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實增強文藝批評的有效性
文藝報舉辦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0周年座談會
今年,是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0周年。70年來,《講話》像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國文藝事業的前進方向,指導著我國文藝實踐不斷創新發展。當前,我國文藝批評十分活躍,但廣大讀者,包括文學藝術界的廣大人士,對文藝批評的現狀并不滿意。為了深入學習和貫徹《講話》精神、切實改善文藝批評的現狀,5月9日,文藝報社在京舉辦切實增強文藝批評的有效性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0周年座談會。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廖奔,以及20多名專家學者出席會議。會議由《文藝報》總編輯閻晶明主持。
《講話》對我們如何增強文藝批評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因為《講話》本身就是文藝批評有效性的典范。廖奔說,《講話》的發表為中國文藝的發展指明了方向。這么多年過去,《講話》依然閃耀著思想的光芒,我們總能夠不斷從中找到新的理論資源,這說明《講話》具有強大的有效性。今天,文藝批評的有效性大大地降低,這需要我們不斷從《講話》中汲取營養,在民主自由的批評氛圍中踴躍發言,切實增強文藝批評的有效性。
文藝批評要有問題意識
《講話》深刻論述了文藝與人民、文藝與政治、文藝與生活、普及與提高等一系列重要問題,提出了許多富有創造性的理論觀點,為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提供了豐富的思想源泉。《講話》體現著強烈的問題意識,值得我們不斷學習。
黨圣元說,《講話》把當時社會和文藝所面臨的問題都抓得特別準,而且能夠用一些關鍵性的線索把這些問題凝結到一起,從而獲得了批評的有效性。面對當下的文藝現狀,我們的批評要獲得有效性,就必須先找出其中存在的關鍵問題。
董學文表示,毛澤東同志在《講話》中講的都是理論性的東西,但這些理論都跟現實密切相關,他是從現實出發來解決文藝基本問題。《講話》具有很強的問題意識。《講話》不回避矛盾,直接回答所面臨的文藝問題,體現出一種追求真理、旗幟鮮明的理論態度。但現在有些批評文章,凈是講一些空泛的東西,有問題就繞著走,不愿意給出明確的答案,缺乏旗幟鮮明的表達,這不利于文學的繁榮發展。
《講話》之所以能夠如此清晰地呈現當時社會和文藝所存在的問題,跟毛澤東同志勤于調查研究的作風分不開。向云駒說,毛澤東同志非常注重到一線去調研,而且調研的面非常寬,方方面面都注意到。在調查之后,再進行理論上的思考,從而獲得對現狀的清晰認知。這種調研不僅包括到某個實地進行觀察,也可以包括在理論上或資料上的研究。但現在的很多批評家缺乏耐心來做這些扎實的工作,甚至連讀一部作品都是匆匆而過。
為此,何西來和李美皆提出批評家也要深入生活。何西來認為,一個批評家有沒有水平,就看他在對作品的評論中有沒有顯示出自己獨特的見識。這種見識毫無疑問是來源于生活的,因此不僅文藝家需要深入生活,批評家也需要深入生活。
批評家要保持獨立性
批評家應該具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以及獨立的人格。批評家應該真正關注藝術發展的現狀,敏銳地發出自己獨特的聲音。雷達說,這些年文藝批評取得的成績很大,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比如文藝批評變得越來越工具化、商品化。為了參加各種評獎,經常作品一出來就請專家們去追捧。在這個時候,批評家尤其需要保持清醒,至少做到有好就說好,有壞就說壞。李一也認為,現在很多的批評文章一味抬轎子、吹喇叭,已經完全缺乏公信力了。批評不再需要學理的支撐,而是完全跟著市場走,喪失了自己的獨立性。
在這個問題上,《講話》也為我們提供了藥方。《講話》強調在文藝批評中要特別注重文藝批評的標準問題。也就是說,要具體分析所要評價的作品是否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藝術性,不能隨意地浮夸。而且這種批評應該基于一定的立場,就是文藝要為人民大眾服務。范詠戈說,現在文藝批評門檻低了,亂象多了,要治理就必須找到可靠的標準,而《講話》提出的文藝要為人民群眾服務、文藝要為老百姓所喜聞樂見、文藝工作者要深入生活等觀點,都值得我們深思。
曾慶瑞表示,面對當前林林總總的文藝現象,一個優秀的批評家應該有一個靈敏的嗅覺,敢于迅速地去批評,但又能夠拿捏好判斷是非的標準。一般來說,好的文藝作品應該能夠真實反映社會的發展變化狀況,應該有益于讀者的身心健康成長和社會的發展進步。批評家要有獨立精神,對一些優秀的作品要給予贊揚,但對偽藝術也能夠勇敢地站出來說不。只有通過這樣一些獨立的批評,才能不斷讓讀者和觀眾更多地關注到那些優秀的文藝作品,才能真正營造良好的文藝發展環境,進一步推動社會主義文藝的大發展大繁榮。
與會者認為,要保持文藝批評的獨立性和有效性,還應該注意批評語言的純粹性,應該把批評文章寫得自由靈動一些,而不要被所謂的論文規范所限定;應該結合作品分析,避免空話、套話,不能把同一詞語弄得像螺絲帽似的,任意往任何一個作品上套。另外,批評家在研討會上發言,不要總是一副官腔官調,開口則談世風日下、精神缺失、國際政治形勢等宏大命題,跟所討論的議題毫無聯系。因此,要切實增強文藝批評的有效性,批評家們要保持一種獨立性,保持批評動機和批評語言的純粹性。
倡導多元化的批評觀念
《講話》指出,我們的文藝批評是不要宗派主義的,在團結抗日的大原則下,我們應該容許包含各種各色政治態度的文藝作品的存在,文藝家幾乎沒有不以為自己的作品是美的,我們的批評,也應該容許各種各色藝術品的自由競爭。這都體現了一種多元化的批評觀念。
一個時代的文學批評能夠產生巨大的影響,是由這個時代特定的文化狀況所決定的。曾鎮南說,在上世紀80年代,文藝政策所要求的文藝、批評家所倡導的文藝和讀者所渴望的文藝是一致的。在這種情況下,文藝批評才比較容易產生廣泛的社會影響。但在今天要使文藝批評獲得社會化的有效性是極其困難的,因為社會的統一性為多樣性取代。陳曉明認為,我們不能以某種絕對的、一成不變的、要統攝一切的文學觀念和批評標準去理解當今紛紜復雜的文學現實。特別是在今天倡導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文化的表現形態也必然是多元化和多樣化的。批評應該有廣闊的容忍空間,看到文學作品的差異,看到作家的千差萬別。徐坤對此深有同感。她說,身為作家非常不容易,所以希望批評家能夠體恤作家的辛苦,文藝家與批評家之間應相互理解,營造一個寬松的文藝批評環境。
倡導一種多元化的批評觀念,就要在批評實踐中針對不同的對象采用不同的批評方式。白燁認為,隨著數字媒介的興起,在傳統的文學體式之外出現了不少新的文學樣式,如網絡文學、手機文學等。但現在的文學批評大多是關注傳統文學,對新興的文學板塊關注不夠。對這些新出現的文學樣式,我們應該從一個嶄新的角度切入,這樣才能真正增強文藝批評的有效性。
與會者還就《講話》中的文藝與生活、普及與提高、歌頌與暴露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討。出席會議的還有胡平、許柏林、張陵、吳義勤、施戰軍、梁鴻鷹、王安奎、王干、李云雷、王山、胡軍、崔艾真等。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