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歌賽:原生態唱法將劃歸民族唱法進行比賽
青歌賽組委會就本報《青歌賽取消原生態組別是觀念上的退步》一文作出回應
不單獨設組比賽不等于放棄原生態
原生態唱法將劃歸民族唱法進行比賽
在經過一年的創新改版后,央視青歌賽于今年年初重新啟幕。目前各代表隊初賽已經陸續結束,進入組隊和選手集訓階段。在本屆青歌賽的諸多改變中,唱法分組回歸民族、美聲、流行,不再單獨設立原生態組這一項措施在學界和普通觀眾中引起熱議,本報3月11日4版刊登的《青歌賽取消原生態組別是觀念上的退步》一文,報道了幾位全國政協委員對此事的意見與建議。對此,大賽組委會回應:青歌賽從未拋棄原生態,不單獨設組比賽與放棄原生態音樂不能畫等號。
據第十五屆青歌賽總導演秦新民的說法,本屆青歌賽是將原生態唱法劃歸民族唱法,而不是所謂的取消。事實上學術界就原生態的唱法分類一直存在爭議,越來越多的學者認為所謂的原生態唱法簡單地說就是各地區、各民族傳統民歌的演唱方法,包括我國豐富多彩、形式繁多的民間音樂的各種類型。而現在通指的民族唱法正是來自于民間音樂,是以民族音樂素材和中華民族的審美觀點為載體,同時吸收現代的科學發聲方法形成的。因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原生態唱法也屬于民族唱法的一種。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主任李松曾表示:當時提出‘原生態民歌’,一定程度上是希望以‘生態保護’概念來呼吁大眾關注和傳承傳統民間音樂文化。但事實上,民族唱法本身應該包含原生態唱法的內容。
其次,本屆大賽并不排斥原先所說的原生態唱法選手,選手在報名時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報相應的組別。今年入圍復賽的選手中也有不少此類選手,比如上屆原生態組的優秀選手花兒王子馬全今年將代表青海隊參加民族唱法的比賽;貴州代表隊苗音組合成員潘興周也曾是原生態組銅獎得主游方歌組合的主唱之一。同時,首次參賽的澳門代表隊也傳出將選派土生葡人歌手參加民族唱法的比賽。土生葡人指在澳門當地土生土長的葡裔人士及其后代,擁有獨有的語言、文化以及藝術形式,現在被普遍認為是澳門一個獨特的居民群體,被網友稱為澳門原生態。
秦新民表示,原生態的概念是通過青歌賽廣為人們所熟知的,青歌賽對自己的孩子自然沒有拋棄的道理。相反,本屆青歌賽規定,民族唱法參賽選手必須在決賽階段唱一首作為規定曲目的參賽隊所在省份的傳統民歌,這正是一種對原生態文化的傳承,希望現在民族唱法的青年歌手都能掌握民間音樂的演唱方式,從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土壤中吸收營養。同時,本屆比賽將邀請多位致力于民族民間音樂研究與保護的專家學者坐鎮評委席,也表明了青歌賽大力弘揚民族文化的態度。
在比賽的公平性方面,秦新民也澄清說,并不存在所謂的原生態選手肯定被過早淘汰的說法。事實上,在青歌賽尚未設立原生態唱法組的時候,就已經有很多選手采用本民族本地區的傳統演唱方法,演唱具有民族民間風格的作品,并最后獲得獎項比如第十屆青歌賽民族唱法金獎得主藏族歌手索朗旺姆,助她斬獲大獎的《金色的故鄉》就是由藏北高原的一首牧歌改編的。
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自1984年創立至今,在唱法分組上經歷過多次改革。從最初的不分唱法,到后期最多設五個唱法組別進行比賽,再到如今將邁進第30個年頭,回歸了民、美、通三大唱法的分組方式。組委會認為,青歌賽從來都致力于弘揚民族藝術、普及音樂知識、發現和推出聲樂人才、引領和推動中國聲樂事業發展繁榮,比賽的大門對所有參賽者敞開。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