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中國·文學論壇”在京舉行
8月29日,由《十月》雜志和中國美術學院美麗中國研究院聯合發起的“美麗中國·文學論壇”活動在京舉行。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中國美術學院院長、美麗中國研究院院長高世名,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邱華棟,韓少功、西川、楊慶祥等作家、詩人、評論家共聚一堂,暢談作家如何進入并書寫田野的相關話題。論壇由《十月》執行主編季亞婭主持。
李敬澤認為,當下的田野并不單純是自然生態意義的,而更多是指現代發展進程中的田野,是巨變中的田野,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作家認知與書寫的困難。作家不應僅僅拿筆書寫田野,更應當以行動的、實踐的主體身份介入其中。某種意義上,關于田野志的討論能夠敞開新的書寫空間,使作家思考如何恢復自己作為一個行動者投入社會實踐,進入真正的社會空間,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書寫的態度。
論壇圍繞“田野的古典性、地方性與當代性”“田野寫作的具體實踐”“美麗中國建設的田野資源”等議題展開。高世名談到,鄉村建設和社會建設,其核心是人的建設。應當思考如何超出當代知識生產的全球性運作場域,從“吾土吾民”的真實生活實踐出發,去重新學習另一種交往倫理、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邱華棟認為,無論寫一座城還是一座山,最重要的是文學家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寫出美麗中國,為當下時代留下一份特殊的文字記錄。韓少功在線分享了他對當代文學田野傳統的思考。他認為,作家要通過自身的鄉村體驗,去接近歷史文化的深層肌理,尋找自己的話語方式,挖掘民族的歷史文化根源。西川認為,無論古今中外、身份如何,面對田野時經驗尤為重要,經驗中有各種各樣迷人的可能性,值得作家和藝術家持之以恒的探索。楊慶祥認為,作為文學藝術工作者,怎樣創造出新的語法、新的韻律、新的色彩、新的裝置,更好地建設美麗中國,這對于美麗中國的田野實踐具有特別的意義。
據了解,中國美術學院美麗中國研究院成立于2021年6月,旨在回應高質量發展的時代需求,為美麗中國建設奉獻藝術能量,聚集藝術設計、科技文化、社會生態等領域專家,推動城市更新,促進鄉村振興,賦能社會美育。未來,《十月》將繼續與美麗中國研究院一道展開“田野志:書寫美麗中國”系列行動,以文學助力“美麗中國”建設,讓文學、地理、生態、詩歌、地方性知識與美麗中國的風景相遇。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