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煤礦文化藝術志》編纂組人員參觀京西煤業文化陳列館

11月21日,中國煤礦文化宣傳基金會理事長、中國煤礦文聯副主席龐崇婭,中國煤礦文聯副主席徐迅和《中國煤礦文化藝術志》編纂組人員赴北京市門頭溝區參觀京西煤業文化陳列館,調研煤炭文化產業項目,了解京西煤炭開采歷史,收集煤炭行業文化素材。
龐崇婭在參觀時強調,京西煤業文化是中國煤炭文化的典型代表,有極具地方特色的煤礦習俗文化,尤其是一些有關京西煤業的歌謠、詩詞、傳說,這些煤炭行業色彩濃重的民間文學作品,真實反映了煤礦工人的生產生活狀態,反映了煤礦文化的形成背景和傳承發展,是煤礦歷史的真實記錄。她要求,要重點抓好幾個開采時間久、文化成果豐碩的老礦區文藝素材收集工作,進一步完善《中國煤礦文化藝術志》中有關煤礦習俗文化的內容。

京西煤業文化陳列館坐落在北京西郊門頭溝區大臺街道,由門頭溝區歷時兩年打造,是北京市首家以煤炭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
陳列館分為九大版塊,多方面詳細展示了京西煤炭發展脈絡。展區第一部分介紹了京西乃至全北京的煤業構成,陳列了煤的各式規格品種以及羅盤、鉆機、探礦錘等勘探用的器具。第二至第四部分從京西煤業緣起、發展,直至解放前歷經種種艱難險阻進行梳理。有清代泥塑微縮景觀和煤窯工具、臺灣留存的《中國煤礦檔案》、抗日戰爭時期侵華日軍鉛印的《北京西山炭田調查資料》和英方代表麥邊與日軍管理人白鳥吉喬簽訂的契約照片等。第五至第八部分,詳述了建國后京西煤業的新生。細數京西煤業由弱到強的過程中取得的種種成績。展示了珍貴的1949年5月27日《門頭礦工》鉛印創刊、北京煤炭工業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志書《中國煤炭志·北京卷》等實物和大量照片。第九部分對京西煤業取得的成就進行了歸納總結。陳列館還設置了“中國革命中的京西煤業”等專題展區。專題敘述了京西煤業和京西礦工在中國革命斗爭進程中所作出的突出貢獻。
全展用上千件豐富的實物陳列、珍貴的歷史照片、全面的史實資料以及嚴謹的專家論證、感人的英雄事跡和有趣的民俗傳統,從多個維度真實完整的展示了京西煤業的歷史變遷和深厚文化內涵。




(部分文字和圖片來自北京市門頭溝區文化委員會)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