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小說兼具中國性和世界性
莫言:本土的,世界的
2012年10月11日,用著名文藝批評家李敬澤的話說:今天不論你的文學觀點如何,都會是歡樂的時刻。就在當天的北京時間19時,瑞典文學院諾貝爾評獎委員會宣布:中國作家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莫言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中國籍作家。
中國作協一位負責人表示,莫言獲獎表明百年諾貝爾文學獎正在發生著一個歷史性的轉折,中國文學與世界的對話,也正在非常有力地展開。然而,為什么在諸多中國作家中,是莫言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于此,本刊特邀中國現代文學館助理研究員、《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執行編輯陳艷撰文回答這一問題。
長久以來,在中國文壇乃至普通民眾中,都有一種強烈的諾貝爾情結,以至新世紀之初,國內某知名出版社甚至策劃出版了一套走向諾貝爾叢書。這套叢書囊括了當代所有可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洋洋大觀,其中就有《莫言卷》。以往每年的10月,諾貝爾文學獎頒發之時,國內媒體和民眾總要失魂落魄一陣。從某種意義上講,莫言的獲獎,可以說是久旱逢甘露,既圓了國人的諾貝爾之夢,也解開了所謂的諾貝爾情結。
早在宣布獲獎結果前半個多月,莫言已經被傳成今年諾獎頭號熱門候選人,緊隨其后的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預測莫言得獎的人很多,但也有作家同行和業內人士預測,莫言得不了獎,他們認為莫言的文學達不到諾貝爾文學獎的高度。但這實際上是對中國當代文學整體成績的貶抑,長期的求而不得、舍而不能讓很多人在心理上不自覺神化了諾貝爾文學獎。
就文學價值而言,莫言無疑是中國當代最為出色的作家之一,獲獎乃實至名歸。從1981年在地方文學刊物《蓮池》上發表小說處女作《春夜雨霏霏》至今,莫言始終保持著旺盛的想象力和創作力,是當代文壇不可多得的一棵常青樹。1985年春,莫言發表中篇小說《透明的紅蘿卜》,開始在中國文壇引發關注。
是年,尋根文學正熱火朝天,《透明的紅蘿卜》被譽為這一潮流的代表作。1986年,《紅高粱》的發表引起了轟動,兩年后,由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獲柏林電影節金熊獎,不光給導演張藝謀等人帶來了世界性的聲譽,也提高了莫言在海內外的知名度。此后,《豐乳肥臀》、《檀香刑》、《四十一炮》、《生死疲勞》、《蛙》等長篇小說的相繼出版,奠定了莫言在文壇的重要地位,莫言筆下的文學版圖也逐漸成型。1986年,莫言曾說過四句話:樹立一個屬于自己對人生的看法,開辟一個屬于自己領域的陣地,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人物體系,形成一套屬于自己的敘述風格。二十余年過去了,針對這四點,莫言公開表示自己基本上是做到了。他以高密東北鄉為陣地,從我爺爺、我奶奶到我母親,再到我,塑造了一系列血肉豐滿的人物譜系,以及五光十色的鄉土景象,想象恣肆,筆力雄厚。
