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協第八屆專委會篆刻委員會工作培訓班在濰坊舉行

8月8日,中國書協第八屆專委會篆刻委員會工作培訓班在山東省濰坊市舉行,同時宣布篆刻委員會正式成立運行。培訓班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
中國書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李昕,中國書協副主席王丹、毛國典、葉培貴、劉月卯、張建會、張勝偉、顧亞龍、鄢福初、潘善助,中國文聯書法藝術中心主任王彥,中國書協理事、篆刻委員會副主任許雄志、范正紅、徐海,以及第八屆專委會委員170余人參加工作培訓。培訓班由篆刻委員會秘書長劉洪洋主持。
第八屆篆刻委員會以“印宗秦漢”為主題,圍繞“印宗秦漢”思想的產生與傳承、審美取向及實踐路徑、對當代篆刻藝術的啟示、對當代篆刻評審的指導意義等四個方面進行研討,進一步深化對篆刻藝術創作規律的認識。工作培訓班上,各位委員就當代篆刻藝術發展的現狀、存在的問題以及發展路徑各抒己見,建言獻策。
中國書協副主席、篆刻委員會主任王丹指出,篆刻委員會不僅承擔著推動篆刻藝術發展的重任,還承擔著職業道德、學術修為、行業行風和社會服務等責任。各位委員要堅定文化自信,堅守藝術理想,遵循藝術規律,努力推動篆刻藝術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中國傳統篆刻藝術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機;要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時代觀、道德觀,用手中的刀和筆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懷;要率先垂范,深入經典,根植傳統,開拓進取,創造出更加富有強烈生命活力和鮮明時代精神的篆刻作品,回報時代,回報社會,回報人民。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董珊教授作了題為《古文字學科在最近十年的發展》的報告,圍繞近年考古及文字學發展的熱點學術課題,以大量圖文為例,清晰解讀近十年來古文字資料在發現、整理與研究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他提出,漢字是書法篆刻的基礎載體,應積極借鑒吸收古文字研究最新成果,不斷拓展書法篆刻新視野、新境界、新氣象。
工作培訓結束后,中國書協篆刻委員會18位委員走進濰坊第三中學,參觀歷史文化遺跡“萬印樓”和濰坊三中當代學生版“萬印樓”,為濰坊篆刻愛好者作學術指導,點評作品、交流互動。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