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井有文化職工有才華——東灘礦職工文化活動剪影
我們的步伐多堅強/收獲的喜悅寫在咱臉上/每日戰斗在地球深處/我們的工作多榮光/戈壁沙漠漁米之鄉/到處閃耀烏金璀璨的光芒/頑強拼搏勇于開創/我們托起太陽石/照的世界亮堂堂
這是一首響徹礦區的歌曲,名為《煤礦工人多榮光》。記者曾經采訪聽過這首歌的聽眾,大家的回答竟驚人的一致:聽到它,眼前就浮現出戰天斗地的井下礦工,一群最美麗的人。應該說,這不僅是一首歌的成功,它說明,煤礦的社會形象背后是強大的先進文化支撐,它折射出的正是兗礦集團東灘礦企業文化的獨特魅力。近日,記者深入東灘礦,去探尋該礦職工業余文化活動的豐采神韻。
一本沁心脾雜志 一群不棄不離的文友
45歲的張獻彬遠赴新疆的行囊里,塞滿當季衣服和他愛吃的曲阜煎餅,幾本雜志被他細心地放在拉桿箱外層。在東灘礦干了24年。調走了,最美好的回憶都在這里面。他說。
翻開東灘礦自辦的文學刊物《升華篇》,一篇篇熱愛礦井、奉獻礦井、建設礦井的報告文學、散文詩歌作品,有初學者的羞澀、成熟者的大氣,這些文字共同的特點就是透著真實的煤味。
從1989年刊物創刊,我負責編輯了幾期。張獻彬把雜志拿給記者看。《礦井風采》欄目的幾則訊息進入記者視線:東灘礦竣工投產儀式隆重舉行;煤炭工業部部長王森浩視察東灘煤礦;東灘礦綜采隊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東灘礦投產20年向國家貢獻煤炭超億噸
從一名運搬工區工人到車間工會主席、黨支部書記,從文學的門外漢到頻頻在《中國青年報》《工人日報》等媒體露臉,并榮獲山東省光輝50年讀書教育征文一等獎,山東省小說大獎賽三等獎,張獻彬的履歷就如《升華篇》一樣,質樸、自然、沉穩,始終帶著微笑,那微笑中有對生活美好事物的贊頌,也有對阻礙生活前進的消極東西的鞭撻。他所追求的文學造就了他,更營造了他的生活方式。
從東灘礦到兗州乘坐去烏魯木齊的火車,在中心店鎮不算寬闊的馬路就能看到對面那高高聳立的井塔、選煤廠房,而曾經流過汗水的建設者此刻正偎依著行囊上,等待站臺上離別的汽笛拉響。
我去的這個公司地處烏魯木齊市市北45公里的戈壁灘上,與外界隔閡,把雜志帶過去,給同事們看看,自己也翻翻。這是我在山東煤礦最好的證明和回憶。張獻彬說。是的。全彩印刷、每期15萬字以上的文字量的《升華篇》,是東灘礦的《人民文學》,其中的作者和編輯與遠行的開發者陪伴著同行,就像巷道的礦燈,照亮著遠方的前行。
業余時間,大家堅守著《升華篇》這片凈土,用文字描寫煤礦,記錄著區隊、班組、工人的命運和生活的點點滴滴。大家的筆尖觸到礦工內心的最深層,鮮活、充實的文字是無法替代的。
一個清新的團隊 一幫開心的舞者
在《童話般的初戀》優美旋律中,王子和公主翩翩起舞,情意綿綿選手們優雅的動作和表情,與舞曲相得益彰,贏得現場陣陣掌聲這是2011年5月份,全國首屆億萬職工排舞大賽中的一幕。來自兗礦集團排舞隊的俊男靚女們,將這個展現王子與公主純真愛情的故事演繹得惟妙惟肖,生動鮮活。
43歲、面容白皙、近視眼鏡、稍顯木訥、休閑打扮,記者很難把眼前的東灘礦工會干事時東明與舞蹈教練身份聯系起來。
時東明介紹說:由于愛好相同,我們10余人自發組織了這支業余舞蹈隊,業余時間大家聚在一起切磋技藝,純粹是為開心和鍛煉身體。2010年11月中旬,集團公司要我們代表山東省參加全國比賽。當時,我心里直打鼓。隨便跳跳還可以,參加全國展示,能行嗎?領導當時給我們鼓勁,要我們盡力展示兗礦人的風采。
