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設:依靠人民和教育人民
黨的十八大《報告》以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為題,專節論述了五位一體建設中的文化建設。特別強調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這個專節中,分述的四個部分正是上述文化作用的展開:引領風尚具體化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提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教育人民具體化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提出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弘揚時代新風;服務社會具體化為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糧;推動發展則具體化為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提出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從文化作用具體展開的四個部分來看,文化與人民的關系是滲透全局、貫穿始終的。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決定》提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決定》的根本著眼點在于人民的精神生活,在于更好滿足人民精神需求,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因此一是強調要著力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全面發展;二是強調不斷開創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持續迸發、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全面提高的新局面。
我們注意到,十七屆六中全會《決定》把以人為本視為實現文化改革發展目標的重要遵循之一。這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立場在文化建設中的堅決貫徹。《決定》在論及以人為本這一重要遵循時申說了兩層含義:一層是發揮人民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堅持文化發展為了人民、文化發展依靠人民、文化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另一層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梢哉f,前一層含義的內核是依靠人民,后一層含義的內核是教育人民。
依靠人民和教育人民,是我們文化建設對堅持以人為本核心立場的全面理解。依靠人民,首先是必須牢固樹立人民是歷史創造者的觀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熱情謳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偉大實踐,生動展示我國人民奮發有為的精神風貌和創造歷史的輝煌業績。其次,是必須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自覺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為廣大群眾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者提供廣闊舞臺,發揮人民群眾文化創造積極性。第三,是必須以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一方面要通過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以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一方面也要通過創新商業模式以培育新的文化消費增長點。
事實上,依靠人民是我們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作用的前提;而在文化作用的發揮中,教育人民又成為主導的、關鍵的取向。比如我們的引領時尚,就包括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深入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比如我們的服務社會,就包括引導群眾在文化建設中的自我表現、自我教育、自我服務;比如我們的推動發展,就不能不包括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而就教育人民這一作用的發揮來說,十八大《報告》既提到了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也提到了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還提到了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偠灾?,發揮文化教育人民的作用就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就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就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
文化建設要發揮教育人民的作用,就要深度貼近人民的精神生活。我們當下正經歷的社會現代化過程,作為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的過程,不可避免地呈現為社會的世俗化過程。這個過程對經典文化或神圣精神的消解并不僅僅是一種文化現象,在這個現象底層涌動的,是人們行為動機的物質化和終極價值的虛幻化。十七屆六中全會《決定》和十八大《報告》,為什么都特別申說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其實質就是要求我們的文化建設要更好滿足人民精神需求、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這是文化建設教育人民的應有之義。
文化建設教育人民作用的發揮,當務之急是人民精神家園的構建。構建精神家園,既要忠實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要積極倡導和發展中國先進文化,如《決定》所說:運用文化引領前進方向、凝聚奮斗力量不斷以思想文化新覺醒、理論創造新成果、文化建設新成就推動黨和人民事業向前發展。我們當然注意到,在出現消解經典文化或神圣精神現象的社會轉型期,的確存在著精神生活無所皈依、無所適從、無所畏懼者,他們把神馬都是浮云視為精神漂泊的指南,把元芳,你怎么看視為精神漂泊的求解,把你媽喊你回家吃飯視為精神漂泊的自嘲無疑,構建精神家園就要結束精神的漂泊,就要通過梳理精神的取向、寬松精神的生態去凝聚精神的內核。
作為凝聚精神的內核,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了包括12個概念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即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正如人們所理解的,三個倡導分別是在國家大德、社會公德、個人品德三個層面上來提出的,是核心價值體系的具體化、民族精神傳統的時代化、精神家園構建的大眾化。文化建設發揮教育人民的作用,是一個時代的課題也是一個時代的使命;十八大《報告》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是適應時代要求、引領時代進步的精神家園構建。對于我們這樣一個民族眾多、人口眾多的最大發展中國家,需要這個核心價值觀來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對于我們這樣一個多元價值共存、精神需求千姿百態的廣闊社會,需要這個核心價值觀培育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社會風尚;對于我們這樣一個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相對落后生產之間的矛盾長期存在的基本國情,更需要這個核心價值觀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讓人民的精神生活有歸宿感和自豪感,有向心力和創造力!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