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山煤礦有位“根雕家”
一個個枯樹根,深埋在黃土地下,躺臥在山坡溝壑之中,在他的手里,經過修飾雕琢,變成了翩翩起舞的美女、敏捷奔跑的猴子、兇猛威武的怪獸。他將美術和根雕藝術融合在一起,將樹根雕琢成美觀大方的花架,精巧實用的拐杖。他就是陜煤化銅川礦業公司金華山中小學美術教師孫建祥。
他從小喜愛繪畫、攝影,從事美術教育工作近三十年。他常常帶上畫具到山上采風,將大自然美景繪在畫板上,幾年的努力,有一些作品在報刊雜志上發表獲獎。有一次外出寫生,山坡上一棵枯樹根吸引了他,樹根的形狀太神奇了。太陽將落山的時候,他還是沒有畫完樹根,于是他決定搬回家再說。在家里畫完了,準備將它拎出門時,他卻認真揣摩起來。左右上下看來看去,在揣摩的過程中,忽然,哈哈哈!他自己笑了。根雕一詞閃過腦海。無意間的舉動竟讓自己又多了一份愛好。
很快,枯樹根變成了自己眼中所謂的銀蛇起舞的根雕作品。他陶醉在自己的突發奇想當中。對于根雕藝術,自己是個門外漢,就從電腦上查閱學習資料。自己是個新手,就從簡單的開始。于是,每天下班后,就在電腦上、電視上學習如何制作根雕。拜有經驗的人為師,雙休日,只要家里沒有什么要做,他就帶上小鎬頭、刀鋸等工具,向礦區周圍的茫茫大山,深林溝壑走去
礦區周圍山連著山,裸露的枯樹根到處都有。開始的時候,他對發現的樹根不講求質量,不論什么樣的樹根,一身土一身泥地想盡辦法弄回來,用家什慢慢整理,細細研究。家里堆的滿滿的。家里的空間太小,樹根擺得到處都是,連下腳都困難。但他空閑時依然擺弄,有時忙的連飯也忘了吃,一干就是一個通宵,手上經常傷痕累累。他的舉動時常遭到家人的反對,但見于他對自己愛好的執著,也都默許了。
雙休日的時候,他背上工具又上山了。當發現一個怪異的樹根時,在一旁細細打量,琢磨,做上記號,繼續前行。等到該回家的時候,回想一下,覺得哪個樹根接近心中的意圖,再決定是否讓它請入家中。有時候,在荒山野嶺中遇到蛇蝎的威脅,野狗的追咬嚇得膽戰心驚,出一身冷汗是常有的事。
通過電腦上學習和同事們的交流,并將所學根雕知識同實物相結合,他擺弄的作品也讓家里人和朋友們持贊許態度了。他注重從根雕的形、神、意、趣等方面進行綜合研究,精心揣摩,將美術和根雕藝術融合在一起,因材施藝,盡量保持樹根的自然形態與天然神韻。他的根雕作品,或大或小,或奇或怪,結合樹根形狀,先構思,再進行取舍,不知不覺間,枯樹根變成了具有觀賞使用價值的藝術品。用心去雕琢,使根材做到既美觀大方,又不破壞原有神韻,精美實用的拐杖、巧奪天工,足有上百根。他曾說我將成為收集拐杖大王。他制作的花架,美觀精巧,古色古香,別有一番情趣。
有時行走間,無意中看到枯樹根,同大家品頭論足。有時候外出開會、學習、參觀從不放過任何機會,認真觀察周圍的景象。到農村去,總是在農家柴堆旁轉來看去,很多好奇的農民圍觀看他。發現可塑之物,能帶回來的盡量帶回來。許多根藝作品都是從那里撿來的。
如今,鄰居周慧生、郭連春、劉孟喜等人在他的感染下,也有了共同愛好。雙休日,他們結伴而行,發現目標,大家熱烈討論,決定樹根的去留和歸處。每當一件藝術作品完成后,心情難以言表,大家風趣地說,既鍛煉了身體又陶冶了情操。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