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灤國家礦山公園——打造世界一流礦業文化園區
日前,在國務院印發的《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年)》中,開灤國家礦山公園被列為資源型城市重點旅游區。這不僅為開灤集團依托自身厚重的礦業文化資源優勢,發展礦山工業旅游提供了政策支持,指明了發展方向,還將進一步推動開灤集團文化產業邁上新臺階。
作為開灤集團轉型發展的新亮點,文化產業正以開灤國家礦山公園為核心,建設中國北方近代工業博覽園、老唐山風情小鎮、現代礦山工業示范園等三大主體工程,構建礦業文化產業集群,打造世界一流的礦業文化園區。
文化產業規模初具
作為一家具有百余年歷史的特大型企業,開灤集團在制定企業發展戰略之初,便明確地將發展文化產業作為企業轉型發展的重要路徑之一。2008年7月,開灤集團將文化產業確定為企業發展戰略中重點發展的主線之一,率先選擇發展礦業文化旅游,將有形工業遺產轉化為文化產業的項目,以坐落于唐山礦業公司A區的開灤國家礦山公園為主體,把文化創意和房地產開發相結合,列為集團轉型發展的戰略產業。
讓人感到振奮的是,開灤集團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決策與國家政策契合。2009年7月,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并原則通過《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標志著文化產業已經上升為我國的戰略性產業。
同時,深厚的文化底蘊也讓開灤集團堅定了發展文化產業的信心。始建于1878年的開灤集團,開創了中國近代工業發展史上的許多‘第一’,留下了大量工業遺存,也積淀了豐富的工業文化、礦山文化。開灤特有的歷史文化,是前輩先賢們留下的重要遺產和寶貴財富,為開灤調整轉型、發展文化產業提供了獨有的基礎條件。開灤的文化底蘊非常深厚,如果我們這代人不挖掘,不把它提煉并發揚光大,就是開灤人最大的損失。開灤集團董事長張文學說。
懷著對歷史的高度責任感,開灤集團立足自身豐富的文化資源,借鑒國際資源型城市轉型的經驗,抓住國家傾力打造文化產業的政策機遇,開啟了開灤百年文化的挖掘、保護、傳承之旅。
在發展文化產業的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保護與展示、開發與再利用、提煉與創新相結合的原則,科學合理地組織文化遺產的挖掘、保護、展示工作,使開灤的歷史文化得到傳承和發揚。開灤集團業務總監、開灤國家礦山公園管理中心黨總支書記李軍說。在建設開灤國家礦山公園過程中,圍繞中國近代工業文明從這里走來的總思路,時刻體現第一、唯一、專一的建設理念,力求突出開灤文化的典型性和稀有性,展現開灤在整個近代工業史上的重要位置。
在這一理念的指引下,按照總體布局、階段實施、重點突破、提早見效的方針,文化產業實現穩步發展,一大批重點項目落地。
作為文化產業的核心項目,開灤國家礦山公園目前擁有開灤博物館、電力紀元1906分展館、中國第一佳礦1878分展館等多個景區,形成了一個以探秘百里煤海、追憶工業文明、傳承紅色經典為特色的中國近代工業博物館群落。井下探秘游景區不僅能集中展示礦業文化和煤炭開采科技,其最具特色的景點4D影廳也吸引了無數游客的目光。
李軍介紹,目前,以開灤博物館、井下探秘游為代表的旅游項目,已使文化產業逐步走向成熟,并挖到了開灤文化產業的第一桶金,取得了令人欣慰的經營業績。
產業發展持續升級
如果說開灤博物館、井下探秘游等展現了開灤百年文化遺產,那么正在緊張建設的中國音樂城項目則無疑將開灤文化產業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
在開灤唐山礦機械制修廠原址基礎上改造而成的中國音樂城項目,是2013年開灤作為河北省十大文化產業集聚區中國礦業文化旅游開發產業園的一個重點、亮點項目。
