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英免費辦絲網花培訓班

重慶能源集團石壕煤礦員工杜英,從小愛做手工花,在退休之際又自辦絲網花培訓班,免費傳授女工和家屬制作手工花技巧,在礦區傳為佳話。
9歲開始學做手工品
杜英,今年50歲,家住在重慶能源集團石壕煤礦單工7號宿舍。杜英經常指點和幫助女工家屬做手工花,大家都夸她手巧,心地善良。
杜英小時候家境貧寒,9歲那年,看見母親在繡花,她很是感興趣,也跟著學繡花,心想有點手藝總比沒有強。繡花需要很好的耐心,一針一線的手工,一坐就是幾個小時,很多人都坐不住,杜英卻喜歡這樣,她愛上了繡花和手工制作。
杜英回憶說,那時候經濟條件差,購買繡花的材料也十分有限。很多時候是用廢舊的瓶子、絲帶、布條等作為材料。在當時,做出來的手工藝品也得到了朋友們的喜愛,許多作品都免費送給了朋友。大家的認可進一步增強了杜英學手工制作的決心。
做手工品讓我的生活變得更加充實、快樂,每次完成一件作品都有一種滿足感。手工制作成為了杜英從小的愛好,而且一直堅持到現在。
手藝精湛從不賣作品
1982年,年僅18歲的杜英成為了重慶能源集團石壕煤礦的一名女工。由于有手工制作特長,她被分配到工會。開始她主要從事放電影、家委會工作,一有時間,她就和工會的姐妹們交流手工品的制作技巧。
1996年,杜英成了圖書室管理員。每天上班,她可以學習書上的手工技巧,還可以利用業余時間做一些簡單的手工花。每次公司和礦上女工手工作品展覽,都有她的作品參展,每次她都能獲獎。2000年,礦上編排了一個大型舞蹈參加公司比賽,杜英為17名演員制作了精美的頭花,成為比賽中的亮點,一舉獲得第一名。
2001年,重慶能源集團舉行女工手工作品展覽,杜英用廢舊布料做的2個手工作品分獲一等獎、二等獎。杜英在手工作品圈內的名氣漸漸大了,一次展覽中,有許多人要買她的作品。我做這個不是為了賣錢,有人非要找我買,我堅持不賣,一般都是送。有的硬要給我錢,只好收取材料費。一直以來,杜英從不賣作品,自己制作的作品大部分都送人了。
雖然每月只有1000多元的工資,和女兒兩人常年住在10來平方米的工房,但是杜英并不想靠手工作品來賣錢改善生活。杜英的一副絲帶繡《雍容華貴》,礦上女工冷梅出價1500元,她都堅持不賣。
自辦培訓班免費送花
2009年,礦區開始流行絲網花。愛好手工制作的杜英從書上、網上開始學習,還多次到手工品商店向老板請教。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杜英掌握了花草、鳥兒、娃娃等林林總總絲襪工藝品的作法,她的作品每次還沒有做好就有人搶著要。
為了將作品做的更加漂亮,材料大多數都只有購買,一盆成品的絲襪花手工作品材料成本費一般都在上百元。她做的太漂亮,我都要了2盆了,她又不要錢,實在不好意思,我硬把材料錢塞給了她。女工余雯感激地說。還有余亞會、周建軍、陳偉等同事或者朋友都在杜英那要到了成品的絲網花。據不完全統計,杜英送給他人或者只收材料錢的手工品早已上百件。
由于制作的絲襪花漂亮,杜英身邊又多了一幫粉絲,很多人都跟著杜英要學習制作技術。我一個人做,不僅慢,而且思維也有限,干脆大家有時間就一起做、一起提高。杜英決定無償組織愛好者一起學習。王小鳳、王君潔、張元敏、王鳳鳴等10多人成為了杜英的徒弟。每天下午一有空就在她家學習手工絲襪花,就連鄰居家的小朋友程慧琳也加入了其中。一個非正式的培訓班就這樣辦了起來。
我們堅持每天下午學習交流,已經有半個多月了。王小鳳說,杜英無私地把手藝傳授給我們,大家都掌握了做絲網花的一些基本技巧,但還在不斷提高中。除了一般的花以外,她們嘗試著制作鴛鴦、黑白天鵝、洋娃娃、蝴蝶、蜻蜓等豐富的立體作品。
正在辦理退休手續的杜英說,現在不上班了,有時間做絲網工藝品。但是由于長期坐,腰椎、頸椎已經經常出現疼痛。但她表示,要通過其他鍛煉來改善,絲網花培訓班會繼續開展下去,因為看見別人從中得到收獲,她也感到十分快樂。圖為杜英在給培訓班的成員講解制作技巧。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