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催生精品力作
在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中,舞劇《月上賀蘭》對首都觀眾來講并不陌生,自問世以來這部精品已經多次進京。一位60多歲的中學退休教師說,盡管過去看過兩遍,但這次觀看依然興味不減,舞蹈和音樂還是令人震撼不已。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主辦方對作品這樣評價道:舞劇《月上賀蘭》是寧夏近年來不可多得的好作品。主題鮮明、結構完整、線條清晰、編排有序。
舞劇《月上賀蘭》講述的是古絲綢之路的穆斯林商隊與賀蘭山下百姓間的一段感人的愛情故事,通過既壯觀又細膩的舞蹈和引人入勝的舞美、優美動聽的音樂,將不同文明間交融、發展的歷史生動地呈現在舞臺之上,至今已演出430多場,還多次赴阿拉伯國家巡演,先后榮獲荷花獎、文華大獎,并入選20082009年國家舞臺藝術十大精品工程劇目。
《月上賀蘭》如今已經名聲在外,相比之下,創作、演出這部力作的銀川藝術劇院有限公司還不怎么出名,其實,銀川藝術劇院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擁有50多年歷史的銀川藝術劇院。2010年,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深化,他們與銀川市雜技團合并重組,成為國有獨資文化藝術公司。兩年多來的改革激發了他們的強勁創造力,讓劇院面貌煥然一新,舞劇《月上賀蘭》就是顯著成果。
總經理閻宏新說起文化體制改革,興奮不已:2010年,銀川市出臺《銀川市文化體制改革方案》,將銀川市雜技團與銀川藝術劇院合并重組,成立國有獨資企業銀川藝術劇院有限公司,按照市委、市政府關于建立現代化管理制度的要求,聘請了專業人力資源管理咨詢公司,對薪酬、崗位、制度、考核等進行了全面規劃。一時間被銀川文化藝術界稱之為‘騰籠換鳥’!
改制前的銀川藝術劇院和雜技團,只能以小作品為主,舉辦一些廣場演出活動,靠政府撥款勉強生存,缺乏創造活力,也沒有市場激情,常常入不敷出,根本談不上票房。經過兩年多的改革,重組后的銀川藝術劇院有限公司已經逐步市場化,但在市場化的同時,他們并沒有忘記藝術院團的基本職責,仍然將文化品位、社會效益置于首位,在市委和市政府的支持下,積極探索既求市場又講文化的創作投資模式,將兩者有機地融合在一起。
舞劇,是綜合性很強的舞臺作品,全面反映了舞臺藝術的水平,文化含量很高,如果僅靠市場、任其存亡,就有可能迅速衰落;可如果像過去那樣,不顧票房,只求領導滿意、專家贊賞、獲獎了事,也同樣逃脫不出滑坡的命運。《月上賀蘭》采取的是市場機制和政府扶持相結合的方式。創排之初,一方面由政府貼息銀行貸款、神華寧煤企業投資、爭取旅游項目資金;一方面,政府又對銀川藝術劇院有限公司實行以補代撥的投入方式,即舞劇上演第一年演出每場補助4萬元,第二年每場補助3萬元,第三年每場補助2萬元。正因為有了這樣的扶持方式,舞劇《月上賀蘭》才可以歷經8年,不斷修改,不斷完善。
盡管有充足的資金作為創作演出的基礎,但銀川藝術劇院有限公司始終沒有忘記市場,因為演出的延續、持久必須依賴市場,否則,所謂精品就成了擺設。他們帶著這部精品走遍了寧夏各地,也走進了十幾個省市的大小劇場,深入挖掘市場潛力,保證了票房收益。
因為有了改革,才有了新式的投資模式;也因為有了改革,才讓銀川藝術劇院有限公司煥發青春;更因為有了改革,舞劇精品《月上賀蘭》才能順利完成,而且走進市場,帶來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