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實:融入人民大眾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創造之中
融入人民大眾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創造之中
與中青年編劇談談心
各位編劇朋友,你們好!非常榮幸認識大家,也很高興面對面聽取大家的建議,同大家一起分享創作中的收獲、體驗和思考,聽取大家對文聯和協會進一步做好研修工作的意見建議。對我來說這是一次很好的學習調研機會。首先我代表中國文聯,向勤奮耕耘在戲劇影視文學創作崗位上的中青年編劇朋友,表示誠摯的敬意和親切的問候!
剛才大家暢談了從事編劇創作的體會、分析了當前面臨的矛盾和問題,并有針對性地對文聯和協會進一步提高研修培訓水平、提高服務質量,提出了新的期望和要求,使我們對當前戲劇影視劇本創作的現狀,對中青年編劇朋友的創作甘苦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對同志們的不懈追求和藝術探索,也深感贊佩。感謝大家提出的寶貴意見建議,中國文聯和所屬中國戲劇家、電影家、電視藝術家協會、文藝研修院要認真梳理分析,積極改進提高。
圍繞這次調研座談的題目,就如何更好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同志們談了很有見地的看法和意見。我想結合近期開展的調研工作談幾點體會,與大家交流探討。
一、勇于擔當時代責任,努力唱響中國夢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實現中國夢的時代主題,極大地振奮了黨心軍心民心。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當今中國,經濟迅猛發展、社會和諧穩定,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特別是文化強國建設、文藝繁榮發展迎來了一個最好的發展時期,人民群眾對文化、對文藝的需求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旺盛、多元、迫切、渴求。在這樣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我想,首先要深刻把握文學藝術對于人民大眾的社會功能和社會責任。文藝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文學藝術銘刻著一個民族的集體記憶,寄托著一個民族的共同追求。文藝樣式豐富多彩,其中戲劇影視藝術是人民大眾最喜愛、受眾最廣的文藝樣式,是滋養、撫慰、啟迪、塑造人的心靈的情感藝術,能夠潛移默化、滴水穿石般地影響人民大眾的精神世界和價值追求。
古今中外,大凡優秀的文學藝術家,最重要的品質,我看就是具有強烈的民族精神和大眾情懷,其作品一定是與人民、與時代同呼吸共命運的,這就是文藝家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我想這種責任感來源于對國家、對人民深切的了解和深沉的愛,只有了解得深、愛得深,才會自覺擔當起社會的責任。這種社會責任感在今天最重要的表現,就是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就是通過我們的作品促進國家創新發展和社會包容和諧,激勵人們自信自強、艱苦奮斗,給人以信仰的堅守、精神的力量和美的啟迪;就是用我們的作品貼近大眾,反映現實和人民意愿,謳歌真善美、鞭撻假惡丑,喚起人們團結奮進、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意志。中國夢,強國夢,說到底是人民夢,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創造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志向,是中華民族自尊自立自強的精神象征。我想,一切有作為的劇作家都應該融入人民大眾實現偉大夢想的創造之中,以提高民族素質、弘揚先進文化為己任,與人民共夢想、共輝煌。只有這樣的作品才能贏得觀眾、贏得市場,才能流傳百世,才能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時代、無愧于歷史。我國30年代左翼作家藝術家拍攝的電影《風云兒女》的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后來被定為國歌。它不僅在當時喚起了廣大民眾抗日救國的民族斗志,而且成為近一個世紀中華民族追求民族復興的精神象征。吳祖光先生20世紀40年代創作的《風雪夜歸人》,距今已有七十年,前不久國家大劇院再次搬上舞臺,看了以后依然讓人回味無窮。這些現代文藝史的杰作,對我們今天的文藝創作具有深刻的啟示意義。
二、練好深入生活的基本功,真誠抒寫人民群眾的偉大創造實踐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就要繼續堅持現實主義創作道路,堅持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貼近時代,忠實地反映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偉大實踐。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無論哪個民族哪個時代的劇作家,都應該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自覺地把創作激情融入到人民大眾的情感之中,把人民群眾作為藝術創作的表現主體和主要角色,把人民改天換地的偉大創造實踐作為我們的創作源泉,為人民抒寫、為人民立傳,為人民多出優秀作品。
