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新科技能否催生新文學
新媒體、新科技的高速發展是否催生了新文學?如何看待網絡時代的文學走向以及網絡文學的發展?近日,在由中國作家協會和深圳文博會組委會共同主辦,中國作協港澳臺辦公室、深圳市文聯承辦的新媒體、新科技、新文學論壇上,來自兩岸四地的20余位作家、評論家圍繞這些話題,以各自不同的視角,對新的時代背景下文學的意義、生存處境、變革與發展等問題展開了熱烈深入的探討。
深圳作協副主席梅毅表示,新媒體文學是當今文學不可避免的發展趨勢。新媒體確實很強大,人們可以通過數字廣播網絡、無線傳播網絡、互聯網社區、微博等,讓任何信息都能在第一時間得到最廣泛的傳播,而瀏覽者可以通過電腦、手機等接收器隨時隨地閱讀和思考。但是,相對于新媒體介質,當下的網絡文學其實還處于一種新媒體的初始形態。可以想見不遠的將來,文字肯定會越來越少,圖像、動畫、視頻、音樂等其他符號會成為新媒體的主要內容。新媒體的鏈接和互通能力,這種立體化、虛擬化的傳播介質,肯定會對文學寫作帶來革命性的影響。
中南大學文學院院長歐陽友權近年來一直致力于文化產業和網絡文學研究,他認為,今天的文學面臨兩個巨大的挑戰,一個是產業化、一個是新媒體。他說,網絡對我國文學發展的意義,首先在于它以宏媒體的巨大容載量重構了當代文學版圖,打破了傳統書寫及印刷文學一統天下的局面,網絡文學以眾多寫手、龐大的作品數量和覆蓋廣泛的讀者市場迅速成為一支不可小覷的文學新軍。這樣龐大的作品數量、寫手群落和讀者群體,對當代文壇乃至整個社會文化的影響可能已超出文學本身的意義,
作家王宏甲認為,還沒有哪個世紀能像21世紀:人類憑借新媒體,在諸多方面發生空前廣泛的溝通和交往。不是這樣的時代不能產生足以使整個民族都為之激動和自豪的文學作品,而是這個變遷中的絢麗多姿的時代正使許多作家的文化準備和藝術造詣都遇到嚴峻挑戰。王宏甲結合自身創作談到,自己多年來的創作正是在種種挑戰中摸索前進的道路。他認為,面對萬象紛呈的信息時代,文學需要吸納多種學科知識,突破原有形式,打通多種學科間的樊籬,打通中外古今,融會多種手法。比如把歷史、哲學、政治、經濟、教育、科技等等學科融于一爐,把敘事、抒情、議論編織在一處,用以擴大承載表現社會生活的內容,或許可以創造出符合信息時代需求的創新文體。他說,如果某種創新能在內容和形式上都被大眾所接受、喜愛,那么需要改變的就不僅僅是文學家個人更新表現形式而已。如果有一大批作家藝術家以能夠同信息時代相適應的文學形式,去生動而準確地表現當代社會和生活,就會影響整個民族認識世界的方法,提升整個民族的文化素質,這將是文學藝術在今天對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切實貢獻。王宏甲認為,文學永遠需要心靈的激情,需要青春的沖動。這樣的時代也在特別呼喚今天的新青年為21世紀的新文學開辟道路。不管我們是否意識到,新科技、新媒體一定會呼喚出21世紀的新文學,會有一代新人造就出一個不同于20世紀的新的文學時代。
《人民文學》主編施戰軍則認為,雖然新媒體、新科技的發展影響著諸多領域,但對于文學來說其實沒有新舊之分。施戰軍說,我們遙想100年前報章興起,白話登堂使文學找到了軌道和航線,以前的文學迅速變為舊文學,而新文學開始了對其的攻擊,最后自己成為主流。但是現在,我們的觀念又有一些變化,就是重新推崇古典文學,認為那才是雅致的文學。但無論觀念怎么變化,真善美依然是一個時代的主流表達,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君子夢都沒有變。
對此,臺灣作家林俊穎也深表認同。林俊穎說,文學其實是一門相當古老而素樸的手藝,無論是否有網絡,文學都可以回到更古老的時代,只要有一張紙和一支筆就可以完成。文學有自己的存在,不必跟隨科技翻新。林俊穎援引意大利作家卡爾維諾的話說,我對文學有信心,因為有些東西只有文學才能夠提供,同時,他希望文學始終能維持自身的純粹和高度。
談到近年來網絡文學的走向,梅毅認為,今天的新媒體時代似乎人人都能當作家、藝術家,都能自由表達,但由于載體不同,其中所蘊涵的個人主義的獨特表達很少,基本是群氓宣泄,網絡文學的質量不是太好。如何能把網絡文學提升為新媒體文學,肯定要有突破和全面提升。梅毅說,從竹簡、絲帛、紙張到電子熒屏,無論介質如何變化,文學終究還是文學,只要寫作者能夠密切剖析人類命運和闡釋人性的奧秘,只要寫作者能夠繼續深刻揭示人的命運和人性的本質,無論網絡泡沫如何喧騰,文學會永遠保持尊嚴與高貴。
歐陽友權認為,今天新媒體文學存在質量和數量的巨大落差,我們千百年來積淀下來的文學經典慢慢被淡忘,而網上的作品參差不齊,沒有社會承擔,也沒有藝術承擔。據統計,網絡寫作的類型有玄幻、科幻、言情等40余種,因為網絡上的信息是海量的,類型化寫作正好適應了這種局面。當下的網絡文學狀況有其市場需求,但值得注意的是,大量類型化作品都過于雷同和模式化,而且同我們生活的時代和腳下的土地有很深的隔膜感。我們看到2011年排名前10名的網友評選出來的作品幾乎沒有寫現實的,這是它的局限。
對于有人稱網絡文學為新文學,以創作打工文學聞名的作家王十月感到十分憂心。他認為當下的網絡文學不是進步而是一種倒退,因為衡量一個文學的新首先看它是否給人們帶來新的認知和新的審美。反觀現今網絡文學大多都是言情、玄幻、穿越等題材類型,至今沒有創新。王十月認為,早期的互聯網文學沒有禁忌,沒有束縛,較之現在,表達更加個性化、更加單純。那時候能夠在網絡上獲得關注和好評的文學作品首先是獨特、不可復制的。而現在,網絡文學開始被商業招安,太多網絡寫手為了點擊量而碼字,其作品既缺乏原創性,更缺少直面時代、直面現實的精神與思想深度。王十月說,文學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引領人類擺脫束縛,永葆一顆赤子之心,從這方面講,現在的網絡文學前景堪憂。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