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生態平衡”推動文化繁榮發展
猶如自然界需要生態平衡一樣,文化繁榮發展也需要生態平衡。強調文化生態平衡,就是要求我們在文化建設中正確處理主流文化與多樣文化、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城市文化與農村文化之間的關系,使其和諧共存、良性互動、優勢互補、相得益彰,以文化生態平衡推動文化繁榮發展。
處理好主流文化與多樣文化的關系。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決定》指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思想精神上的旗幟,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就是要著力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毫無疑問,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當代中國的主流文化。推動我國文化繁榮發展,就是要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讓人民享有健康豐富的文化生活。同時應認識到,多樣化是文化發展的重要特征,當今世界不同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這就要求我們在文化建設中處理好主流文化與多樣文化的關系。應始終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大力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一主流文化繁榮發展,讓其在多樣化的文化環境中成為文化發展的主導。與此同時,正視當今世界多元文化并存、各種文化相互激蕩的現實,堅持讓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與其他文化的激蕩交融中凸顯主流地位、彰顯引領作用。
處理好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推動文化繁榮發展必須立足民族文化,但這并不意味著要排斥外來文化。因為不同文化之間通過交流、碰撞與交融,可以創造性地將對方的優秀文化成果轉化為自身發展的營養,使自身具有更為強大的生命力??v觀世界文化發展史,任何民族文化的繁榮發展都離不開對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的吸收和借鑒。推動我國文化繁榮發展,需要正確認識和處理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之間的關系,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辯證取舍、擇善而從,兼收并蓄、博采眾長。只有以有容乃大的氣魄,以更加開闊的視野、更加博大的胸懷借鑒世界上一切對我們有益、有用的文化,才能不斷促進我國民族文化的創新與發展,使我國民族文化始終處于世界先進文化發展的前沿,不斷增強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響力。
處理好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關系。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決定》指出:優秀傳統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和歷久彌新的精神財富,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深厚基礎,是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支撐。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積淀下來的寶貴思想文化遺產。同時,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現代文化潮漲潮落,蔚為壯觀?,F代文化的魅力不容置疑,價值不容小覷,它不斷開拓著人們的文化視野,拓展著人們的精神空間。推動文化繁榮發展,應堅持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并舉,使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處理好城市文化與農村文化的關系。相對于城市,農村還存在基本文化設施總量不足、公共文化產品匱乏、基本文化服務能力不強等問題。農村文化發展明顯滯后于城市,這也是一種文化生態失衡。推動文化繁榮發展,需要堅持城市文化與農村文化并進,加快城鄉文化發展一體化。這就要求我們充分發揮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建立以城帶鄉、城鄉聯動機制,促進城鄉文化資源優化配置、科學整合和綜合利用,形成城鄉一體化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實現城鄉在文化權利上平等、文化政策上一致、文化資源上互補、文化發展上互動。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