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煤集團鳳凰山礦鳳韻合唱團紀實
這是一群追尋夢想的人,這是一支生產快樂的團隊,也是企業傳遞正能量的重要力量。他們中,年齡最大的72歲,最小的39歲,總共98人,平均年齡63歲。每周五和周六下午,他們都要早早吃了飯,一起相約來到鳳凰山礦俱樂部,伴隨老師深入淺出的講解以及動聽的音樂,試唱、練耳,專心致志地參加鳳韻合唱團的合唱。
文娛活動也是生產力
文娛活動也是生產力,說這話的是鳳凰山礦黨委書記兼沁秀公司黨總支書記杜國林。
晉煤集團鳳凰山礦是一座有著近50年開采歷史的老礦,隨著資源的枯竭,許多年輕的礦工紛紛奔赴新區采蜜,鳳凰山礦更多的是留守的老人、婦女和兒童,像一個強大的蜂巢。據不完全統計,鳳凰山經濟共同體1.7萬名職工家屬,就有7000余名離退休職工,這是一支龐大的隊伍。這支隊伍對礦山、企業的安全、發展、穩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把這支隊伍組織、調動起來,發揮正能量,成為鳳礦黨政認真琢磨的課題。他們提出專業演員下基層,職工群眾上舞臺的理念,積極引導群眾創辦太極劍、柔力球、舞蹈、書法等10多個群眾文娛團體,定期深入到基層區隊、小區進行輔導或活動,鳳韻合唱團也正是在這種形勢下應運而生。
剛組建時,報名者寥寥,即使偶爾三三兩兩來幾人,不是探出腦袋看看,就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是大家不愿來,而是大家沒底氣,哆來咪發嗦拉西連起來我們還認識,一分開,就是它認識我,我不認識它。為這,我們很多人都打了退堂鼓。閆平秀阿姨不好意思地告訴筆者。是聲樂老師和鋼琴等老師的熱情、親和、真誠、無私感動了我們。在侯團長的一次次鼓勵下,我們堅定了學下去的決心。現在我們不僅學會了識譜,還忘卻了煩惱,找到了快樂,我們由原來不好意思來到現在不好意思不來。
合唱就像在家和面,太硬不行,太軟也不行,要的是水與面相互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團體。這就要求我們學會聽,用心聽,聽別人怎么唱,然后把自己的聲音跟大家融合,不能扯著嗓子喊,不能讓自己的聲音很突出,這樣才能達到合唱的效果,感悟到和聲的魅力。可以說,合唱的精髓在于和諧統一,合唱里只有我們,沒有我。我們也正是在這種藝術的熏陶中,學會了包容、協作、學會了剛柔并濟和兼容并蓄,這是人生難得的寶貴財富!鳳韻合唱團高聲部的張秋榮阿姨、低聲部的穆朝霞不失時機地向筆者表達了她們對合唱的獨到見解和喜愛。
作為鳳凰山礦一名退休職工,我們很榮幸參加了鳳韻合唱團,我們不僅學到了不少的樂理知識,提高了聲樂水平和藝術鑒賞力,還在合唱團結交了很多朋友。我們一起訓練,一起關照身體,一起暢談人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意想不到的樂趣。參加這個團隊,我們感到很溫暖、很幸福!聽得出,他們在發自肺腑地表達內心的滿足和快樂!
一位在沁秀公司岳城礦工作的小伙子高興地告訴筆者:身在新區,最擔心的就是老爸、老媽的身體,婆媳關系的融洽,孩子的學習!我發現,自從老媽加入了鳳韻合唱團,咦,她病少了,嘮叨少了,精神更好,身體更硬朗了,在家干活也更利落了!而且和我愛人關系也更和諧了。當然,我在這邊工作也就更安心踏實了!據不完全統計,作為老礦,今年鳳凰山礦的上訪率比以往同期減少了,鳳凰山經濟共同體安全生產百萬噸死亡率連續兩年保持為零。
合唱重燃青春夢
衛師傅、秦阿姨是南區一對60多歲的夫婦。上學時,倆人都是學校的文藝骨干;婚后,一個在礦上掙錢養家,一個在家鄉務農帶孩子,一家人聚少離多,難得有時間聚在一起。上世紀八十年代,礦上實行農轉非,倆人雖結束了兩地分居的生活,但生活的重擔也難得讓二老有閑情哼唱,直至兒女先后成家,衛師傅退休,他們才得空閑下來,養養花,練練書法,健健身。雖怡然自得,但總覺得生活還缺點什么。直至去年參加鳳韻合唱團,倆人年輕時的文藝夢再次被點燃。
每逢周五、周六,老兩口和同伴們相約來到鳳礦俱樂部。在這里,他們學會了音符、節奏、附點,也掌握了換氣、發聲的聲樂技巧,同時,也領悟嘆氣式吸氣、聞花式吸氣、驚嘆式吸氣的美妙。在老師的指點下,老兩口沉醉在美妙的音樂殿堂里。回到家,還要時不時翻出樂譜,鞏固復習,即使在做飯的時候,倆人也常常為一個節拍、一個曲調反復揣摩練習。前陣子,秦阿姨生病住院,病剛好點,她就催著衛師傅拿來樂譜在床上一塊哼唱。有老姐妹去探望,她迫不及待地詢問學啥新曲了,學到哪了。那樂觀、愉悅的氣氛感染了病房里的每一個人。
和衛師傅、秦阿姨一樣,合唱團里有著太多的鄰里親朋。黃天景和董郁秀阿姨是幾十年的老鄰居,每天倆人同進同出一個單元,走在路上都在互相切磋學唱。張素華和張雪花退休前是多年的老同事,合唱團又把老姐倆拉在了一起。70多歲的李向東師傅,離退前是生活科的黨支部書記,退休后每天打拳練劍,去年隨朋友一起進了合唱團,他的生活變得更加多姿多彩。一位阿姨說:礦上不僅給我們提供了場地,還給我們請來了專業的老師,免費教我們練唱識譜,去哪找這樣的好事?60歲不學70歲后悔。一定要好好學,不學對不起老師,對不起礦上,更對不起自己!
