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瓷都”創新創業的“文藝新力量”
——江西景德鎮“文藝兩新”調研觀察
江西景德鎮是一座“山水不墨景如畫,窯火無聲越千年”的美麗城市,以其悠久深厚的文化傳承和海納百川的胸懷氣魄,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外來陶瓷藝術創造者、工作者和愛好者,他們集聚瓷都,被冠以一個具有典型地域標記的名稱——“景漂”,成為與北京、上海、浙江橫店并稱的四大新文藝組織和新文藝群體集聚區。如今,在中國文聯的關懷下,他們擁有了一個新的名字——“文藝兩新”。正如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諸迪所說:“景德鎮作為享譽中外的‘千年瓷都’,專業技能人才高度聚集,在陶瓷文化藝術傳承和陶瓷產業發展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成為眾多‘文藝兩新’創業逐夢的熱土。”
7月初,諸迪帶隊來到景德鎮調研,同時為中國文聯首個“文藝兩新”集聚區實踐基地、中國文聯文藝研修院景德鎮基地揭牌,兩個基地的接連揭牌讓景德鎮文藝界熱鬧非凡。7月31日至8月3日,中國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張宏率調研小組就“團結凝聚在華外國藝術家,講好中國故事”赴江西景德鎮進行專題調研,并召開中國文聯中外藝術家座談會,與“洋景漂”座談交流。
其實,景德鎮早就備受中國文聯關注——2020年8月,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李屹率調研組來到景德鎮,就文聯組織如何更好地團結引領“文藝兩新”開展專題調研;2020年11月,中國文聯“崇德尚藝 做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的新時代文藝工作者巡回宣講”在景德鎮學院舉辦;同期,中國文聯就文聯網格化、網絡化建設和“文藝兩新”工作,在景德鎮進行專題調研……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這十年,是景德鎮發展史上最具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時期。在此期間,中國文聯積極發揮優勢,助力景德鎮人才培養,講好新時代“瓷都故事”。景德鎮為何讓中國文聯如此關注?記者跟隨調研組走進景德鎮,真切感受到當地蓬勃發展的“文藝兩新”藝術生態。
多種多樣的“景漂”發展平臺
在景德鎮有一個地方,被稱為陶瓷愛好者的“造夢空間”——由荒廢的國營瓷廠改造而來的陶溪川陶瓷文化創意園。在改造過程中,項目組保留了22棟老廠房,將瓷廠原有的燒煉車間改為博物館、美術館,原料車間改為陶藝體驗空間,窯爐車間改為“邑空間”……在這里游客可以到美術館、博物館看各種展覽、體驗美學課;年輕創業者、愛好者可以在“邑空間”免費“練攤”,為自己的原創作品找到出口;陶瓷藝術家可以入駐這里的工作室,沉浸在老陶瓷廠的建筑里盡情創作……
如果只是短暫來景德鎮創作,藝術家還可以選擇到坐落于景德鎮三寶村的真如堂進行“封閉式”創作。真如堂成立于2008年,依山谷而建,經過十數年因地制宜的經營與建設,已發展成為一個以陶瓷為核心的綜合性文化聚集地,為藝術家提供了一個“桃花源”般的創作基地。這里既有完整的陶瓷生產線,又有為藝術家提供的個人創作空間。記者采訪期間就遇到了從外地來這里創作的藝術家大山,山水之間,他潛心繪畫,繪畫完成后親眼看到作品從窯爐出爐,第一時間觀察到歷經高溫燒制后的作品的變化。對于這種創作環境,他直呼:“美哉,愜意哉。”
