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人點贊新焦煤
11月30日至12月1日,在初冬的習習寒風中,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日報、中國煤炭報、山西日報、山西電視臺等中央和山西省14家主流媒體的記者走進山西焦煤本部及井下一線,深入挖掘山西焦煤在能源保供方面的好經驗、好做法,親身感受新焦煤人在能源保供中的努力奉獻、責任擔當和嶄新風貌。

在山西焦煤本部采訪后,新華社山西分社主任記者王勁玉這樣說:“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效率很高,政策落實得比較快,也能扎得比較深,井下幾百米的一線礦工能很快地接收到集團層面的意圖,我覺得這是很難得的一個事兒。另外,山西焦煤四季度保供以來采取的一些舉措,比如從合同的簽訂到落實,從月分解到每一天,能不折不扣地完成,這一點很不容易。”

山西日報記者張琦:“我是第一次來咱們山西焦煤進行采訪,但是我進入到山西焦煤,不管是基層員工,還是集團的領導,都有一種特別積極向上、昂揚拼搏的精神風貌,讓我非常感動。在能源保供中,山西焦煤作為咱們山西省的省屬重點企業,彰顯了一種擔當和責任。在這里我要為山西焦煤點個贊。”

“在中國改革開放初期,山西的煤炭曾經點亮了全國一半以上的燈。這一次,當祖國再一次需要山西能源保供的時候,作為老牌國企,山西焦煤又站了出來,真是令山西人感到驕傲,也讓全國人感到敬佩!”在聽取山煤國際霍爾辛赫煤業能源保供情況介紹,深入保供一線實地察看,并與一線員工交流互動后,經濟日報山西記者站副站長梁婧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并表示:通過這次下礦井實地考察,看到了山西焦煤高度重視安全生產,運用了很多創新的、甚至是一線員工參與的自主研發的技術,保證了礦井安全。
王勁玉說:“霍爾辛赫煤業給我的感覺就是特別現代化,從園區你很難看到這是一個煤礦。我們剛才就只是在火車裝煤的地方看到了煤,其他地方都沒有看到,非常干凈。包括這個AR眼鏡對井下做診斷、無人值守的絞車房等,對煤礦生產效率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幫助。”

在井口采訪了剛出井的煤礦工人后,中國經濟時報山西記者站記者權璐說:“一個一個臉上都掛的是煤面子,真的覺得山西的煤礦工人承受了很大的工作強度和壓力,希望有更多的人去關注煤礦工人,去關注山西的煤礦。
第一次深入到井下的張琦在升井后,動情地說:“我感受到了咱們煤礦井下管理的精益化程度,對于煤礦工人的安全重視程度也非常高。作為一個媒體人,我希望以后能經常來山西焦煤采訪,更深層次地和礦工朋友們交流。”
經過為期兩天的集中采訪,采訪團成員表示對山西焦煤的未來發展充滿了期待和信心。梁婧說:“這次到一線采訪,我感受比較深的是整個山西焦煤從上至下,不管是領導、還是一線員工對煤礦的熟悉度都非常高。我覺得有這樣一個好的集體,有這樣一種自上而下的蓬勃力量去發展,山西焦煤未來可期。”
權璐希望山西焦煤越來越好,把山西焦煤的品牌打出去,帶動山西煤炭行業及其它產業發展。
“是的,希望咱們山西焦煤能夠在今后更好地承擔起省屬國企的責任,為山西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站在一旁的張琦補充道。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