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礦集團東灘煤礦“10分鐘文化圈”建設模式側記
到文化廣場轉轉,可以欣賞到媲美專業的才藝表演;到職工書屋坐坐,經典著作可以隨點隨看。優質多樣的文化服務,正成為山東兗礦集團東灘礦發展的第一競爭力,職工安居樂業的幸福生產力。
山東兗礦集團集團公司新班子做出了要把快樂寓于工作中,在工作中帶來快樂,把提高職工幸福指數作為企業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的決定。東灘礦先行一步,積極探索10分鐘文化圈建設模式,職工群眾走出家門或廠門,10分鐘就能方便地開展文化娛樂活動,讓職工群眾不僅在物質上豐富起來,更在精神上強大起來。
廠區核心文化圈:團隊學習,人人有最愛
12月9日上午,記者隨同年度六化目標管理檢查考核的礦工會主席邢傳忠來到綜采工區。在征求班組管理意見時,邢傳忠隨口說出孔子的一句話: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不料,33歲的區長曹懷軒不假思索地做出準確解釋,并給大伙舉了培養職工認同感、提高職工自覺性的的鮮活例子。邢傳忠對記者說,在保持600萬噸采煤隊水平上,這個工區的干部職工有股子不服輸的韌勁,現場之外則表現出與傳統礦工形象截然不同的自信和儒雅。
長期摔打鍛煉,凝結出兩次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工人先鋒號等累累碩果,職工的自信和儒雅離不開與讀書學習的親密接觸。
事有所成,必是學有所成;學有所成,必是讀有所得。綜采工區黨支部書記齊高連深有體會。以往片面強調干采煤是來掙錢的,對職工長遠發展關注不夠。在知識信息競相涌流的時代,不勤奮刻苦學習,就會落伍甚至‘挨打’。
既對職工今天著想、又為職工明天打算。該工區利用職工書屋,以周學一文、季讀一書方式進行科學引導,量體制定讀書計劃。《理性看齊心辦》《煤礦安全心理援助手冊》《遇見未知的自己》每次添置的新書,都成為職工爭相傳閱的搶手貨。把讀書學習與崗位成長成才結合起來,這個工區檢修班91名職工鉚足勁學習,39名高級工、21名技師讓金牌班組響當當的。
讓讀書成為促進礦井建設和全員成才的助推器。東灘礦因勢而謀,積極搭建廠區核心文化圈,充實完善礦圖書室、科技書屋、退管中心閱覽室、教培中心資料室,44個車間工會普遍建立職工書屋或電子書屋,讀書學習已然成為全體職工緊張工作、生活之余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社區輻射文化圈:減壓強身,人人愿參與
壓根沒想到會碰壁。喜歡打羽毛球、在市里工作的小孫說。
原來,東灘礦健身中心11月末補辦了一次健身證,一直苦苦找尋場所的小孫以某工區職工名義申辦,初審就露了餡兒。
鄒城現有的體育健身場地遠遠滿足不了日益發展擴大的健身人群的需要。礦文體中心干事宋軍說:現在俺礦職工辦健身證的1600多,根本接待不了外面人員。
軟硬件設施一流,自然吸引眾多職工群眾來健身鍛煉。經濟壓力大,健康投入可不能少。這是記者采訪中聽到最多的聲音。12月8日晚7點,位于工會一樓的羽毛球館,8個球場全部有人在奔騰跳躍,服務臺還不時接到電話詢問有無場地。工作中人員張東東高興地說:不止是羽毛球館‘生意火爆’,乒乓球館也客似云來。
劉建華是最近才到這里來健身的,在生活科從事維修工作的他,平日工作非常忙,感覺壓力大了,就在食堂后院口空地上跑幾圈。以前解壓的辦法是找朋友喝幾杯,現在發現,去球場流一身汗更能讓人放松。現在他一周去兩次羽毛球館。
據悉,健身中心每周都有小活動,每個月還有大型活動。集團公司一些大型賽事也選擇在這兒舉行。過去,我們就在馬路邊、鐵道上鍛煉,現在進室內鍛煉,條件好了,天天都來。正在打乒乓球的陳寶華說。不光我,俺老公原來腆著啤酒肚,現在也跟著來玩!
東灘礦工會提供的數據表明,職工每周保持3次以上運動的人為72.8%。礦籃球協會副會長李干表示,東灘年輕人多,消費觀念也比較超前,比較重視健康投入,在健身尚屬于新鮮事物的時候,礦上就有了各類健身協會,并應勢而動,形成職工公園、老年大學、形體健身室等社區輻射文化圈,為廣大職工群眾提供健身平臺,營造了快樂工作、健康生活的氛圍。
樓院特色文化圈:多維課堂,人人受啟發
東美、東麗等五個小區,4366家住戶,再加上單身樓,如何讓這個龐大的群體有足夠空間休閑娛樂,實現礦井發展與民生幸福的有效對接?
作為全國模范職工之家的東灘礦順勢而為,整修原有的社區文化廣場、燈光球場、家屬區健身設施,增加覆蓋密度,對職工居住集中區按步行10分鐘距離進行布點設置,保證職工下班后活動有場所,娛樂有去處,健身有設施。
東灘礦有4支廣場舞健身隊,位于俱樂部廣場的月下舞姿、退管中心院內的百靈廣場舞隊組建時間較長,每晚7點整,音樂響起,原本寂靜的文化廣場立即成了歡樂與激情的海洋。教培中心職工時婧是資深舞迷,為了能準時參加,飯后她都是把碗筷一撂,跳完回家再洗刷,有時行動稍晚一點,兒子就催促,媽媽,快走吧,再磨蹭就沒有好位置了!
別小看這一蹲一起動作簡單,蘊含的樂趣很多,既益智又養生。我覺得動作扭轉幅度過大,用力要均衡、動作要到位。東茂小區健身點,68歲的王老太太邊擺弄坐蹬器,邊和轉腰器旁活動的老姐妹交流,現場儼然成了傳授健身經驗的小課堂。
品質高、影響廣、作用大、距離近的10分鐘文化圈,讓礦井人才、智慧聚寶盆效應開始顯現。今年以來,各項經濟指標創出近年來較好水平,獲上級科技獎勵22項、獲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實用新型專利15項。職工潘興波、于寶興、程瑞花等人榮獲煤炭行業技能大師、全國煤炭工業百名優秀礦工、中國煤炭工業生產一線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山東省勞動模范、全省煤炭系統巾幗標兵榮譽,礦井被推薦申報中國煤炭工業科技創新示范礦、山東省勞動關系和諧企業。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