聚焦故宮典藏藏品與建筑花紋,提取設計而成的故宮定制禮——故宮原創設計茶具套組;以瀘定橋、遵義會議和延安毛主席故居等為原型設計的萬里長征精神紅色文創禮;從浩瀚瓷海中擷取一朵美麗浪花圖案印在瓷器上制成的景德鎮首款城市禮物——福如意茶器套組……這些作品均出自“瑞牛文創”,該公司以“傳千年藝,創當代美”為品牌理念,努力探尋古老陶瓷藝術的當代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從陶瓷藝術家到新銳設計師,“瑞牛文創”簽約了30多位優秀創作者,希望用更藝術的語言做精致瓷禮,為企業做最精準、最富情感的品牌表達。
若想在陶瓷創作方面有專業系統的學習,景德鎮陶瓷大學、景德鎮學院、江西陶瓷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等學校均可選擇。其中景德鎮陶瓷大學尤其注重“藝工并重、藝工商交融”,突出“設計藝術和陶瓷工程”優勢,構建形成了“藝術設計與陶瓷文化”“陶瓷材料工程與智能制造”“陶瓷經濟與管理”3大優勢學科。作為一所辦學歷史悠久、學科特色鮮明的大學,該校充分發揮在景德鎮的辦學優勢,為社會培養了10萬余名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在中國陶瓷界,景德鎮陶瓷大學更是被譽為“陶瓷黃埔”。
除此之外,近兩年,景德鎮陶瓷文化企業市場主體新增2000多家,電商網店突破3萬家。特別是電商直播帶貨火熱,讓景德鎮陶瓷在互聯網數字化浪潮下再現“器成天下走”。景德鎮政府還引進北京大學景德鎮研究院、清華美院、中國美協創作中心等一批藝術類、文化類機構落戶景德鎮,打造高端陶瓷設計和藝術創作平臺。
多種多樣的發展平臺,讓有著各種各樣情況的“景漂”都能在景德鎮找到“落腳點”。
多姿多彩的“景漂”發展樣態
有了景德鎮提供的諸多發展平臺,“景漂”在這里的發展狀況如何呢?
晉文成長于青島,跟隨愛人到景德鎮發展,成為一名“景漂”。剛來景德鎮時,兩人一起考取了景德鎮陶瓷大學的碩士研究生。現在晉文主要進行釉下高溫顏色釉瓷板畫的創作,在她看來,這個工藝與各個門類藝術可結合的點非常多,而且陶瓷的制作過程也復雜,所以晉文現在只想“爭分奪秒、只爭朝夕”,抓緊時間把各種創作想法都嘗試一下。晉文和其愛人,因為喜歡陶瓷藝術選擇長期居住在景德鎮,“當然進行陶瓷創作也能夠產生經濟效益,可以使我們在景德鎮生活得不錯”。在晉文看來,這樣生活幸福感很強,每天做的事情很有意義。
在與中國文聯“文藝兩新”集聚區實踐基地·景德鎮揭牌儀式同期舉行的“集聚瓷都——陶瓷藝術作品學術邀請展”上,專門設置了“洋景漂”板塊,可見“洋景漂”在景德鎮已占有一席之地。煤球是來自美國的雕塑藝術家, 2009年他第一次來中國,在廣東深圳從事文化交流工作,后來因為其愛人是景德鎮人,加上對陶瓷藝術的喜愛,夫妻兩人便轉至景德鎮,如今陶瓷藝術讓他深深著迷,每天沉浸于陶瓷創作中。問及未來打算,煤球說,自己下半生都會在景德鎮度過了,舍不得離開。27歲的李曼來自意大利,目前在景德鎮陶瓷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藝術學。3年讀研時間里,李曼一有空就往各個工作室跑,跟著來自各國的陶藝家學習陶瓷制作,了解各種藝術觀念,后來自己也開始上手“玩泥巴”。在她看來,陶瓷制品代表著藝術家的生活觀念,體現了一個時代的審美和科技發展,“對于一個外國人來說,我可以透過中國陶瓷來了解中國各時期的文化特點,這非常有意思”。