深入生活,并從廣闊的現實生活中挖掘創作素材、尋找創作靈感、增強情感體驗,一直以來都是現實主義文藝創作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文藝創作貼近群眾、追求創新、提高質量的有效途徑,是文藝作品之所以能夠感動觀眾、贏得觀眾的根本原因。我想,這應該是所有劇作家最重要的基本功。
社會生活是文學藝術創作的唯一源泉,這是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基本觀點。毛澤東同志說,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學藝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鄧小平同志說,人民是文藝工作者的母親。一切文藝工作者的藝術生命,就在于他們同人民之間的血肉聯系。江澤民同志說,文藝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奮進的號角。胡錦濤同志說,人民的創造實踐每時每刻都發生著令人振奮的變化,人民的生活舞臺每時每刻都產生著五彩斑斕的素材,人民為文藝創造提供著豐富營養。文藝作品,是由文學家、劇作家的頭腦創造出來的。但是人的頭腦只是精神產品的策劃部和加工廠,它的源泉和沃土不在人的頭腦中,而是在現實生活本身。因此,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和社會生活,就成為文學藝術的唯一的和最深厚的源泉。當我們強調文藝創作與當前現實生活之間存在著直接的本質聯系的同時,并不意味著否認文學藝術本身的歷史繼承性、外來文藝的借鑒性和創作者的自我體驗性。文學劇本創作,是一種高級的、創造性的精神生產活動,是從劇作家自己體驗生活的角度,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本質。為此,劇作家在創作中,當然要表現自我,但是這個自我不是抽象的本我,也不是自我情緒的簡單展示和本能的宣泄,而應該是體驗了社會生活豐富性的自我。由于這個自我需要具有社會意義上的典型性,所以要正確表現自我,就需要更多地了解社會生活和社會實踐,需要更忠實地反映生活和實踐的本質。我想,一個真正的文藝家就必須要樹立大眾情懷,摒棄小眾意識,關心人民疾苦,體察人民愿望,尋找大眾的夢想追求,捕捉生活的細節、鮮活的語言、生動的情趣,創作出更多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作品。在座的中青年編劇朋友應該立志做受人民歡迎的劇作家。
在當前的創作中,我們看到的既叫好又叫座的好戲、好劇、好電影,都是編劇和主創人員深入生活的結果。王朝柱的《長征》《延安頌》等一系列重大題材電視劇,劉恒的電影《集結號》和話劇《窩頭會館》,王興東的《離開雷鋒的日子》《建國大業》,蘇小衛的《唐山大地震》《沂蒙六姐妹》都是來源于生活的積累和厚積薄發。凡是缺乏生活、僅靠坐在家里胡侃亂編的作品,肯定是遠離大眾、題材單一、情節雷同、人物干癟、粗制濫造的作品。
三、追求和弘揚真善美,塑造新時代的典型形象
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視聽技術的創新、公共文化服務的廣泛覆蓋和文化產業、文化市場的發育,我國已躍居成為具有世界領先地位的戲劇、電影、電視劇生產和消費大國。同時,我們也看到,在戲劇影視作品數量猛增、質量提高、受眾面越來越廣的前提下,不可否認的是,出現了一些遠離大眾、篡改經典、消解歷史、低俗媚俗、粗制濫造的作品,存在一些單純追求票房和收視率的現象。甚至有的人的創作及其作品不是以人民為中心,而是以人民幣為中心,受到了專家和群眾不同程度的批評。
在這種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中,人們對藝術作品的需求和要求也越來越高,我們提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就要堅持把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作為根本任務,把提高作品的思想藝術質量作為永恒的追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要位置,力求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三性統一,力求給人們以真善美的啟迪和享受。
文藝創作,應該追求真善美,傳播真善美。
真,就是要表現真情,追求真理,把握好歷史真實和藝術真實的辯證關系;就是要認識客觀事物的本質,認識社會發展的規律。真理是人類的共同追求。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就必須激發全體人民追求真理的創造性、主動性、積極性,讓科學家、哲學家、文學家、藝術家在更為自由民主的學術氣氛中,探索自然界的奧秘、社會的法則和人生的真諦。
善,就是與人為善,在人類社會和人際交往中,提倡善良、真誠、和諧、誠信、友愛、互助,提倡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愛護人等一切美好的道德追求。我們的劇作家應該積極反映和大力弘揚那些美好善良的事物和人物,如,感天動地的最美媽媽、最美鄉村教師、最美消防員、最美鄉村醫生等,為構建和諧社會添磚加瓦。