舞蹈對肢體有非常嚴格的要求,實際上很多舞蹈動作不是按照自然形體運動原理功能運行的,曲、扭、擰等動作本身就破壞了人體生理的角度。據時東明介紹,當時隊員們都拼了!動作不規范,一遍遍練,摔倒了爬起來,每名隊員身上都傷痕累累上妝涂在臉上的金粉讓隊員們臉上起了水泡,造成皮膚過敏。為了找準節奏,他連續聽了三天音樂,耳朵整天嗡嗡的,頭痛欲裂。
刻苦的訓練換來了驕人的成績。舞蹈隊先后獲得第四屆全國婦女健身活動展示大賽第一名、浩沙杯第九屆全國萬人健美操大賽總決賽排舞中青年組第一名、山東健美操比賽第一名、國際排舞大賽青年組專業級第一名、排舞《童話般的初戀》還走上了央視《我要上春晚》。舞蹈是人類情感極致的表現,是身體與心靈一起飛翔的藝術,她給了我們一個多姿多彩、五味俱全的人生。個頭不高、身材略胖的掘進一區職工劉虓是舞蹈隊的骨干,大大小小的晚會上,26歲的劉虓總能以其用心和充滿新意的表演贏得注目。社會上評價礦工傻大黑粗,他的觀點無疑是較好糾正。
2013年3月,東灘礦黨政批準成立音樂舞蹈協會,時東明受命擔任副秘書長,一幫開心舞者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家。女職工瑜伽培訓班、滕州監獄第11屆育新文化節開幕式、全民健身廣場舞展演、建設美麗濟寧,展示巾幗風采濟寧市女職工才藝大賽、集團公司太極柔力球表演賽處處可見時東明和伙伴們忙碌的身影。
一組照片 一個和諧的礦區
都說東灘人愛美。走進東灘礦工業廣場,只見假山點綴其間,人工溪流潺潺流淌,各種綠色植物盡情釋放生機;漫步在礦生活區,所有的道路被硬化,所有的空地被綠化,而隨處可見的文化長廊,幅幅精美的圖片成為引人注目的又一景。
這些是2012年評選出的首屆感動東灘人物(事件),有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獲得者馬洪勝,有富民興魯勞動獎章獲得者陳春華,還有為了工作兩次推遲婚期的陳國華提高職工物質生活的同時,也要關注他們的精神生活,創造自己的企業文化,給職工以肯定和榮譽,大家才能團結努力工作。圖片拍攝者宣傳科干事陳勇告訴記者。
1996年參加工作,陳勇在綜機車間一呆就是10年,為了彌補知識的不足,他讀過的專業攝影書籍有近百本之多,很多攝影理論和操作技巧也都來自這樣的途徑。10年間他從未放下過手中的相機。鄰居孩童逗小貓、鄰家院墻上一個絲瓜,都成了他的拍攝對象。一次領導對他說:能把咱工作的場面拍下來,報紙一定能給你發表。
一句無心的話讓他有了想法。只要休假,他就跑到照相館向老師請教。任何一個作品都要有根,有根才有生命力,技法可以長時間研習,根是扎在自己心里的。老師的教誨讓他更有信心了。
炎炎夏日自費到濟南參加函授學習,數九寒冬去北京向大報編輯當面請教。已被光與影的獨特魅力深深吸引和折服的陳勇,品嘗了艱辛,也享受了攝影帶來的快樂。
攝影者的焦點永遠定在第一線。2006年,調到宣傳科擔任攝影干事后,陳勇東奔西跑練就了一雙鐵腿。從井下迎頭采面到選煤廠火車皮帶,從氣氛熱烈的會議室到工區技能比武現場,每天,十里礦區都可看見他瘦高的身影。每拍到一幅好的圖片,就如同采摘到了一枚異常香甜的果實。當他把美麗的果實發到網絡和報刊,與同事朋友們共同分享,心中充滿了快慰和愉悅。而每次獲獎,則如同小學生得到老師的夸獎,心中充滿能量。
以一顆誠懇、謙虛的心去悄悄探訪每一塊沉淀著思想的煤炭,如實記錄;以一個攝影者自由、瞭望的姿態記錄著車間班組里閃爍著的人情冷暖,用心生活;以一個礦工的激情追尋著礦井日新月異的變遷,用意志與勤奮追逐著心中生生不息的攝影夢想。在這條漫漫長路上,陳勇的步履已然越來越從容、堅定!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