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能否催生好編劇好劇本
文學是影視的母體,劇本是成功的關鍵。希望盛大文學編劇公司為中國影視的發展貢獻力量。希望我們有更好的合作,期待你們的好劇本。4月11日,在盛大文學編劇公司于北京宣布成立的發布會上,來自張藝謀的致辭顯現出影視業對于優秀文學作品與劇本的需求。
近年來,有不少網絡文學作品被改編為熱門影視劇,在2011年10部最熱門的電視劇中,4部與網絡文學有關。與此同時,不署名、拖欠稿酬、刪改劇本等一系列不公正遭遇,卻多次引發關于編劇待遇與地位的討論。在編劇荒、缺劇本等呼聲不斷響起的背景下,內地成立了首家編劇培訓公司盛大文學編劇公司。
海巖、陸川、高群書、蘆葦、王宛平、王興東、史建全、陳彤、張薇、王海鸰、寧財神、劉浩良、劉儀偉、威廉·埃克斯、維基·金、蘇小衛、全勇先、魏曉霞等近20位知名編劇、導演受聘為編劇導師,為新人編劇提供指導和培訓。而與編劇公司簽約的100位編劇新人將主要從160萬名網絡文學作者中遴選而出,成為編劇導師的首批輔導對象。盛大集團現場宣布將以10億元規模成立基金扶持編劇公司。
盛大文學2011年共售出版權作品651部,2012年授權改編的各類作品達到900多部,如《搜索》《步步驚心》《裸婚時代》《小兒難養》等影視劇均根據盛大文學旗下作品改編。在盛大文學CEO侯小強看來,作為文學產業鏈公司,從2008年成立至今的5年時間里,公司收入增長了近20倍,這是堅持以版權生產為中心的發展策略的勝利。而促使盛大成立編劇公司的最原始動力是160萬名作家每天都在寫作。目前快速發展的中國影視業,眼下正面臨著編劇荒的問題,具有諸多轉型優勢的網絡小說家,加入這個隊伍后將會成為編劇界的新鮮血液。因此,幫助網絡小說作家實現向編劇的成功轉型成為盛大文學的首要目標。
定劇本將像買肯德基?
在侯小強談到的計劃里,導師制將對簽約編劇進行藝術+技術+現代化工業流程的立體培訓,編劇公司將會以工作室制開展業務,施行薪水制及影視收益分成,并提供各種社會保險,力促簽約編劇一開始就走上職業編劇的道路。同時引進產品研發概念,為影視公司提供個性化定制需求,針對性地創作劇本。
在新聞集團全球資深副總裁及中國戰略投資CEO高群耀眼里,數字化的革命已經把世界分成兩個世界,傳媒產業的傳統制作模式、傳播模式都發生了改變,商業模式正在重新規劃當中。從主機時代、PC時代、互聯網出現到云計算,四場革命就發生在我們這一代人當中,這些革命是天翻地覆的。我們做過調研,當代人的眼球幾乎是被電腦、手機、電視等幾個熒光屏左右,這后面正是內容提供商的搶奪。數字化把人分為兩類互聯網一代和傳統的一代,這兩代人之間的鴻溝非常深,遺憾的是溝那邊的人往往在做著溝這邊人的決策。而基于互聯網平臺的編劇公司的誕生,是時代的標志。
數字時代的傳媒產業創新理念,正是侯小強談到的劇本定制業務理念基礎。所謂劇本定制基于的是大數據理論,大數據算法即通過電腦分析龐大的視頻用戶體驗數據,包括何時暫停、后退和快進,用戶評價及用戶搜索操作以及觀看的時間和使用終端等,最終分析出哪個導演、哪個演員及什么題材和相關內容最受用戶歡迎,再購買版權進行影視改編。
侯小強認為,盛大的小說出版模式和影視改編模式與大數據理論天生匹配,對此他信心滿滿地承諾,來自其編劇公司的劇本,會有超越市場平均水平線之上的質量。他透露,目前盛大文學已經與好萊塢SMS(美國故事開發與供應)公司達成合作意向,每年會通過編劇公司向好萊塢推薦6部作品供改編拍攝影片。
而50多家中外影視機構的到場,也顯現出了對劇本定制服務的高度興趣。
北京國際電影節創投評委、海南文創投資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黃星關注的市場問題始終是究竟賣給誰看。他認為通常人們講的類型化是靜態觀點,實際里面還有市場細分,不同類型有不同消費者。如果有編劇公司進行大數據計算,編劇或作者以后就不需要做類似的事情了。
中影集團副總裁張強也特別強調對于讀者反饋的重視,今年推出的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小時代》都是根據暢銷小說改編的,即將拍攝的《鬼吹燈》更是來自網絡的暢銷小說。我們不差錢,不缺資金,缺的就是好劇本、好故事。所以我們特別看重在網絡上的點擊率和網友評價。
慈文影業副總經理張海帆認為,網絡作品好的數據表現,是電視購片非常重要的判斷條件,這是一個商業籌碼。只要有特別好的數據表現的小說我們就愿意去買,甚至不管你寫什么,只要你數據好,我都會買。
導演高群書認為,中國編劇通常有兩個問題,一是不屑于講故事,二是不會講故事。而網絡作家是面對面點擊收費的,電影票房是一分錢一分錢摞起來的,都是直面觀眾,有著共通性。
在導演陸川看來,有了編劇公司,中國電影的類型化可以被極大推動。我特別期待看到將來給公司打個電話,哪怕我想拍一個變態的愛情電影,公司一搜,就說由誰誰誰寫。這樣的專業定制類型化,可能是挺有意思的事。當然,定制會帶來定時,定時有可能就變成肯德基了。
好劇本來源于什么?
