇至今演出超過200場,演出純收入超過一億元!它何以成為“爆款”?也許一些觀眾的評論可以說明問題。有的觀眾說:“是不是我們的基因里有某種開關,一看這種就想哭!”“中國人內斂,對情感的表達更是如此。《只此青綠》對美的呈現觸動觀眾心弦,讓再內斂的觀眾也難以克制骨子里躍動的DNA,而撩動DNA的,是我們的中華傳統文化。”《只此青綠》在劇場演出,掌聲就在劇院里經久不息。該劇片段在網絡播出,彈幕就持續刷屏。觀眾和網友說,你以為它不顯山露水,殊不知它早將存在感埋在每一位慕名而來的觀眾的基因里。換言之,看演出之前,美與感動已存在于觀眾的腦海、心中,《只此青綠》所做的,不過是把他們對美的反饋引發出來。歲末,韓真、周莉亞兩位舞蹈編導界的“雙子星”,又為深圳歌舞劇院導演了舞劇《詠春》,其中的片段,在2022年B站跨年晚會上一經問世,再次“爆款”刷屏!2022年9月18至20日,楊麗萍創作的新版舞劇《孔雀》在昆明市的云南大劇院上演。舞蹈評論家疆嘎指出:在距2012年第一輪演出十年后,這三場演出猶如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震撼且摧枯拉朽般炸裂著昆明觀者的眼眸,亦猶如一場疾風暴雨,掠過干旱的大地,滋潤了花都昆明觀眾的心靈。詩化、魔幻、浪漫、澎湃。這是舞劇《孔雀》的重生,這是四季的生死輪回,這是兒女情長,這是生離死別,這是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一盞燈,更是救贖生靈的一部經。該劇是云南乃至中國當代藝術史上具有物我兩忘的自傳式舞劇,情感濃烈厚重、主題積極重大,全劇蕩漾著一種為愛堅守、向死而生的崇高之美。2022年首演的舞劇《絕對考驗》,以紅巖群英譜中的傳奇女英烈張露萍為人物原型,由重慶歌舞團創排,以舞敘事、融景入情,運用當代舞臺技術打造重慶立體城市地貌,塑造了一個在孤獨絕境下閃耀人性光輝和信仰力量的舞臺藝術形象。2022年11月4日,舞劇《白蛇》在上海首演。世界芭蕾明星譚元元以簡潔高雅的芭蕾線條美,將劇中“妻子/白素貞”端莊溫柔、體貼聰慧的性格特征妥帖詮釋,上海歌劇院舞劇團首席舞者宋潔所飾演的“小青”,將靈動、自由、奔放的角色展現得淋漓盡致。2022年歲末,由青年舞蹈家王亞彬編導、領銜演繹的舞劇《海上夫人》在北京首演。該劇以現代舞語匯和中國舞元素共同演繹北歐風情,以肢體展現人物復雜而深邃的內心。2022年,原創舞劇《楊家嶺的春天》《信仰》《唱支山給黨聽》,用忠誠與激情演繹了思想的崇高和精神的偉力。此外還有一些舞劇問世,也都頗有收獲。
2022年,中國傳統文化和民族舞蹈文化的優秀基因受到了更多的重視,舞蹈審美的轉向也更加清晰。由中國舞協、吉林省延邊州委宣傳部主辦,延邊州文聯、延邊州舞協承辦的“慶祝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民族精品舞蹈展演”,涌現了群舞《長鼓行》《覓跡》《花語》《鄉情》《心歸云處》《戈壁沙丘》、獨舞《情系鄉俗》、情景歌舞詩《海蘭江畔稻花香》片段《田間樂》、街舞《紅太陽照邊疆》等一批作品,深深表達了朝鮮族人民的濃濃家鄉情,充分展示了民族舞蹈的藝術魅力。
藝術的發展與進步,絕對離不開青年人才。2022年12月,由中宣部文藝局、中國文聯國內聯絡部、中國舞協、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主辦,由中國文聯舞蹈藝術中心、四川省文旅廳、四川省文聯承辦的“藝苑擷英——全國優秀青年舞蹈人才展演”隆重拉開大幕。中國東方演藝集團一級演員王梓丁,中國舞蹈“荷花獎”得主黃琛迪、王智瀅、趙磊、王贊, 2021年度“頂尖舞者希望之星”王崇墨、李茉晗, 2021年度“頂尖舞者”孫晗碩、陳添,進入《舞蹈風暴2》全國前八強的朱瑾慧,《這!就是街舞3》中點燃全場的李春林、楊凱等優秀舞者悉數登場,為觀眾奉獻了舞劇《騎兵》片段《歸來》、描繪古代女子形象的古典舞《淺云間》、在《這!就是街舞3》中備受歡迎的街舞《To night》、展現革命戰士意志堅定的現代舞《潛》、禮贊彝族銀匠用生命堅守民族文化的民族民間舞《銀塑》等精品節目,讓觀眾領略了舞蹈界青年人才的強大新生力量。
2023年1月1日,由中國舞協主辦、中國文聯舞蹈藝術中心承辦、國家大劇院支持的“2022中國頂尖舞者之夜”在國家大劇院上演,演出集中展示了2022年度中國舞蹈界的頂尖人才和優秀作品。青年舞蹈家駱文博、劉芳、曾明、楊凱、孫晗碩等悉數登場獻藝;呂科鏑、趙珊演繹的雙人舞《老雁》,李德戈景和內蒙古霍林郭勒市烏蘭牧騎傾情奉獻的群舞《雄鷹》,讓觀眾從多種角度領略了中國民族民間舞的藝術魅力;舞蹈家劉巖在輪椅上表演的手舞《你好,明天》,動情地表達了對未來美好希望;榮膺“雙年度頂尖舞者”的李美靜和陳添帶來了各自的代表作品《春之萌》和《SHADE》,不僅引領觀眾體味細膩的動作表情,更在充滿無限可能的肢體運動中深入探索人類精神世界的無窮豐富內涵。獲得“雙年度頂尖舞者希望之星”的王崇墨、李茉晗演繹的《今當別》以“相聚無期何言還”為主旨刻畫一幅動人的舞臺圖畫。
2022年過去了。人們普遍認為,轉折點已經到來,一個新的年代開始了。轉折,或許就是2022年中國舞蹈界最顯要的關鍵詞吧。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