莫言的獲獎,其實也在情理之中。早在2006年,199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就在北京的一次演講中預言:以莫言強勁的創作能力以及已經取得的文學成就,他將是中國諾貝爾文學獎最有實力的候選人。據說,大江健三郎也是莫言此次獲獎的推薦人。他與莫言是相知多年的朋友,兩人的交往是中日文壇的一段佳話。2002年春節,大江健三郎曾與莫言回高密過年,并拜訪了莫言的姑姑,莫言的姑姑后來成為莫言的小說《蛙》主人公的原型,而小說里的日本友人杉谷義人,正是隱寓大江健三郎。
大江健三郎對莫言文學創作的熟悉,與其作品在日本的翻譯出版分不開。事實上,莫言稱得上海外翻譯出版作品最多最好的中國當代作家。自《紅高粱》起,其重要作品往往在國內出版一兩年后就被翻譯到海外,而且譯者水準都很高。
在日本,莫言作品的翻譯者是吉田富夫、藤井省三,在美國,則有葛浩文等,而瑞典文譯者則是陳安娜,這些人無一不是一流的翻譯家。毫無疑問,這些譯者對莫言作品在海外的傳播功不可沒,而精準、及時的翻譯也有助于諾貝爾評獎委員會正確理解和評價莫言。在當代作家中,莫言不僅在海外有較高的知名度,而且擁有較多的讀者。2004年,莫言獲法蘭西文學藝術騎士勛章。這一獎項是法國四大勛章之一,為法國政府授予文學藝術界的最高榮譽。2006年,莫言獲得日本第17屆福岡亞洲文化獎,是繼巴金之后獲此殊榮的第二位中國作家。莫言在海外持續的影響力,使得他早已進入諾貝爾文學評獎委員會的視野。近年來,莫言獲獎的呼聲其實一直都比較高。
莫言小說的題材和風格,也是他在海外備受青睞的原因。縱觀他的作品,有這樣幾個關鍵詞:民間、鄉土、歷史、現實、暴力、反諷等等。諾貝爾文學獎給莫言的授獎辭這樣寫道:莫言將魔幻現實主義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他創作中的世界令人聯想起福克納和馬爾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時又在中國傳統文學和口頭文學中尋找到一個出發點。
在莫言本人看來,這段授獎辭只表述出他創作的部分特質。福克納和馬爾克斯對莫言的早期創作確實影響很大,確立了他對鄉土世界和民間社會的關注,在藝術技巧上反傳統,注重形式的探索和想象的噴發。但莫言作為一個小說家成熟的標志,在于他充分自覺并不斷逃離這兩位大師的巨大陰影,最終形成自己的創作個性,在這過程中不斷滋養他的就是中國傳統文學和口頭文學。
莫言的故鄉山東高密,既是他的精神原鄉,也是他的文學故鄉,高密所處的齊地文化源遠流長,其中就有浪漫不羈、怪力亂神的一面,《聊齋志異》正是這種文化的結晶。《聊齋志異》是莫言童年時最早讀到的小說,對他影響很大。
他曾說:我寫的《紅高粱》一書中,‘我奶奶’這個形象的塑造其實就是因為看了《聊齋志異》才有了靈感。蒲松齡小說中自由奔放的女性形象啟發了莫言,這才有了敢愛敢恨的我奶奶。而長篇小說《生死疲勞》一開始寫一個被冤殺的人,在地獄里遭受了各種酷刑后不屈服,在閻羅殿上,與閻王爺據理力爭。
但閻王爺不為所動,強行送他轉世投胎。這個故事的框架,莫言承認是從《聊齋志異》里的《席方平》學來的,他在用這種方式向文學前輩致敬。
口頭文學在莫言的創作中亦有重要位置。一次在與臺灣作家交流時,對方說自己5歲就讀《紅樓夢》,莫言說:你是用眼睛閱讀,而我是用耳朵閱讀。童年的莫言喜歡聽村里的老人講各種各樣的民間故事,鬼怪妖狐、歷史傳奇、戰爭英雄這些故事后來都成了他小說的素材。對于善講故事的人,當地有一個親切而形象的稱呼話簍子。莫言雖人如其名,訥于言,但在小說中,卻是十足的話簍子。
對傳統文學和民間文化的吸收,莫言是相當自覺的。在他看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文學藝術必須有地區的特色,具有自己民族的風格,有自己文化的符號和表述方式,而且這些東西必須是鮮明的。與讀者交流時,他坦承:如果說我的作品在國外有一點點影響,那是因為我的小說有個性,語言的個性使我的小說中國特色濃厚。我小說中的人物確實是在中國這塊土地上土生土長起來的。土,是我走向世界的一個重要原因。