章武是一位特殊的“景漂”,他在這里并不從事陶瓷藝術相關的創作,長期駐扎在景德鎮是因為他喜歡景德鎮的藝術氛圍,喜歡在景德鎮自由的狀態,喜歡景德鎮保留得比較完整、鮮活的手工業體系,他認為自己是在景德鎮“以藝術的名義享受生活”。在這里“享受生活”多年的他,見證了許多“景漂”的發展,在他看來“景漂”有三類——為了更好地生存而來景德鎮發展的人,在景德鎮學習陶瓷藝術后為了藝術留下的人,以及他這種“以藝術的名義享受生活”的人。
這些年,他更多的是極力為景德鎮“鼓與呼”,讓更多人了解景德鎮,來到景德鎮進行創作。
對于“景漂”的發展情況,景德鎮市文聯黨組書記熊小席做過一些調查統計。他介紹,行業組織方面:景德鎮陶瓷及文創實體數量眾多,其吸納的陶瓷藝術人才規模龐大;文藝類社會組織數量較多,目前在景德鎮市民政局登記管理的文藝類社會組織有340余個。院校學生畢業就業方面:景德鎮有著國內最為完備的陶瓷教育體系,高校和職業教育多以陶瓷為特色和優勢,每年培養的畢業生上萬人,以景德鎮陶瓷大學2020屆畢業生就業情況為例,有4021名畢業生,畢業即就業者有3220人,在陶瓷相關企業就業的有735人,在景德鎮就業的有424人,其中32.25%的碩士畢業生和53.85%的博士畢業生在景德鎮就業。陶瓷藝術人才所從事的行業方面,可以劃分為:陶瓷藝術創作設計人才,主要在陶瓷企業、作坊和個人工作室,以陶瓷藝術創作、設計見長;陶瓷技能人才,主要分布在陶瓷企業、作坊和個人工作室,以傳統、手工陶瓷技藝見長;陶瓷藝術教育研究人才,主要分布在景德鎮各級各類陶瓷教育研究機構;陶瓷藝術服務人才,主要分布在陶瓷藝術收藏鑒定、中介、營銷推廣等服務機構。
全力引領“文藝兩新”,凝聚起奮進的力量
景德鎮“文藝兩新”隊伍規模大,已經成為當地文藝創作生產傳播的重要生力軍,團結凝聚“文藝兩新”是新時代文聯工作的時代課題和重要職責。熊小席說:“景德鎮市文聯在創新工作方式、延伸服務手臂、整合服務力量、拓展服務實效上進行了有益探索,有效激發了‘文藝兩新’創新創業活力。”
在景德鎮揭牌的“中國文聯‘文藝兩新’集聚區實踐基地”即是景德鎮市文聯積極探索聯絡服務“文藝兩新”新路徑、新手段的成果。根據中國文聯印發的《中國文聯“文藝兩新”集聚區實踐基地工作聯系辦法(試行)》,“文藝兩新”集聚區實踐基地建設工作旨在構建“文藝兩新”聯絡服務工作模式,積極發揮文聯在“文藝兩新”工作中的團結引領作用和組織優勢。實踐基地將堅持非營利公益性,擴大服務平臺,增強工作聯系,團結凝聚“文藝兩新”隊伍,充分發揮基地的橋梁紐帶作用,將其建成為“文藝兩新”開展采風創作、培訓交流、宣傳展示、項目扶持等活動的重要陣地。
諸迪指出:“建設‘文藝兩新’集聚區實踐基地是中國文聯在新的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文藝兩新’工作的新格局、新模式的一種嘗試。希望掛牌后的中國文聯‘文藝兩新’集聚區景德鎮實踐基地,在地方黨委政府的關懷下、在景德鎮市文聯等各有關方面的指導下,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不斷探索,凝聚各方力量,拓展載體形式,創新方式方法,豐富聯絡服務功能,最大限度發揮基地效能。同時,作為中國文聯第一家掛牌基地,要及時總結經驗,為其他省市文聯提供有益借鑒,努力成為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建設的一張亮麗名片,團結引導更多的文藝工作者講好中國故事、展現中國精神、謳歌偉大時代,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中國美協陶藝委員會主任白明感嘆:“此次揭牌儀式規格之高、各方搶抓機遇之敏銳、基地選址之好、前期工作成效之明顯,令人驚喜,讓人振奮。伴隨著各項政策資源的傾斜,可以說當前景德鎮正處于21世紀最好的發展時期。”