中國音樂城坐落在開灤國家礦山公園景區之內,總投資1.2億元,總建筑面積10000平方米。據介紹,中國音樂城是集樂器展示、音樂藝術培訓、音樂藝術展演、器樂體驗、音樂消費于一體的中國北方獨具特色的音樂藝術集聚區,由輝煌大道主題活動廣場以及天籟之音、百年沉蘊、凝韻劇場、半度空間、天倫放歌、流光悅影6座主題場館組成,不僅填補了我國北方無規?;蛯I化群眾藝術培訓、演藝、演出綜合高端藝術平臺空白,還將在普及樂器和音樂素質教育、培養高素質音樂人才、弘揚主流文化形態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中國音樂城由河北乾樸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省內8家樂器生產企業組合進駐,形成了新的集群文化業態。全部建成后,中國音樂城將成為目前我國設施環境最好、師資水平最高、服務功能最全的一座獨具特色的音樂培訓的藝術殿堂。
今年8月,河北省副省長張杰輝來開灤集團現場調研時指出,開灤集團依托自身深厚的礦業文化底蘊,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極大提升了企業的軟實力。中國音樂城項目創意獨特,實現了音樂藝術與礦業文化的完美融合,是開灤集團文化旅游產業的又一拓展和延伸,要進一步加快建設進度,拓展服務范圍,盡快投入運營,提升唐山這座工業城市的文化藝術品位。
與此同時,已經被列為唐山市十大標志性建筑的老唐山風情小鎮項目也正在緊張的施工中。該項目規劃占地425畝,預計投資25億元,將通過廣東街、小山大世界、歐洲風情街等板塊實現文化景觀與商業元素巧妙結合,以生態恢復、環境治理、景觀重現為理念,形成一個極具文化底蘊的特色小鎮,打造一處新型的休閑娛樂場所。
打造企業轉型新亮點
今年9月25日,瑞典馬爾默市一行9人的代表團到開灤博物館訪問,并與開灤集團文化產業相關負責人就博物館建設及如何充分發揮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據李軍介紹,類似的國內外參觀考察團幾乎每天都有。顯然,開灤博物館已經成為開灤集團向世人展示企業形象的一張文化名片,極大地提升了開灤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談到開灤集團文化產業的發展規劃,記者從李軍的言語中明顯感受到一種緊迫感。他告訴記者:文化產業代表著開灤集團的軟實力。如何深入挖掘開灤寶貴的文化資源,并將這一資源轉化為企業轉型發展的文化支點,成為推動開灤集團發展的硬實力,這需要我們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思考。
雖然中國近代工業博物館群落已初具規模,但這只是開灤集團整個文化產業邁出的一小步。在開灤集團制定的《文化產業發展規劃》中,文化產業的宏偉藍圖為世人勾勒出一幅更加壯闊的發展前景。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加快蒸汽機車觀光園的前期準備工作,積極推進前期調研和項目規劃,并做好立項工作,同時有選擇地調撥、修復可利用的蒸汽機車,爭取早日具備展示條件,形成展示規模,增加景區看點。李軍介紹,蒸汽機車觀光園項目是重點展示開灤作為我國鐵路源頭這一歷史的分展館,集展示、參與、體驗于一體,為游客講述我國鐵路的前世今生。目前,蒸汽機車觀光園項目已經完成設計規劃工作,正在加緊前期準備工作。
在深入挖掘開灤文化旅游價值的同時,開灤集團還不斷拓展文化產業的外延,積極涉足出版、影視制作、房地產等多個領域。對此,李軍介紹,在這些領域,開灤集團已經做出了有益的嘗試,并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下一步,開灤集團將進一步整合、利用現有資源,拓展新的項目,如利用開灤集團老礦區的工業廠房遺址地,逐步開發建設影視拍攝基地等,使開灤的寶貴文化遺產煥發出新的活力。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