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舞蹈藝術發展之路在何方?

大力推動舞蹈普及教育的發展,既是提高國民素質的要求,也是未來藝術院校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舞蹈應該像音樂、美術一樣,納入到義務教育當中去。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和素質教育的推廣,原有的單一的專業型舞蹈人才培養已成為舞蹈藝術發展的瓶頸。如今,我國的舞蹈培養過于重視身體機能的訓練,忽視了綜合素質和文化知識教育,這樣會影響學生今后的舞蹈編創能力,進而影響對本國優秀文化藝術的傳承。近日,國家大劇院舉辦了首屆舞蹈節,各種圍繞舞蹈展開的演出和普及活動精彩紛呈,為觀眾帶來藝術享受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思考。
普及教育
大力推動舞蹈普及教育的發展,既是提高國民素質的要求,也是未來藝術院校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員歐建平指出,當前,藝術院校大規模擴招,舞蹈普及教育的重要性凸顯,如果還是按照原先的精英型定位來培養人才,是遠遠不夠的。
近年來,大量舞蹈培訓中心的建立以及各類舞蹈賽事的舉辦,為我國儲備了不少優秀的舞蹈人才。但相對于影視和其他舞臺藝術的空前繁榮,舞蹈尚缺乏廣泛的欣賞群體,知音難覓反映了國內舞蹈普及的尷尬現狀。
舞蹈也應該像音樂、美術一樣,納入到義務教育當中去。在談到舞蹈普及教育時,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馮雙白呼吁,舞蹈教育是一種美育,應作為一種基本文化素質的培養加以普及,只有具備廣泛的社會性,擁有強大的群眾基礎,舞蹈藝術才會開拓出廣闊的發展空間。
此次國家大劇院舞蹈節,32天的時間里,不僅安排了13臺30場精品劇目演出,藝術家們還在演出之余深入社區、學校、博物館,讓舞蹈走進大眾,吸引更多的人認識、喜愛和關注舞蹈。
文化滋養
舞蹈文化的建構取決于價值觀,我們應該在努力練就高超技藝的同時,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提高學術修養、培養民族情感上。近日,在北京師范大學舉行的國際創意舞蹈研討會上,北京舞蹈學院副院長王偉表示,培養舞蹈藝術家和人文修養有關,不是純粹的技藝問題。
新中國舞蹈專業教育發端于北京舞蹈學院,其校訓是德藝雙馨、文舞相融。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和素質教育的推廣,原有的單一的專業型舞蹈人才培養已成為舞蹈藝術發展的一大瓶頸。舞蹈教育家紛紛表示,如今我國的舞蹈培養過于重視身體機能的訓練,忽視了綜合素質和文化知識教育,這樣會影響學生今后的舞蹈編創能力,進而影響對本國優秀文化藝術的傳承。
近日,著名編舞家沈偉在國家大劇院藝術資料中心做藝術講座時說:我看唐詩宋詞,欣賞國畫,聽戲曲。傳統文化的熏陶使我的作品充滿意境、審美意識和哲學思想,所以說創作者和舞者的藝術修養和審美品位對舞蹈創作非常重要,它決定了作品的思想深度和藝術高度。
創意求新
隨著舞蹈觀念的更新和舞蹈編舞技法的成熟,我國的舞蹈創作實踐日漸豐富,呈現出多元化、多樣化、個性化的發展趨勢。
沈偉指出,舞蹈就是要開辟出人的新的思維和想象空間,要堅持自己的獨創性,只有高質量的作品才能吸引觀眾,貼近觀眾,提升觀眾的文化品位和藝術修養。在藝術創造的寶庫中,最稀缺的資源就是創意,創意是藝術創造的靈魂。著名藝術家張繼鋼指出,舞蹈動作的雷同就是缺少創意的結果,缺少創意就容易產生類型化傾向,使作品缺乏生命力。
張繼鋼強調,創作要盡力挖掘我國傳統舞種的精華,綜合運用中華民族的各種舞蹈語匯,體現民族意識和民族精神狀態,將民族性和時代性結合起來,注重東西方文化的交融,在傳承傳統舞蹈語言的基礎上進行大膽創新。在全球化發展的背景下,我們要守望和探索,在加強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儲備和研究的基礎上,以更大的視野和包容的學術態度,共享世界舞蹈資源,促進中國舞蹈事業的發展。王偉指出。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