但另一方面,莫言又清醒地意識到,文學藝術僅有特色沒有共性是不夠的,這個共性就是人的共通性,人性當中的共同的部分。莫言說道:一些國外的讀者希望從中國作家的小說里讀出中國政治、經濟等種種現實,但我也相信,肯定會有很多的讀者,是用文學的眼光來讀我們的作品,如果我們的作品寫得足夠好,這些海外的讀者會忘記我們小說中的環境,他們會從小說的人物身上,讀到他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把全人類都能理解的情感表達出來,作品就具備了這樣的共性。正是因為兼具中國性和世界性,莫言的小說才能在海外贏得廣泛的讀者,并得到諾貝爾文學獎的肯定。
有人說,如果把莫言得獎前后的眾生相寫成一本書,將是一部很好的魔幻現實主義小說。其實,很多人在此前后對莫言態度的改變,不一定是在逢迎,而是對新科諾獎得主莫言的大將之風的折服。
獲獎后,面對巨大的榮譽和蜂擁而上的媒體,莫言始終表現得淡定、低調,有禮有節。這個農民出身的作家,依然保有莊稼人的樸素、勤勞。這也是他成名以來一貫的生活態度。在生活中,莫言樸實節儉。2005年,他曾帶領國內記者代表團去日本北海道訪問。五年之后,在某次公開活動中,當年同去的一位記者發現,莫言居然還穿著去日本時穿的那件羽絨服。這對于莫言來說,卻很尋常,他不講究吃穿。少年時想當作家,是因為聽說腐敗的作家一天三頓都能吃餃子,等到聲譽日隆,他最高的個人享受仍是在家吃夫人包的餃子。
對于寫作,莫言卻時刻不曾放松自己。在高密家中,莫言有一個小書房,其實只是一個很小的閣樓,被他自己戲稱為一斗閣,他為此寫過一首打油詩:一把紫砂壺,二兩明前茶。獨坐一斗閣,思緒到天涯。吃過飯,他就會鉆到閣樓里寫作,常有領導和同行來看他,他騰不出時間接待,大家都只好上閣樓,坐在小馬扎上和他談話。
三十年前是文學小青年,今天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經常提醒自己,一定要保持頭腦冷靜。他曾在不同場合表示過每次上臺都感覺猶如上刀山,而當代文壇沒有出現大作家,才使我這樣的人得以出名,這一點必須非常清楚。一些人比我有才華,個人經驗比我豐富,但是沒能在文學上獲得太大的名聲,是機遇的原因。從這一點來講我非常幸運,所以要經常向別人學習,不要忘本。這就不難理解莫言獲獎后的清醒和沉穩。
盡管沉悶已久的中國文學界對莫言的得獎寄予了厚望,希冀由諾貝爾文學獎的聲名帶動純文學的再度活躍,希冀能像莫言作品的熱銷甚至賣斷貨一樣,迎來純文學的春天。莫言對此認為熱度是暫時的,很快會褪去,普通老百姓該干嘛還是干嘛,純文學也不可能由邊緣回到中心。我是中國作家,我的作品是中國文學的組成部分,但我個人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我覺得我沒有權利代表中國文學。得獎會在一段時間內讓世界的目光更多關注中國當代文學,應該會發揮一些比較積極的作用。但這個作用也不可高估,因為文學是一個相對落寞的領域,不可能像電影或其他的藝術那么受關注。
莫言所言道出了文學應有的正常的狀態,20世紀80年代中國社會對文學的狂熱其實是一種不正常。當文化生活、價值觀念越來越多元化,我們必須接受文學的常態和理性發展。不過,也完全沒有必要感到悲觀,就像莫言說的:看電影、聽音樂、欣賞美術,都可以得到審美的愉悅,但這些愉悅代替不了我們閱讀優美的文章時的那種感覺。語言的魅力,是永遠不會消亡的。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