美,就是要在真和善相統一的基礎上,滿足人們對美的追求和需求,給人以精神上的愉悅。對美的追求,既是人的本性,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象征,同時也是藝術創作審美功能之所在。中華民族自古就是追求美的民族。古人說詩言志、歌詠聲、舞動容就是要給人以美的享受。我想,當代的文學藝術家應該不斷地發現美、創造美,給人以美的愉悅和啟迪。趙丹在他的遺言中有這樣一句話:藝術家在任何時候,都要給人以美、以真、以幸福。這句話和他的藝術一樣常存在人們心中。戲劇大師曹禺20多歲就創作出了《雷雨》《日出》《原野》等不朽的劇作,都給人們以真善美的深刻啟迪。
表現真善美,要遵循藝術規律,既要講好故事,構思好戲劇沖突,更要塑造好人物。我認為,在戲劇影視作品中,創造有血有肉、有個性、有作為的典型人物形象,是創作的難點,也是創新的具體體現。一部好作品,之所以能給觀眾留下久久不能忘懷的印象,在于它塑造的人物形象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藝術形象往往是吸引觀眾、影響觀眾的最直觀、最生動的審美共鳴因素,一部作品中最能代表國家形象、民族精神和文化品格的也是人物形象。我國戲劇舞臺和影視銀屏上的許多人物形象,像電影中的林則徐、董存瑞、王成、李雙雙、焦裕祿、張嘎子、潘冬子、谷子地、元妮;電視劇《渴望》中的劉慧芳、《亮劍》中的李云龍、《士兵突擊》中的許三多等一大批人物形象,他們身上閃耀的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和真善美,更是深刻地影響了一代甚至幾代觀眾,在舞臺上、銀屏上樹立起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英雄形象。希望有更多的民族英雄、時代新人屹立在我們的作品之中。
四、堅守職業理想和精神,追求德藝雙馨的藝術人生
人們常把作家、藝術家比作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是人們對文學藝術家最好的褒獎和勉勵。如何做一位深受人們愛戴的人類靈魂工程師,我想提幾點希望,與大家共勉:
一是堅守藝術理想,恪守職業道德。文學是人學,作品即人品,道德和劇作應該是統一的。從一定意義上說,文學劇本是劇作家精神境界的外化,如果沒有崇高的理想追求,沒有堅定的信仰信念,就難以寫出思想高蹈、藝術高超、品位高雅的作品。劇作家作為社會公眾人物,社會影響大,應該自覺踐行愛國、為民、崇德、尚藝的文藝界核心價值觀,堅守藝術理想和良知、恪守職業道德,以高尚的職業操守、良好的社會形象、精湛的藝術作品,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尊重和喜愛。戲劇大師李默然常說這樣一句話:作為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文藝工作者,要做到三個必須必須關心國家的命運;必須追求真善美;必須擺正普通人的位置。我們在創作中,要注意把握好三個底線絕不能突破,即思想政治底線、重大歷史真實的底線、倫理道德底線。
二是刻苦學習,潛心創作實踐。劇本,是一劇之本。劇本盡管不是戲劇影視的全部,但是戲劇影視的一切都是從劇本開始的。可見編劇在一部作品中的創作地位和貢獻是極其重要的。劇作家,是文藝家,也應該是一個思想家、學問家,需要多方面知識、多方面修養。特別是當今社會變革變化很快,知識更新創新很快,需要我們了解掌握的新東西很多很多,這就要求每一位劇作家的能力和素養也要與時俱進、不斷提高。只有刻苦學習、知識豐富、思想深刻、藝術敏銳、深入生活、潛心實踐,才能開闊創作視野、提高創作水平,才能走在時代的前列、引領社會的進步。
三是勇于創新,提高原創能力。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也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動力。文藝,是最需要創新的領域。思想的解放和觀念的更新,是文藝創新發展的重要前提。推動文藝創新,要在提高原創力上下功夫,需要我們在繼承優秀傳統的基礎上,更好地張開藝術想象力的翅膀,運用新的思想觀念、挖掘新的生活素材、開辟新的題材內容、探索新的表現形式、融入新的傳播手段,實現新的藝術效果。
四是精益求精,攀登藝術高峰。精品力作,是一個國家一個時代精神文化水平的集中反映。創作一大批具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中國精神的優秀作品,是我們這個時代和人民的要求,希望我們的中青年編劇朋友努力追求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自覺杜絕粗制濫造、急功近利,不斷攀登藝術高峰。熱切期待我們在座的朋友們,在今后的創作道路上,不斷取得新的進步、新的成就。
中國文聯和各文藝家協會是黨領導下的文藝界人民團體,是黨和政府聯系文藝工作者的橋梁紐帶,是文藝工作者之家。我們要把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理念,貫穿到引導文藝創作、組織文藝評獎評論、開展文藝志愿服務、文藝維權、文藝人才評選表彰、研修培訓等工作的全過程,并作為工作得失的重要評價標準。我們要進一步加大對青年文藝創作人才的服務,積極反映中青年劇作家的心聲呼聲,爭取各方面支持,統籌研究和呼吁出臺關于扶持中青年劇作家成長成才的相關措施,探索推動采風創作、劇本論證、作品研討、宣傳推介等有效服務的機制。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