因為“文藝兩新”在創作等方面比較自由、思想多樣化,如何有效引領他們成為景德鎮市文聯思考的重點。景德鎮市文聯根據其特點,制定了“以思想政治建設為統領,創新組織設置、豐富引導模式、拓寬服務方式,著力提升團結引領‘文藝兩新’工作的廣度、深度和溫度”的工作方向。
在“拓寬服務方式,增強關心支持的溫度”方面,景德鎮市文聯下足了功夫——在創作方面,通過引進中國文聯文藝研修院培訓基地、中國美協創作中心、北京大學景德鎮研究院等一批藝術類、文化類機構落戶景德鎮,為“文藝兩新”組織開展高層次、高水平的文化交流和創作培訓,同時,在“景漂”重要集聚地——陶溪川開辦“文藝公益大講堂”,定期邀請藝術名家和思政專家舉辦免費講座;在權益保護方面,通過聘請法律顧問,加強對文藝社會組織開展各項活動的服務管理和自律維權;在意識形態方面,主動與文藝家交朋友,通過其微博、微信等關注其言論動態,及時做好提醒引導工作;在生活方面,為“文藝兩新”在景德鎮市安居落戶、子女入學、就醫保障等方面提供支持和幫助,讓“瓷都”變成“文藝兩新”創新創業的“夢工廠”。
除了在創作和生活上給予“文藝兩新”幫助,景德鎮市文聯還致力于“全鏈條破解‘文藝兩新’發展難題”,保障當地“文藝兩新”有活力、持續發展——突出成長激勵,讓“文藝兩新”優秀人才和優秀作品更快凸顯:在2020年開展的第六屆景德鎮市文學藝術獎評選中,明確要求景德鎮市各地各單位申報的作品必須有“文藝兩新”作品,評選中,一批“文藝兩新”的優秀作品受到表彰;堅持發展幫扶,讓“文藝兩新”優秀人才成為文藝骨干:景德鎮市文聯以各文藝家協會換屆為契機,積極調整優化各類文藝家協會代表大會、理事會、主席團構成比例,把“文藝兩新”中的優秀人才更多地充實進協會中、納入到文聯聯系范圍內。目前,完成換屆的市文聯所屬5個文藝家協會理事中,“文藝兩新”人數占比提升至26%,另外,景德鎮市4名新文藝群體優秀人士還成為了江西省第九次文代會代表;強化政治關懷,讓“文藝兩新”融入城市、扎根城市、建設城市,積極推動建立市領導聯系服務“景漂”制度,每年市縣兩級人才工作專項述職邀請“景漂”參會并參與測評,將“景漂”納入“兩代表一委員”隊伍。積極與市直各部門溝通,不斷創新完善優秀人才推選舉薦機制,在職稱評定、榮譽表彰的評選和推薦方面,對“文藝兩新”同等看待,甚至“厚愛一分”,一批“文藝兩新”優秀人才被推薦評為各級勞動模范、“三八紅旗手”、專業技術拔尖人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等。當前,景德鎮市文聯仍在努力做更多工作,讓景德鎮能吸引更多“景漂”、凝聚更多“景漂”、留住更多“景漂”。
團結凝聚“文藝兩新”是新時代文聯工作的時代課題和重要職責。江西省文聯黨組書記饒利萍表示,用全新的眼光、全新的政策和方法團結引領好“文藝兩新”,是文聯組織面臨的新課題新挑戰,也是拓展文聯工作的新機遇新空間。文聯組織既要制定有利于改善他們從藝、從業條件的政策和制度,又要謀劃有利于發現人才、培養人才的措施和辦法;既要掌好方向盤,又要保護好“文藝兩新”的發展活力,做到與“文藝兩新”距離最近、聯系最密、關系最好,切實做好黨和政府聯系文藝界的橋梁紐帶。“江西省文聯將以中國文聯在景德鎮設立‘文藝兩新’集聚區實踐基地為契機,打造‘文藝兩新’工作的新模式新路徑新格局,以時代主題凝聚力量,以開放包容促進創新創造,通過創新工作方式、延伸服務手臂、整合服務力量、拓展服務實效等方式,團結引領‘文藝兩新’隊伍與全省文藝界互融互通,共同用情用力創作出更多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優秀作品。”饒利萍說。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