采訪中,他們告訴筆者,短短一年時間,他們已學會了《春江花月夜》《漁家姑娘在海邊》《我是晉煤人》、《我們的旗幟》等數十首歌曲。
侯團長的音樂人生
說起侯團真不容易采訪中,每個人都由衷地說。
的確,大家口中的侯團叫侯麥才,今年49歲。別看他清清瘦瘦,但內心積聚的能量有多強大誰也說不透。他不僅是鳳凰山礦工會文化工作站副站長,還是山西音樂協會會員,中國合唱協會會員,他曾多次到北京學習音樂指揮,也多次獲得省、市級,集團合唱一、二等獎,在晉煤集團小有名氣。交流中得知,侯團的網名是音樂人生,可見他對音樂的癡迷。
自礦上把組建鳳韻合唱團的擔子交給他,侯團就感覺到沉甸甸的責任和信任。是啊,老人們年齡大了,身體不好,一旦有個閃失,誰也不好說。再者,這些老人,大都當了爺爺奶奶,家里瑣事多,記憶下降,嘴又嘮叨,一旦有一個跑調,引來不小的哄笑,甚至抱怨。而且,合唱不同于獨唱,獨唱講究個性,合唱則要將個性抹掉,將眾多的聲音融合到一起發出一個聲音。他面對的是來自河南、河北、太原、壺關、陵川、高平、沁水、陽城等各種方言交織的一群老爺子、老太太,要練好和聲,困難可想而知!但侯團總是以他極大的包容和愛心呵護著這幫可愛的老人。他說:他們和咱的父母一樣,一輩子過來不容易,礦上把這幫老人交給我,我就必須把大家組織好,把隊伍帶好,不能因為我個人的原因把隊伍散了!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侯團從不因人員少而放棄;從不因老人們忘詞而生氣;更不會因為老人間的紛爭口角而發火。他總是耐心地鼓勵、啟發大家:沒事,再來一遍!他給大家講開心的事情,鼓勵大家呵護團隊榮譽,互相包容,甚至像卓別林一樣做一些幽默的動作,來活躍課堂氣氛,老師人手不夠,侯團就把自己的愛人、女兒都拉來義務幫忙。采訪時,正值他休假,但他不敢走遠,他還在單位備課選曲目,周五、周六下午,他又準時出現在他的隊員們中間。
侯團的敬業精神影響著每一個人,鋼琴老師晉莎莎在懷孕后仍堅持為老人們伴奏,有時在鋼琴前一坐就是兩三個小時,甚至把自己原本周六帶的鋼琴班都給推了。聲樂老師張宇霞,結婚前兩天,還坐在俱樂部給大家堅持上課;婚后,她又很快出現在課堂上。一次次重來,一遍遍反復,他們口干了,嗓啞了,腰困了,腿酸了,合唱團的成員都看在眼里、記在心上。他們不知道該怎樣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便偷偷買了藥放到侯團桌上,端了水遞到侯團手上。一位阿姨去上課時,專門把煮好的玉米和小西紅柿帶給老師和侯團。侯團和愛人到市場去買菜,一位賣菜的大媽總要硬塞給他們幾樣新鮮蔬菜,原來這位賣菜的大媽是鳳韻合唱團的學員。
一杯水,一粒藥、幾棵菜,包括一句話,一個關切的眼神,都讓侯團和老師們備感溫馨。更關鍵的,是這些可愛的老人從不遲到、不早退,不論嚴寒酷暑,風雨無阻,堅持練歌,那種不計得失,永不服輸,永不言敗,只求把歌唱到最好的認真、執著勁兒也深深感染和激勵著侯團他們。侯團說,照顧好他們,保證他們不出事、身心愉悅學唱是基礎,是底線;讓他們學有所樂、學有所獲、學有所成是目標。2013年9月30日晚,國慶節前夜,一場氣勢磅礴、別開生面的音樂會在鳳礦俱樂部隆重上演。晚會以美麗礦山和諧家園為主題,通過《偉大旗幟》《美好家園》《我是晉煤人》三大篇章,運用朗誦、合唱等表現手法,前后近兩個小時,將歷史的厚重,企業的繁榮,生活的美好巧妙融合,一次次贏得觀眾雷鳴般的掌聲。散場了,很多職工家屬久久不愿散去,他們仍陶醉在這場音樂的盛宴中。為大家獻上這場饕餮盛宴的,正是鳳韻合唱團這群可愛的老人!
我們有個共同的愿景,就是唱出晉煤,唱出晉城,唱響山西!展示我們鳳凰山人的風采,把我們鳳凰山人的精神風貌傳遞到全市、全省乃至全國!我相信,任何事貴在堅持,只要堅持,就一定能成功!侯團和這群可愛的老人告訴筆者。
愿夢想插上音樂的翅膀,乘著歌聲飛揚!采訪結束后,筆者從心底發出祝愿!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