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協第八屆專委會女書家委員會工作培訓班在京舉行
交流發言摘編
當代書法的女性視角
胡秋萍
回望漫長的中國書法史,女性書寫者廖若星辰,更少有以獨特書寫個性和自覺藝術審美取向而彪炳后世。新中國成立以來女性得到了解放,她們不僅屬于家庭,也屬于社會,她們與男性接受相同教育,承擔著一樣的社會責任,擔當著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使命,這使得一批女性的才情和智慧在更廣闊的領域得到展現。八十年代中國書法復興以來,書法群體中的女性越來越多,更有才情卓越的女性書法獨樹一幟,引起書壇和社會的關注,成為中國書壇不可缺少的力量。
書法雖是哲性和符號性的,但漢字造形中的生命意象又無不充滿著生命本質力量和人文情感色彩。在橫、豎、撇、捺、點、勾的磨礪中,滌蕩心靈的浮燥,修剪個體行為中的枝叉,崇禮尚義的人文精神成為女性書家的重要精神追求。
“以器明道”,進而格物致知,在書房狹小的空間,通過漢字造型的點畫書寫,墨色的濃淡枯濕、帶燥方潤,結構的疏密錯落、陰陽開合,以及章法布局的詭譎變化、韻律節奏的起承轉合等,來感悟人生宇宙,天地萬物。中國當代女性書家數量超越了歷史任何一個時期,她們正把書法藝術作為畢生的生命體驗和精神追求。
回望漫長的中國書法史,女性書寫者廖若星辰,更少有以獨特書寫個性和自覺藝術審美取向而彪炳后世。新中國成立以來女性得到了解放,她們不僅屬于家庭,也屬于社會,她們與男性接受相同教育,承擔著一樣的社會責任,擔當著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使命,這使得一批女性的才情和智慧在更廣闊的領域得到展現。八十年代中國書法復興以來,書法群體中的女性越來越多,更有才情卓越的女性書法獨樹一幟,引起書壇和社會的關注,成為中國書壇不可缺少的力量。
書法雖是哲性和符號性的,但漢字造形中的生命意象又無不充滿著生命本質力量和人文情感色彩。在橫、豎、撇、捺、點、勾的磨礪中,滌蕩心靈的浮燥,修剪個體行為中的枝叉,崇禮尚義的人文精神成為女性書家的重要精神追求。
“以器明道”,進而格物致知,在書房狹小的空間,通過漢字造型的點畫書寫,墨色的濃淡枯濕、帶燥方潤,結構的疏密錯落、陰陽開合,以及章法布局的詭譎變化、韻律節奏的起承轉合等,來感悟人生宇宙,天地萬物。中國當代女性書家數量超越了歷史任何一個時期,她們正把書法藝術作為畢生的生命體驗和精神追求。
氣質幽蘭 筆墨橫姿
——新時代女書法家群體的嶄新樣貌
李琳
進入新時代,越來越多才情卓越的女性書家在書壇嶄露頭角,獨樹一幟。她們對書法創作的時代性、人民性、專業性,即書法到底為誰寫、寫什么、怎么寫等問題上有了更深的認識和領悟,書法創作呈現一派嶄新氣象。
在深入生活中,書寫萬千氣象。中國書協女書家委員會加強對女書家思想政治引領的同時,組織了豐富多彩的采風交流活動。寶塔山下,延河水邊,女書家們用筆墨書寫革命老區翻天覆地的變化。奔赴貧困地區,牽手中小學生,深入部隊,融入鄉村……天遼地闊的火熱生活給走出書齋展廳的女書家們打開更為寬廣的視野。
在厚植傳統中,承續中華文脈。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關于“重視家庭教育,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重要講話以來,女書家委員會發揮組織優勢和群體特色,圍繞家教家風開展多種主題性創作和展覽。廣大女書家積極響應,齊聚巾幗之力,以情感為紐帶,以書法為媒介,用筆墨歌頌母親,承續傳統,彰顯大愛。
在精研沉潛中,涵養時代書風。作品是書法家的立身之本、立業之基,淬煉精品是書法家的終極追求。近些年在各種展覽展賽中,都能看到女性書法作品占有一席之地。她們力戒浮躁、靜心篤志,在藝術風格上有著鮮明的個人印記,女書家委員會積極為女書家創作優秀作品營造健康的文化生態,積極組織推薦優秀骨干女性作者參加各種展覽、培訓、研討,交流互鑒,開闊視野。
當代女性書法教育淺談
解小青
