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開幕
本報訊 12月28日,由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署、國家版權局、國家電影局) 、文化和旅游部、商務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廣東省政府、深圳市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十八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簡稱文博會)在深圳開幕。中宣部副部長張建春,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廣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建文,深圳市委副書記、市長覃偉中出席相關活動。
本屆文博會突出創新驅動和數字化戰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文旅融合和文化消費、對外文化合作交流、博覽和交易形式創新等內容,采取線下為主、線上同步的方式舉辦。主要包括線下博覽與交易、云上展示與交流和配套活動3大部分。其中,主會場設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共設6個展館、12萬平方米展區,包括文化產業綜合館A館、B館和文旅融合·文化消費館、粵港澳大灣區館、非遺·工藝美術·藝術設計館、文化科技·數字創意館,重點展示國內、國際優秀文化產業項目及產品;云上文博會平臺按照展館展區分類展示文化產品和項目,利用全景拍攝技術模擬線下文博會場景,將線下展覽內容在云上平臺進行同步展示,并設線上國際館,著力促進國際文化產業交流互鑒;此外,在深圳全市各區(新區)還設了65個分會場。
本屆文博會內容豐富、精彩紛呈,充分彰顯了文化傳承發展、創新創造和文旅融合、文化科技賦能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勢頭和蓬勃活力。在“文化中國”展區,高科技和數字技術手段展示了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基因傳承、新興業態發展,以及“元宇宙”等未來文化科技的最新成果,“中國文化精品走廊”則全面展示了各地文化產業發展的最新成就。在文化科技·數字創意館,科技賦能文化發展主題鮮明、成果卓著。參展文藝院團在數字演藝展區里展示了“5G+4K/8K”等技術在演藝演播領域的應用以及沉浸式演藝等演藝新業態;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展示出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電影工業主題展區全面展示新時代我國電影精品佳作及電影生產制作最新技術等電影科技硬實力。在非遺·工藝美術·藝術設計館,包括工藝美術展區、博物館展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區、藝術設計展區等展陳板塊,集中展示和推介了具有民族性、時代性、共通性和國際影響力的中華民族文化品牌。在文旅融合·文化消費館,不僅展示了全國各地新型文化旅游業態、產品、服務和融合發展的最新成果和優質多元、貼近需求的文化產品,還展示了文化力量在推動鄉村振興、鄉土文化傳承等方面的優秀案例和生動樣本。
為打造文化產業博覽和交易高品質服務平臺,本屆文博會還創新博覽和交易形式,進一步升級了云上文博會的展覽展示及交易方式,通過推進數字化建設,攜手電商平臺打造“文博會消費季”,努力擴大文化新消費。
主辦方介紹,本屆文博會共有超2500家政府組團、文化機構和企業線下參展,近900家機構和企業線上參展,共3400余家企業參展,數量再創新高。參展企業中,全國文化產業龍頭企業占比達七成以上,全館4成以上的文化產品和項目是首次亮相文博會。同時,云上國際館進一步擴寬國際文化交流合作,近300個境外機構和企業云上參展。
自創辦以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此前已成功舉辦了17屆,展示面積從4.3萬平方米增至12萬平方米,展商數量從700多家增至3400余家,參觀、參展、采購的國家和地區從10多個增至100多個,參加文博會主會場和分會場各項展覽及活動的總人數從47.7萬人次增長到205萬人次,品牌影響力和產業帶動作用日益增強,如今成為引領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臺和擴大文化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
本屆文博會由文化和旅游部輪值主辦,將持續至2023年1月2日。國家版權局首次列入文博會主辦單位,由國家版權局主辦的“版權讓文化生活更美好”主題展也首次與觀眾見面。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