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落成開館
2月5日大年初五,農歷“破五”開門納福,亦是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開門迎客的日子。坐落于北京朝陽區湖景東路16號、毗鄰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的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于當天落成開館。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書記、部長胡和平,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盧映川、饒權,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徐永軍,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莫高義,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中國藝術研究院原院長、非遺保護中心原主任連輯,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國工藝美術館館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館長韓子勇等領導出席活動,常沙娜、田青等眾多藝術家、工藝美術家共同見證兩館開館。
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是黨中央、國務院在“十三五”期間決定建設的國家重點文化設施。1990年,中國工藝美術館成立。2006年,中國工藝美術館劃歸原文化部,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代為管理。2008年,中國工藝美術館搬離原址后,一直處于有館無舍狀態,業務基本停頓。作為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華民族審美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文化自信與民族自信的國家級文化殿堂,建成后的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集中國傳統建筑之美和現代化智慧化于一身,建筑風貌獨特、功能設施先進、精品瑰寶薈萃。其開館標志著我們國家又新增一處代表國家和首都文化形象、彰顯新時代文化繁榮發展氣象的重要文化地標。
據介紹,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地上6層、地下2層的場館設計,受到中國傳統建筑的影響,規模宏大又有精致優雅的光影變幻;建筑外立面中層的銅紅色構件與周圍的綠化相互映襯,如同裝滿中國工藝美術珍品的寶匣懸浮在奧林匹克園區的綠地之上。
由文化和旅游部主辦,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承辦的開館展“中華瑰寶——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工藝美術展”同期開展。展覽分為“大國匠作”“曠古遺音”“萬方樂奏”“絲路丹青”“粉墨傳奇”“藉器傳文”“神州迎春”“盛世重光”八大板塊,展出工藝美術、古琴藝術、傳統樂器、絲綢之路沿線壁畫傳摹、傳統戲曲、金石篆刻、木版年畫、傳統民俗表演等多個門類1298件(套)工藝美術和非遺珍品佳作,力求以點帶面,展示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和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展現中華審美風范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