同眾多求賢若渴的影視公司的積極態度不同,創作者們對此卻表現出了矛盾的心態。在認同編劇公司將對編劇利益、地位和創作進行保護的同時,創作者對商業化操作能否真正創作出好劇本持有保留態度。
無論你是網絡寫手、媒體寫手,還是作家,中國有一句話,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多大腕的導演、編劇,沒有對生活的發現就沒有這個米,就沒有辦法做飯。不是說我是網絡寫手就可以寫出好故事,一定要到生活中、社會中發現故事,這個發現才是最大的財富。中國電影文學會會長王興東已經做了35年以上的編劇,對創作來源于生活深有體會:應該投資給編劇、網絡作家到生活中的費用,要讓雞下蛋就得拿出米來,要想作家和編劇創造出好的作品,就得拿出路費,讓他們走向生活、走向社會。有些電影為什么讓人感動,因為那是作者親自的生活。我們要實現中國的夢想,就要有中國的道路、中國的精神和中國的力量。
陸川在為編劇公司出資金、建平臺扶持編劇的舉措叫好的同時,對產業的發展也有了一絲恐慌:我們是從經典電影時代教育體系里出來的,一直認為電影是個性創作,可是我們看到了膠片的消亡,看到了柯達的倒閉。我拍了4部膠片電影,下一部永遠沒有機會用膠片了。目睹這么大的產業劇變,一方面覺得編劇公司將來會特別強大,一方面又特別希望可以支持作家的個性化創作。就像我選劇本,特別希望看到眼前一亮的題材,看到鮮明的人物,看到對生活最真切的寫作。電影文學創作實際上是需要編劇對當下的社會,對奔騰的中國有一份關注、有一份關懷,可能要讓他們有一顆獨立的心,可能還需要藝術家的靈魂,這種結合才會培育出一個偉大的作品。
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歐陽常林表示,之所以看好網絡文學,是覺得最鮮活的語言、最自由的創作思想往往來源于網絡,網絡提供了很多傳統的文學平臺包括影視劇生產公司缺少的鮮活資源。但他認為,好的網絡小說并不等于好的劇本。實際上編劇公司從國內外來看,都沒有非常成功的先例,因為很難形成規模。對編劇公司來說,要突破要解決的問題實在很多。
華麗轉身還是艱難探索?
加入編劇行列,會不會給創作帶來困擾,會不會束縛創作的自由度?從網絡作家到編劇,究竟是華麗轉身還是艱難探索?網絡作家有著不同的看法。
網絡作家唐家三少認為,網絡小說改編影視的優勢首先在于影響力。基于網絡共享的大平臺,相對于傳統作品會更有影響力的優勢,網絡作家會更有天馬行空的創造力。但一些創作作品、類似他自己創作的玄幻小說的改編難度在于,在影視制作方面有非常高的技術要求。
網絡作家月關表示,以前的作品沒有涉及影視的時候,完全是為網絡市場設計的,但此后有幾部作品賣給影視公司,了解到他們改編過程中遇到的難處,在寫書過程中會更注意到接口,比如讓角色設定、情節設定更貼近容易改編的劇本,在大趨勢不變的情況下做一些調整。
網絡作家貓膩大多寫的是玄幻和穿越類的作品,他卻并不贊同月關的做法:影視出品方對我們網絡小說感興趣,是因為我們有成熟編劇不愿意涉及的比較新奇冒險的寫法、有新鮮的故事,這是我們的優點和長處。如果為了現在的影視出品方改變寫作風格的話,可能反而把自己最大的長處丟掉了。當然,我是寫玄幻的,這種作品改編成本會非常高,所以影視改編機會也相對較少。
除唐家三少、月關、貓膩外,傲無常、我吃西紅柿、耳根、打眼、魚人二代、鵝考、骷髏精靈、寫字板、天使奧斯卡、耳根、格子里的夜晚、血紅、不信天上掉餡餅、撒冷等網絡作家也同意簽約編劇公司,實現由網絡作家到編劇身份的轉變。
面對即將到來的身份轉變的過程,編劇卻給網絡作家打起了預防針。編劇王宛平說,編劇并不像大家想象得那么自由,需要考慮很多方面,比如市場,比如看電視劇的跟看網絡小說的是不是一批人。從一個特別自由的狀態到現在有各種各樣的東西制約,耍脾氣或跟人發生沖突都可能會挺不愉快,如果要想尊重自己內心,當網絡作者就OK了。
從網絡作家到編劇,再到現在成為購買劇本的買家,張海帆對編劇成長之路的艱辛深有體會:我想對網絡作家說一句話,從作家到編劇,特別是到成熟的編劇,要做好扒三層皮的準備。把文字做成商業文字,跟小說的快感是不一樣的。真正的編劇遇到不同的影視公司,要求是層出不窮的,會讓你改得要吐血。就像我們買小說來改編,有時候真的就是買一個底子,大家千萬不要想你的故事有多么棒、多么好。改編有時會折磨到你哭鼻子、受不了,但是這是成熟作家的必經之路。
對盛大集團總裁邱文友來說,雖然他認為成立編劇基地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舉措,也進行了大手筆的投資,但對未來編劇公司的諸多挑戰并不諱言。他表示,今后將引進新的戰略合作伙伴,目標是希望有一天扮演推手的角色,讓中文內容真正實現全球化,實現全球中國人共同的文化夢。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