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淮北礦業集團“紅色家庭”事跡展播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今年,恰逢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又逢黨史學習教育,淮北礦業集團尋找“最美家庭”活動特推出“紅色家庭”評選,旨在傳承紅色信仰、賡續紅色血脈,激發責任擔當,共創美好未來。
本次推選出的5戶“紅色家庭”,父輩有不怕犧牲、屢立戰功的抗美援朝志愿軍戰士家庭;有智勇雙全、保護革命力量的普通百姓家庭;有立志參軍報國、忠誠擔當的軍人家庭……在每戶家庭身上,都有著一抹共同的色彩,那就是:“聽黨話、跟黨走、感黨恩”。
回望百年征程,正因為有這樣一些信念堅定、甘于奉獻的家庭,黨和國家的事業才能薪火相傳;正因為有這樣一些積極響應黨的號召、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家庭,美好礦區的精彩畫卷才能熠熠生輝;正因為有無數家庭和家庭成員,將個人命運、家庭命運融入時代發展的洪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現代化強國的目標實現才將變得不可阻擋。淮北礦業集團工會、文明辦將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集團公司第六次黨員代表大會精神,通過報、臺、網、微、屏、板等媒介講好“紅色家風”故事,弘揚新時代好家風,切實引導廣大家庭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集團公司第六次黨員代表大會的決策部署上來,匯聚礦區家庭磅礴力量,為淮北礦業集團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三代人精忠報國情
蘆嶺礦盛成鋒、秦敏“紅色家庭”事跡

蘆嶺礦掘進一區盛成鋒、秦敏家庭,三代人用忠誠和熱血愛國報國,書寫激蕩人心的家國篇章。
抗日戰爭期間,盛成鋒的爺爺盛維藩、奶奶孔秀英新婚不久,便親歷了盛圩阻擊戰,他們用善良和智慧掩護了時任新四軍第4師參謀長張震將軍的撤退。戰斗中,警衛連長石守良帶領17名戰士與敵人展開激戰,這場激戰一直打到天亮,擔任阻擊任務的戰士全部壯烈犧牲……待日軍離開后,爺爺盛維藩、奶奶孔秀英和鄉親們一起含淚掩埋了犧牲的戰士。
抗日戰爭勝利后,在張震老將軍的親自囑托下,當地政府為逝去的英雄烈士樹碑,爺爺盛維藩、奶奶孔秀英主動承擔起義務守護陵園的任務。盛成鋒的父母經常用爺爺的話語教育他們:“各人積德各人得,自己不得晚輩得”,始終教育子女們做好事、行善事、干實事!
盛成鋒參加工作后,主動學習,熱愛鉆研,勇于擔當,對當時蘆嶺礦新引進的綜掘機特別著迷。幾年來,他在師傅的帶領下,逐漸成長為綜掘維修技術大拿,還被所在區隊推薦為群眾安全監督員。妻子秦敏是一名家庭主婦,勤儉持家,孝敬公婆;常吹安全枕邊風,時刻提醒盛成峰在工作中要牢記安全。
哥哥受張震將軍奮勇抗戰精神和事跡的影響,立志報效祖國,光榮入伍,并通過自己的努力拼搏,成長為國防大學某部政委。盛成鋒更是接過父輩的接力棒,成為當年那場盛圩阻擊戰英雄故事的義務解說員,扛起守陵責任。
盛成鋒一家三代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紅色家庭的優良家風,影響帶動身邊的職工群眾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
“紅色”家風見初心
臨渙礦陳若亮、鄭云“紅色家庭”事跡

臨渙礦掘進一區陳若亮、鄭云家庭,秉承父輩革命優良傳統,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家庭和睦,成為傳承“紅色精神”的踐行者。
父親陳欽云是一名抗美援朝志愿軍戰士,在朝鮮戰場,他帶領兩名戰士巡邏時,經過浴血奮戰活捉一名美國飛行員,繳獲電臺一部和部分裝備榮立集體功一次;上甘嶺戰役進入攻堅階段,為保證軍需物資正常供應,面對美軍飛機轟炸,他不顧危險搶救軍需物資及時送到一線,被授予兩次三等功;因出色的表現于1953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轉業后他深藏功名,進入烈山礦機電科工作,多次被礦評為先進工作者和優秀共產黨員。
陳若亮兄妹五人,父親經常給兒女們講述戰爭經歷和英雄故事,教育他們要以革命先烈為榜樣、做有責任、有擔當的青年人。在父親潛移默化影響下,他們敬業奉獻,奮力拼搏,在各自的工作崗位奉獻著自己的光和熱,先后有三人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陳若亮于2000年在臨渙煤礦參加工作,作為井下一名掘進工,他刻苦鉆研綜掘施工工藝、操作要點及機械設備化配置,從一個“門外漢”變成了綜掘的“行家里手”,只要工作需要,他隨叫隨到、毫無怨言,因優異的表現被礦評為“五好職工”。
陳若亮夫婦不僅家庭和睦,鄰里之間還互相幫助,贏得了良好的口碑。逢年過節,家人團聚時,老人一邊享受天倫之樂,一邊向孫子講述“紅色故事”,用英雄事跡引導他們走正道、走大道,為企業、為社會、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把紅色基因代代相傳下去。
紅色軍魂 熱血鑄就
孫疃礦胡克前、王秀梅“紅色家庭”事跡

