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花開醉群芳——第四屆中國煤礦藝術節匯報演出側記

10月21日晚,北京,中國劇院,1000多人的大廳座無虛席,第四屆中國煤礦藝術節閉幕式暨匯報演出《太陽花開》在這里舉行。正如中國煤礦文聯主席梁嘉琨所說,中國煤礦藝術節是煤礦工人的節日,而當晚的匯報演出則是第四屆中國煤礦藝術節眾多精彩文化藝術活動的濃縮。整場演出精彩紛呈,演員們盡情地訴說著礦山人的礦山情,表達著建設和諧礦山的愿望。
礦山情,點燃團團火
演出在新創合唱《太陽花開》婉轉動人的音樂聲中拉開大幕,來自煤炭企業的110名職工唱出全國500多萬礦工身處和諧社會的喜悅心情。《太陽花開》的詞作者是著名煤礦作家張枚同,由他作詞的歌曲《年輕的朋友來相會》唱遍了祖國大江南北。老作家已退休多年,但他心中永遠燃燒著一團火,這團火就是他永遠的礦山情。
與張枚同有著同樣心情的還有二十幾位來自潞安集團的老人。這些老人,年齡最大的74歲,最小的也已年過花甲,可就是這些老人,在舞臺上跳起了輕盈歡快的《礦山夕陽好》。歡快的背景音樂,富于活力的舞蹈,讓他們看起來就像下井挖煤的棒小伙。老人的舞蹈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觀眾,濃濃的礦山情醉倒了所有的礦山人。
《礦山情》是陽泉煤業集團的小伙子表演的群舞,描繪的是年輕礦工下井前在休息室里的生活場景,輕松、歡快、逗趣。舞蹈進行中,一名礦工的手機響起,里面傳出爸爸的稚嫩聲音。這個年輕父親的幸福感染了每一個同伴,進而全體礦工答應唉觀眾與他們同時感到了生活的美好。
礦山情,不僅有礦工的情,還有礦嫂的情。一把青絲三千丈,纏綿著通向井口的每一條小路,把礦嫂對礦工的深情,對礦山安全的擔心,表達得淋漓盡致。在歌曲《風中的樹》中,礦嫂的綿綿情絲,系著每一名礦工的心,感動著每一個觀眾。
礦山情,還包括礦山人對礦山發展的期盼。就像舞蹈《黑蝶漫舞》描繪的那樣,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煤炭企業實現了跨行業、跨地區發展,甚至走出了國門。歌舞《騰飛》表現了煤炭企業在航空領域的發展情況。
安全夢,牽動每個人
《中國礦工》是新創作的音詩畫節目,講述了新中國成立64年來煤礦工人為共和國發展作出的偉大貢獻,一個個勞模,一個個優秀的煤礦工人,一次次科技進步,感染、震撼著每一個觀眾。在偉大的貢獻中,也隱藏著礦工巨大的犧牲。節目中,白發蒼蒼的老媽媽在風中佇立,雪花覆蓋了她的雙肩,她在等待下班的兒子。已經過了下班的時間,兒子還沒回來,她心里升起陣陣不安,她唯恐兒子像老伴兒當年一樣獻身井下。當媽,我回來了的聲音響起時,場中響起雷鳴般的掌聲,正像老媽媽說的那樣,這是礦山最愛聽的聲音。
無數礦工犧牲在為人民奉獻光和熱的道路上,對安全的渴望深刻在每一個礦山人的心上。
情境表演《守護》是山東能源淄礦集團礦山救護大隊隊員表演的節目,他們不是演員,他們把礦山救護隊員的工作場景真實地再現在了舞臺上。背景畫面上是流動著的火焰,場中的隊員緊張有序地集合、奔赴現場。節目中,經過緊張的搶救,終于把井下遇險礦工救出,救護隊員們興奮的表情和老媽媽期盼的眼神交織在一起,讓人想興奮地大叫,但又有一種想流淚的感覺。隊員們三天三夜沒有合眼,搶險工作結束,集合時,場中響起一名隊員的呼嚕聲。每天都能睡個安穩覺。一名隊員說出了自己的心愿。每天都是訓練,永遠沒有實戰。是另一名救護隊員的心愿。還有一名隊員說,他的心愿是每一個救護隊員都失業。其實,他們有一個共同心愿,那就是礦山永遠平安。
文化潮,展示軟實力
第四屆煤礦藝術節期間,全國煤炭行業舉辦了文學、美術、書法、戲曲、音樂、舞蹈、曲藝、攝影、集郵等12個不同門類的賽事和展覽,展示了一個藝術門類齊全、精品佳作迭出的煤礦文化大舞臺,展現了中國煤礦文化藝術工作者杰出的創作才華。
這一點在匯報演出中也有表現。
舞蹈《水墨丹青》是一種新的嘗試。在悠揚的音樂聲中,伴著優美的舞蹈,煤礦書畫家現場潑墨揮毫。短短十幾分鐘,來自徐州礦務集團的畫家凌海將一幅帶有鄉村風情的水墨畫展現在觀眾面前;來自開灤集團的楊玉劍,來自山東能源棗礦集團的馬銘,來自神華準格爾能源公司的戚志敏,來自中煤第三建設集團的楊潔,用精妙的書法作品表達著礦山人對傳統文化的喜愛。
節目《夜深沉》中,精湛的嗩吶、京胡、大鼓演奏,讓觀眾陶醉其中。在背景畫面中展示的是藝術節集郵展的精品,如郵集《煤》《中國觀賞花卉》。新穎而精彩的節目讓觀眾領略了煤礦職工的藝術修養和創新精神。
戲歌《百花爭艷》,進一步展示了礦山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
演出在《礦工萬歲》的合唱中落下帷幕。雄壯的合唱書寫著對礦工奉獻精神的贊美,表達著發展文化這個軟實力的決心。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