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好的創作像跟父母說話 要警惕走馬觀花
挺遺憾的
我有太多的換乘站
只是沒有
北京換到神木
神木換到我的故鄉
這是青年詩人夢野描述在北京乘坐地鐵時不斷換乘的經歷后發出的感慨。
今天上午,由中國作協創研部、魯迅文學院和陜西省榆林市神木縣委縣政府聯合主辦的青年詩人組詩《神木》暨詩集《在北京醒來》座談會上,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白燁說,夢野的創作之所以成為了這一群中的這一個,是因為他的創作始終與故鄉神木如影隨形,他全身心地擁抱故鄉,達到了熱忱、熱切乃至熱血的程度,他與故鄉之間相互饋贈、彼此驕傲。
以故土作為自己創作的根據地,成為當代多數作家進入文學創作的一個顯著特征,如賈平凹之于陜西商洛,遲子建之于黑龍江漠河北極村,莫言之于山東高密。這樣的現象有何特別的隱情?作家開辟好了自己創作的根據地,隨后的建設與維護如何開展?如何跳出創業容易守業難的魔圈?與會專家以夢野的詩歌創作為例闡述了各自的觀點。
好的創作像是跟父母說話
讀夢野的詩,一個強烈的感受便是鄉土情懷。他出生在榆林大地,對那一塊獨具特色的地理,有一種獨自的感受,最后都化成詩句,涌現出來。我閱讀的時候,就能感受到那塊大地上獨有的風韻。著名作家陳忠實曾經這樣點評夢野的詩歌創作。
在原《人民文學》主編韓作榮看來,特定的生存環境、自然地理、風俗民情等形成的地域文化,是塑造一個人秉性的重要因素。甚至方言俚語都有一種天然的凝聚力和親切感,固執的飲食習慣會陪伴自己的一生。這是家族繁衍、斬斷臍帶卻斬不斷親情的血緣關系,河流和土地生長的五谷哺育和喂養的血緣關系。
韓作榮認為,故土是生命之根,是心靈的家園。難怪詩人、作家最好的作品常常是寫故鄉的篇章。因為這樣的寫作是有根的,根須深扎在土地之中,吸收著水分和養料才根深葉茂,開花結果,果實累累。
作家只有深深扎根于自己的那片土地,他的創作風格才能得以彰顯。所以,著名詩人舒婷在給夢野發來的賀信中不禁感慨:對于南方的我看來,你生長的那片土地遙遠、廣渺而神奇,因你的詩歌而親切而動人而刻骨銘心。你是如此熱愛你的家鄉,你的創作處處可見這份熾熱。
中國詩歌學會會長雷抒雁認為,夢野的鄉土詩歌創作,不是想象出來的,而是經過了心靈碰撞、激發和沖擊之后寫就的。這些詩句的珍貴和力量在于他對自己故土的開發,有著自己情感的寄托所在。他特別提到陜北民歌手王二妮的演唱情感真摯,像是在跟她的父母說話,這樣的原生態情感值得呵護。
東張西望、走馬觀花進入不了創作
《詩刊》副主編商震坦言,現在每當他看到標有鄉土詩字樣的作品時,都會立即提高警惕。因為他發現鄉土在當前有被濫用的趨勢,土屋、老井、炊煙、野草、麥子及姥姥、爺爺這些詞匯已經被偽抒情者借用,甚至有些泛濫。
中國詩歌學會秘書長李小雨說,在互聯網時代,通過鼠標點擊可以了解到各個地域的海量信息。但是,通過鼠標點擊進行的所謂鄉土寫作無法呈現出切身、生動的感受。
雷抒雁認為當前存在的旅游寫作值得警惕。這樣的創作只是東張西望,看到的只是一些表象的東西,情感沒有真正進入,結果只能呈現出淺薄與孱弱。
韓作榮表示,好的鄉土寫作,需要作家生于斯、長于斯,活在其中,生命與生境融于一體。那種走馬觀花、站在鄉村的邊上看風景的人既不能入乎其內,也不能出乎其外。只有沉在底層,與鄉村血脈相連,甚至鄉村的蛛絲馬跡都成為敏感的神經,當寫作成為一個人生命的內在需要時,才能寫出動人心魄的作品。
和韓作榮一樣,商震認為鄉土寫作者應該始終保持對鄉土的敏感,并且把自己的心靈和情感穩固在他生活的鄉土里。他認為,好的鄉土寫作者筆下的鄉土,是他生命經驗和情感經驗的綜合反映,也是他激情釋放的主要通道,他應該在他生活的鄉村里,捕捉人物、景物和事物,捕捉思想和詩意,然后按照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再以文學的方式加以表述。這些表述無論是妥帖的,還是過分的,都是他自己的。
尋找到屬于自己的那把鑰匙
神木新給百姓兩條腿
蹬伸有力
一條保障性住房
一條廉租房補貼
五個神木引領著熱風
引領著城鄉四十萬雙眼睛
不論哪一季
不含一點沙塵
在白燁看來,夢野為當下飛速發展的故土神木創作的這些詩歌,陷入了以大寫大的誤區。
首都師范大學教授吳思敬總結道,鄉土寫作大多表達出創作者內心的傷感,要么回不了故土,滿懷思念;要么回到了故土,但物是人非,甚至物也逃脫不了非的命運。而創作者一旦把視線聚焦到當下鄉土的變遷,往往感到力不從心。
雷抒雁表示,如何書寫當下鄉土發生的新變化,對于作家而言是個不小的挑戰。如果一味地平鋪展示發展得有多快,就喪失了文學創作的活力與生命力。
中國現代文學館常務副館長吳義勤提醒道,盡管文學創作源于生活,但創作必須要與生活保持一定的審美距離。
李小雨也認為,夢野的《神木》組詩,以《免費醫療》、《免費教育》、《養老》、《住房》為題,出現了概念化的傾向,像是解說詞。這樣的內容不是不可以進入文學,關鍵是要尋找到合適的切入口。
《文藝報》總編輯閻晶明建議夢野重新拾起陜北信天游的傳統,通過現代性的改造,來表達對當前時代變遷的感受。
采用何種形式寫詩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為自己寫作的詩歌發明合適的形式。作家出版社編審唐曉渡說。
每位作家都應該尋找到屬于自己的那把鑰匙,打開文學的神圣之門。文學評論家雷達說,夢野的詩歌是用黃土地的顏料寫就的,但不足是色調有些單一。他認為,好的文學創作,不能太白了、太直了,要有內在的意蘊,要有陌生化的效果,讓人在驀然回首間產生無窮的韻味。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