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文藝評論工作 推動社會主義文藝大發展大繁榮
開展積極健康的文藝評論,是文藝事業繁榮發展的內在需要,也是黨領導文藝工作的重要方式。面對新形勢新任務,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文藝評論工作,對于推動我國文藝事業的發展非常重要。黨中央十分重視文藝評論工作,十七屆六中全會決議對開展文藝評論提出了明確要求。在各地各部門努力推動下,文藝評論工作取得了新進展,評論數量不斷增加,質量不斷提升,陣地建設明顯加強,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在形成健康向上評論風氣方面取得可喜進步。尤其近年來,以遼寧廖文系列文章為代表的文藝評論,緊密聯系文藝創作實際,堅持面向普通群眾,觀點鮮明、論述有據,切中時弊、文風樸實,在堅持正確創作方向、引領文藝創作生產、培育大眾審美趣味等方面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文藝評論目前仍然薄弱,與海量的文藝產品相比較,文藝評論數量較少、聲音較弱、影響不大,在文藝發展中的引領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對信息時代的大眾傳媒文藝、網絡文藝等新現象關注不夠,評論的質量急需提高。部分報刊文藝評論陣地有所萎縮,廣播、電視、網絡等評論陣地亟待拓展。評論人才特別是中青年評論人才隊伍建設相對滯后。這些問題都應當引起我們高度關注,采取切實措施加以解決。
把握正確方向,保證文藝評論健康發展。方向是文藝評論的靈魂。堅持正確方向,體現時代要求,引領文藝進步,是社會主義文藝評論的基本職責。只有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貫穿到文藝評論工作的全過程,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文藝評論,自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方法,觀察文藝思潮、剖析文藝現象、鑒賞文藝作品,才能保證文藝評論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文藝評論堅持正確方向可以理解為兩個層面,首先是政治導向。要堅持把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增強政治敏銳性和鑒別力,在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以及國家統一、民族團結、改革開放等大是大非問題上,保持清醒頭腦,做到旗幟鮮明。另一個層面是把握好價值導向,以培育高尚道德、倡導文明風尚為己任,在全社會大力倡導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樹立積極的道德觀、婚姻觀、擇業觀等,弘揚真善美,貶斥假惡丑,講品位、講格調,棄粗鄙、棄惡搞,抵制低俗。同時,要進一步加大評介推薦優秀作品的力度,積極推介那些深入反映百姓生活、百姓情感、百姓心聲的作品,那些弘揚社會正氣、鼓舞人心、給人以啟迪和向上力量的作品,讓思想精深、制作精良、藝術精湛的作品真正贏得群眾,更好地引領文化思潮和文化追求。
貫徹三貼近原則,增強文藝評論的針對性和影響力。三貼近原則是我們黨一貫堅持的二為方向、雙百方針在宣傳文化領域的重要體現,也是加強文藝評論工作的內在要求。要把三貼近作為改進工作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緊貼文藝創作實際,時刻關注文藝創作的動態、文藝思潮的變化、文藝活動的進展,在文藝作品發表、上映、上演后第一時間開展審美評價,及時滿足廣大群眾對文藝新作、文藝活動的關注需求,引領和提高群眾的審美鑒賞水平,掌握文藝評論的主動權、話語權。要堅持群眾觀點,牢固樹立文藝源自人民、為了人民、屬于人民的理念,始終關注人民群眾,不斷研究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特點新趨向,密切追蹤人民群眾審美需求的新變化新規律,努力站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上分析和評介文藝作品,使自己的評介與普通大眾思想相通、情感共鳴。要堅持面向群眾、服務群眾,大力倡導貼近大眾、貼近民意的評論,使評論作品深入淺出、通俗流暢,生動活潑、喜聞樂見,產生更大的輻射力和感染力。要積極開展群眾性文藝評論活動,把群眾文藝評論骨干的好主意好辦法、好文章好言論,登載在我們的報刊上,組織到我們的廣播電視節目中。
堅持重在建設,樹立良好的文藝評論風氣。重在建設是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一條基本經驗,也是開展積極健康文藝評論的基本要求。做好新形勢下的文藝評論工作,無論什么時候都要強調以建設性的態度來開展推進。要充分尊重文藝規律、尊重作家藝術家的創造性勞動,一切從繁榮文藝的大局出發,多提有利于提高質量的意見,多提有利于團結和諧的建議,滿腔熱情地推薦優秀作品、鼓勵文藝新人,使文藝評論成為文藝發展的重要引導和推動力量。要堅持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開展文藝評論,無論是分析文藝作品、研究創作傾向,還是追蹤文藝熱點、辨析文藝思潮,都要在掌握準確、全面、翔實的第一手材料和認真閱讀、觀摩的基礎上,把握不同門類創作的特點和規律,進行客觀評論,有好說好,有不足說不足,不說過頭話,防止片面性。應當看到,做一個優秀的文藝評論工作者,除了必需的知識儲備、文藝才華外,還要有思想的力量和人格的素養。只有堅守文化理想,才能擺脫各種誘惑,保持獨立思考,增強擔當意識,增強文藝評論公信力,樹立文藝評論家公正權威的形象。要堅持與人為善、以理服人、以情動人,真誠開展心平氣和、同志式的友好討論,在充分說理的論辯中加強正面引導、活躍學術空氣,不斷激發作家藝術家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緊跟時代步伐,提升文藝評論創新能力。文藝評論貴在創新,難在創新。好的文藝評論必須有獨特思考、真知灼見,必須勇于創新、善于創新。要認真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實踐的新鮮經驗,根據時代變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發展的新要求,研究回答關系文藝發展的新問題,回答新時期文藝創作面臨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積極構建符合中國實際的文藝理論評論思想和美學體系,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評論的新境界。要積極探索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評價體系,既注重文藝評價的思想標準、藝術標準和審美品位,又正確看待發行量、收視率、點擊率、票房收入等客觀量化指標,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反對文藝評論人情化、商業化。要大力推進文藝評論內容和形式的創新,鼓勵文藝評論工作者關注國家、關注社會、關注民生,努力創造出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評論文體和語言,創造出體現中華民族深厚文化底蘊的評論風范。要充分運用各種大眾傳媒和高新科技手段,推進電視訪談等文化時評類節目的發展,發揮廣播互動節目的優勢,利用好播客、博客、微博等互聯網工具,大力拓展文藝評論的載體和傳播方式。
當前,我國文化建設工作形勢喜人,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穩步推進。我們一定要珍惜面臨的難得機遇,把文藝評論工作放在突出位置,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加強對文藝評論工作的組織領導。努力鞏固和擴大文藝評論陣地,拓展評論渠道,以專兼結合的路子大力加強文藝評論隊伍建設,推動文藝評論工作再上新臺階,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推動社會主義文藝大發展大繁榮打下堅實基礎,為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營造積極健康、昂揚向上的良好社會文化氛圍。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