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是今生的修為
幸福是一種感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
我的幸福就是讀書,與書為伴,擁有快樂的人生。
與我相識的人都說我書卷氣很濃,想是我從小就有幸與書結緣吧,書里散發的各種氣息久而久之也會凝聚在我的面容上。從小時候愛看的《海的女兒》《白雪公主》到古今中外名著《紅樓夢》《西游記》、《荊棘鳥》《紅與黑》記得小時候,每每讀書到半夜,沉浸在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悲殘世界》里主人公冉阿讓多舛的人生里;驚嘆于法國作家保爾盧蘇里策爾的充滿傳奇色彩的作品《綠色之王》里;沉醉于《飄》中斯佳麗豐富多彩的自我情感里。后來,我才明白,雖然小時候讀書是囫圇吞棗,并不能完全消化,可是隨著時間的發酵,那些書中蘊含的精華會一直陪伴著我,營養著我。就如雨果先生崇尚的悲天憫人和寬容像種子一樣早已播種在我稚嫩的心田里,讓我受益終身。
書籍就像一把鑰匙,打開了一扇通往神奇世界的窗口。余秋雨先生曾經這樣評論過書籍的功能,他說:只有書籍,能把遼闊的時間澆灌給你,能把一切高貴生命早已飄散的信號傳遞給你,能把無數的智慧和美好對比著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現給你。區區五尺之軀,短短幾十年光陰,居然能馳騁古今,經天緯地,這種奇跡的產生,至少有一半要歸功于閱讀。
是的,真正讓我感受到讀書的幸福是參加了工作之后。在那段充滿懵懂和青澀的青春年華時段,離家遙遠,舉目無親的我遇到情感的糾結會膽怯和憂傷,面對復雜的社會環境會迷茫和掙扎,唯一與我相伴的就是書籍。當我伏案桌前,手捧著書籍翻閱時,是書給了我光亮和溫暖。我認識了許多的人林微因,那個美貌和才氣集于一身的柔弱女子居然站在皇家古城墻上記錄下歷史的蹤跡,她畢生都和他的丈夫梁思城一起為中國的古建筑留下最珍貴的建筑資料,她的故事不僅激勵著我,也影響著我。《女人的重建》的作者露易絲海走過人生七十睿智之年后,結合自身經歷和經驗,為女性專門寫下要肯定自身生命價值的指導書徜徉在書里的我好像和一個個充滿智慧的前輩對話,真真實實地感受著她們散發的溫暖和力量,她們像一盞明亮的燈塔一樣指引著我向光的方向走去,戰勝內心的怯懦,撥開迷漫在心底的層層迷霧,勇敢地追尋我想要的幸福。
書籍和閱讀帶給我們的不僅是對心中理想世界的堅持,更是對我們思想和心靈的升華與凈化,進而改變我們的生活軌跡。最讓我感到慶幸的是因為讀書我愛上了文字,開始借文字來抒寫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有一天,當我拿起筆開始抒寫親人,抒寫生活情感的沉淀,用心靈的眼去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并虔誠地去抒寫時,那令人難以忘懷的感動一次又一次地震撼著我。
參加集團公司文學采風活動,我采訪了曾榮獲全國煤炭系統勞模的趙金山。已經69歲的趙老徐徐向我們道來他曾經的先進事跡和感受,他淳厚質樸的言詞深深地撼動著我:我們最自豪的事就是響應毛主席的號召,哪里最苦就到哪里。他用一生的行動踐行了這句話,無怨無悔,甘于奉獻。當領導要調他這個勞模到舒適一些的崗位工作時,他毅然絕然地拒絕,繼續堅持在一線最苦的地方工作。他用自己最堅定的信念和純樸的追求見證了上世紀80年代煤礦工人的可愛。我還采訪了礦上一位愛好板琴的煤礦工人,他并不通音律,更不識字,他是通過耳朵學琴。他有過非常艱辛的人生歷程,唯一沒有放棄的就是板琴,因為板琴,他的人生才有了光彩。當我將寫他的文章念給他聽時,他充滿淚水的眼睛告訴我,心懷夢想的人生具有神奇的色彩,就像他聽過一遍就會拉的琴音一樣,令人驚嘆,令人難忘和神往。
當自己書寫的一篇篇文字刊登在各大報刊上時,我沉浸在甜蜜的喜悅里,并深刻地感受到我獲得的不僅僅是讀書的快樂,而是建立在快樂基礎上更加深刻和有意義的人生思考。終于有一天我突然意識到我就站在礦山這片熱土上,有無數可愛的煤礦工人,他們常年生活在礦山,這里有他們的情感,他們的人生,他們的追求,應該有人去抒寫他們。
是的,因為文字我找到了一片令自己身心寧靜的土地。去年,因為文字的原因我從事了宣傳工作,今年我加入了全國煤礦作家協會和甘肅省作協。想想,所有的這一切改變,包括我每一個階段的成長和收獲,皆是緣于書籍和閱讀。
與書相伴,一生一世。書與我就像一位摯友一般,在寂靜的夜晚,泡上一杯清茶,手捧著書籍,飲她散發的清香,在文字散發的香氣中體會字與字的溫柔,字與字的情感,字與字的喜怒哀樂。在文字的跳躍中體驗人世的輪回,人世的情感,人世的精華。在各樣的人生里,在喜怒哀樂里,在酸甜苦辣里,領悟書籍所要傳達的智慧之音,未嘗不是人生最美的享受。
閱讀雖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和厚度。在我的成長過程中,受惠于書籍太多,通過閱讀不僅豐富了情感,更開拓了視野。對于一個生命有限的人來說,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