胡克前,中共黨員,現任孫疃煤礦物業管理科科長并兼任武裝部部長,妻子王秀梅已從孫疃礦退休,兒子從小立志參軍報國,現任某空軍雷達兵第一旅藥嶺站副站長。
父親胡乃書,1964年12月入伍,入伍七年間年年被部隊評為“五好戰士”。1970年1月,應上級支援家鄉建設的號召,主動放棄江西省梧州警察局的職位,回到袁莊礦支援地方建設,因工作突出,多次受到表彰獎勵。從胡克前兒時,父親就教育他,要聽黨話,跟黨走,牢記黨的宗旨,積極為國家發展做貢獻。參加工作后,胡克前始終把父親的話語牢記在心上,把工作擺在第一位。他全力以赴做好煤礦的安全保衛工作,嚴抓巡邏防范、門衛管理、消防監督等治安基礎工作;以開展地面標準化創建升級版為主線,打造了“溫馨之家”“暖心餐廳”“星級洗浴”“標桿水廠”四個服務品牌,全面提升全礦職工幸福指數。2020年被評為孫疃煤礦“礦山功臣”稱號。
受到紅色家風的影響,2013年,兒子光榮的成為長春理工大學空軍國防生。在校期間,兒子曾三次獲得獎學金,擔任國防營班長、排長等職務。連續多次參加全國軍事演習,被評為“優秀帶兵干部”,2020年被抽調至空軍南寧基地紀檢監察處參與重大案件偵破,同年12月被評為“優秀四有軍官”。
“敬業奉獻、清正廉潔。”是他們的家訓,多年來,胡克前一家三代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中華民族美德的深刻內涵,把紅色基因作為“傳家寶”,代代相傳。
從軍報國顯擔當
朱莊礦趙鵬飛、楊金華“紅色家庭”事跡

朱莊煤礦物業公司趙鵬飛、楊金華一家,育有一雙兒女,家庭和睦。從崇尚英雄到參軍報國,趙鵬飛實現兒時理想;從敬業愛崗到疫情防控,夫妻二人攜手并肩,貢獻力量。
趙鵬飛在小的時候,經常聽外公說在淮海戰役中運轉傷員、支援戰斗的經歷,崇尚英雄的種子在他幼小的心間生根發芽,外公佝僂的背影也逐漸變得清晰偉岸。長大后,趙鵬飛參軍入伍,認真學習、刻苦訓練,參加全省大比武,獲得綜合業績新兵第一、老兵第二的好成績。
脫下軍裝,穿上工裝,趙鵬飛退伍不褪色。在朱莊煤礦參加工作后,始終保持軍人的優良品質,吃苦耐勞、認真負責。在礦物業公司福利辦,他認真學習傷病亡遺屬相關文件政策,主動服務,耐心細致地為職工群眾講解。凡是來訪的職工群眾,一次能辦理完成的,絕不讓職工群眾再跑一趟。工作之余,趙鵬飛主動學習消防專業知識,獲得“建筑消防操作員”證書,個人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水平迅速提升。他也是淮北市民兵應急營的一員,每年均高質量完成點驗工作。先后榮獲部隊“三等功”“優秀士兵”,朱莊礦“五好職工”,集團公司“最美志愿者”等榮譽。
妻子楊金華,中共黨員,2009年與趙鵬飛結合,現任淮北源創客科技孵化器公司黨支部書記。2020年1月,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趙鵬飛和妻子主動參與疫情防控,舍小家顧大家,執勤、巡查不分白天黑夜,為疫情防控貢獻一份力量。
“今天不努力,明天沒飯吃。”這是外公告訴趙鵬飛的,他銘記在心,并言傳身教引導兒女,讓紅色家風繼續傳承下去。
厚德家風 紅色傳承
鐵運處趙保柱、秦芹家庭“紅色家庭”事跡

趙保柱是鐵運處臨渙機輛段職工,妻子秦芹在淮北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工作。從戰爭年代、和平年代再到新時代,三代人傳承優良家風、愛黨愛國愛企,接續奮斗,書寫精彩篇章。
趙保柱的爺爺趙純彥于1951年作為中國人民志愿軍戰士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曾多次負傷,多次立功受獎。戰爭結束后,趙純彥主動退伍回鄉務農,參加家鄉建設,立下“不以善小而不為 ,不以惡小而為之”的家訓。父親趙忠誠在煤礦井下一干就是36年,多次被評為省、市和集團公司“勞動模范”。建黨70周年之際,趙忠誠作為淮北市黨員代表參加了安徽省黨代會。
兒時,趙保柱最喜歡聽爺爺講在朝鮮作戰的故事,被爺爺一往無前、敢于犧牲的大無畏精神所折服,成為一生的偶像。爺爺去世后,按照他的遺愿墓碑上刻著“抗美援朝戰士”幾個字,一直在激勵和鞭策著后人不忘紅色家風。父輩們的言傳身教,在趙保柱身上得到傳承。工作中他積極主動,敢擔當,能吃苦,帶頭組織職工處理設備故障,嚴把質量關;發生險情需要緊急救援時,責無旁貸、義無反顧沖在前面。生活中,趙保柱夫婦主動幫扶鄰里,一家人成為街坊鄰里口中的“好人”,其家庭多次被單位和社區評為“五好文明家庭”。
2020年春節,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國。趙保柱父子作為社區志愿者,舍小家顧大家,積極投入抗疫工作,服務群眾300多人次。《淮北日報》對他一家進行了專題報道,他的家庭被評為鐵運處“最美抗疫家庭”。
趙保柱夫婦對兒子的要求是“先成人后成才,先做人后做事”。紅色基因已深刻融入趙家血脈,代代相傳,他們家的“紅色家風”也在礦區鐵路系統傳為佳話。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