當今學科背景下的專業化進程中,高等書法教育體系日益完善,本、碩、博連讀的女性越來越多。她們畢業后進入高等院校、出版系統以及文博機構等任教任職,從書法的受教育者成為傳播者。在這樣的往復遞進中,國家對于書法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越來越明確,培養要求也越來越高。書法專業學位的應用型和技能要求越來越細化。特別在當下倡導“新文科”背景下,對于傳統文科研究思路的改變,使得女性在其中面臨更多挑戰和壓力。
女性與男性在感知與審美等各方面的差異,在書法藝術層面顯現出不同的研究傾向與實踐表現。書寫內容上,女性多選擇溫婉、細膩的表達與傾吐,書法形式多為冊頁、扇面、小立軸等幅式,書風雋秀雅致,筆觸柔和,這也是當代女性書法創作中比較突出的群體性特征;但是作為書法專業的女生,這些特征也是其局限處,常常暴露出缺乏專業深度、書寫概念化、創作視野不開闊等缺陷。書法研究方面,女性似更擅長文獻的翻撿爬梳,因此研究的基礎工作比較扎實,但是對于研究主體的宏觀構架、其間的思辨深度,以及科學的邏輯論證等方面則相對薄弱,不如感性的發揮顯得更容易把握。
一方面女性藝術天性有其特質,另一方面又要尋求自身突破,面對二難境遇,需要學習分析,深刻認識進而轉變觀念,找準方法,體現獨立的藝術審美及評價能力。以深刻的認知充盈藝術靈光,深入傳統,感知時代,提升創造意識與創新能力,更好地突顯當代女性書法發展的群體鏡像。
女性書法思考
顧琴
清末至一九四九年,以海派文化、京派文化為主導,具有自覺意識的女性書法藝術創作開始出現。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伴隨近代美育興起,女性獨立意識增強。新中國成立后女性書法得以長足發展。隨著高等書法教育蓬勃興起,女性書法呈現出越來越強烈的專業化趨勢。
雖然近年來女性書法取得了驕人的業績,但也應該清醒地看到女書家創作中面臨的各種問題:比如跟風雷同傾向明顯,每次國展中動輒上千字密密麻麻的小篆與小楷往往出自女性書家之手,我們女書家要有自信,書法的雅俗好壞高低,不靠數量,更看質量;比如過分強調形式感,拼貼渲染,各盡其能,內涵是藝術的靈魂,形式是作品的外殼,女性書法應當文質兼美,文華墨妙,不需要花拳繡腿;比如書寫風格的過早固化,很多女書家年輕時才思敏銳,悟性極高,成績斐然,但很快就結殼自封,不進而退,這固然與女性在社會與家庭中承擔的角色、承受的壓力有關,但我們應該思考如何呵護這種藝術創作的熱情與持續能力,而不是將筆墨紙硯逐漸蛻變成柴米油鹽。
女性書家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林玉梅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而母親則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實施者和管理者,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孩子成才的必要條件、是優化孩子心靈的催化劑。母親潛移默化的行為遠比說教更容易影響孩子,如同鏡子,映照出孩子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起積極的推動作用,她給孩子除了愛,還有方向。
書為心畫,練字即練心;書以睿智,文以載道;書彰大美、美育鑄魂;書以立品、弘道養正。縱觀中國書法歷史長河,留下的經典力作,是書家人格修養、生命意態、人生寫照的升華,體現時代烙印和歷史深思,反映中華民族特有的人文精神。這些思想理念融合滲透于孩子的生活,對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道德觀和價值觀,增強愛國主義教育,培養正確的價值取向有積極的引導作用。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女性書家以自己的獨有的話語方式,在關注孩子衣食住行的同時,更懂得保護孩子善良純凈的心靈,用自己勤奮、執著、樸素、專注、擔當、盡職的人生態度來感染孩子,陪伴孩子成長,以自己的智慧、才情和愛心來實現家庭和事業的雙豐收。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