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煤的企業文化之道
當日歷翻到了2021年的8月2日,最新一次的《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了。陜煤憑借2020年營業收入49314.3百萬美元的成績位列榜單220位,較上年排名大幅前移53位,排在了陜西上榜企業前列。
從2015年陜煤首次進入世界500強,位列第416位,到此次連續第七年入圍世界500強榜單,位列220位,排名逐年穩步提升,展現出了良好的成長性。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
一、有使命,重擔當的文化基因
陜煤的成長,是經歷了巨大的歷史變革的。從2004年掛牌成立,歷經了三次較大的變革重組,才形成了今天的新陜煤。
陜煤的前身,是2004年2月成立的陜西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6年6月,陜西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陜西渭河煤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陜西華山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陜西陜焦化工有限公司實現股權合并和資產重組,成立了陜西煤業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1年,由陜煤等3戶股東投資組建的陜西鋼鐵集團等企業又正式加入進來,陜煤集團版圖進一步擴大。
陜煤從誕生之日起,就肩負了整合陜西煤炭資源、壯大以煤炭開采、煤炭轉化為主的能源化工支柱產業的歷史使命。經過這三次重大變革,從發展規模、主營業務、板塊范圍和經營方式上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17年來,陜煤在歷屆領導班子的帶領下,涉水過河,大膽破題,硬是走出了一條具有陜煤發展特色的超常規發展之路。這個過程是艱難的,也是革命性的。既有國家西部大開發和國有企業改革的發展機遇,也面臨市場經濟大潮和內部經營機制體制改革的影響和挑戰,幾經改革陣痛,幾經努力奮斗,幾經創新發展,最終得以實現鳳凰涅槃。
在這一變革過程當中,陜煤始終將改革、轉型升級作為企業做強做優的必由之路,將高質量發展貫穿企業產供銷全流程、運管服全平臺、煤化電鋼物貿金融全產業鏈,形成了“煤炭、化工、發電、鋼鐵、機械制造、建筑施工、鐵路物流、科技研發、金融服務”等相關多元互補、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
在全集團12萬員工的齊心努力,上下一心,陜煤通過追趕超越、穩增長專項等活動開展,深化改革,開放合作,積極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實現創新驅動,多項指標連創歷史新高,被授予陜西省“穩增長突出貢獻企業”。2020年集團資產總額5960億元,營業收入3403億元,利潤總額175億元,煤炭產量1.95億噸,化工產品1881萬噸,粗鋼產量1318萬噸,發電量398億度。
回頭看來,陜煤的成功突圍,并非偶然。陜煤的超常規快速發展,與它的戰略定位、產業調整和獨特的經營之道是分不開的。集團領導層面的智慧決策,以及管理思路的與時俱進,煤炭、化工主業和其他板塊之間的相對互補發展,最終厚積薄發,沉淀形成。
而這其中,新陜煤管理者們所倡導的敢為人先、永爭第一的思想理念,伴隨著陜煤在奮進當中所蘊含的企業文化,更是給企業的發展注入了新鮮的活力和用之不竭的創新元素。
有人說企業文化是企業基業長青的底蘊,它像紐帶,像黏合劑,把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天然地融合在一起,它滲透融入在企業管理的方方面面。
縱觀陜煤17年的發展,離不開文化基因的傳承、創新,更離不開過去17年來所形成的正確的企業使命、企業愿景和發展戰略,以及所形成的企業價值觀和企業精神,并由此而產生的文化的聚合力、引領力和競爭力。
二、守初心,催奮進的文化精髓
文化脈絡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陜煤企業文化的形成經歷了漫漫長路。回顧陜煤集團的發展史,就是一部精神成長史,一部價值沉淀史,一部輝煌的奮進史。
從2004年第一次整合,以省內十家煤炭單位作為基礎重組,做大做強省內煤炭產業起。到2006年第二次整合,與省內3個大型煤化工企業重組,延伸了煤炭產業鏈;再到2011年第三次整合,陜鋼集團等企業的加入,陜煤實現進一步發展壯大……
這一時期的陜煤企業文化,伴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從內容到形式上都在發生著質的變化。從創建學習型企業逐步向建設具有陜煤特色的企業文化深層推進。對外向陽煤集團、青島海爾、山東新汶礦業、峰峰礦業等單位學習,尋找企業文化的抓手,解決企業文化的落地問題。對內號召以集團所屬蒲白礦業推行的創建學習型企業為標準,召開現場會,營建良好的文化建設輿論氛圍。
由于集團成立晚,子企業成立早。子企業的文化相較于集團企業文化更早一些,更深厚一些。如何用集團的大文化統攬子企業的小文化,使集團形成統一的集團凝聚力,是擺在這一期間陜煤決策層和執行層面前的一件大事。
醞釀,思考,論證,研討,實踐,推行。從理念、行為和形象三大識別系統的建立實施,再到陜煤企業文化建設長遠規劃的實施和疊加推行,實現了集團大文化對小文化的統攬,同時又發揮了小文化的特色和優勢,保證了陜煤企業文化的正常運轉和推行。尤其是企業文化與安全生產的融合正在逐步深入,為陜煤的后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短短十余年時間,陜煤集團抓住了煤炭“黃金十年”的良好機遇,傳承煤炭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三特”文化,銳意進取,追求卓越,奮勇向前,只爭朝夕。從組建初期的產業結構單一、市場風險抵御能力差、銷售收入不足百億的煤炭企業,蛻變為集“煤炭開采、煤化工”兩大主業和“燃煤發電、鋼鐵冶煉、機械制造、建筑施工、鐵路投資、科技、金融、現代服務”等相關產業多元互補、協調發展的西部能源航母。十二五末,陜煤產值達到911.4737億元。
萬涓成水,匯流成海。陜煤企業文化在企業發展壯大中不斷地傳承、積累、沉淀、升華,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在創新中壯大。這種文化粘合了全體職工吃苦耐勞、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精神追求,是奮進者的寫照。
然而市場風云變幻,中國煤炭行業在經歷“黃金十年”之后,市場蕭瑟,產能過剩、需求疲弱、存煤量高企、進口煤沖擊、價格持續低迷等特征貫穿“十二五”后期的煤炭市場。此時的陜煤正處在產業結構調整陣痛期,一場“生存保衛戰”在陜煤打響。
楊照乾董事長在2014年陜煤干部大會上講到“我們正處在沖刺‘十二五’規劃目標的關鍵時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行業性艱難形勢,經受著負債率高企、盈利能力下降和融資壓力較大的諸多困難。我們既要堅持‘一張藍圖干到底’,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又要審時度勢,與時俱進,在體制機制優化中釋放改革紅利,在結構調整中推動轉型升級”。
面對困境,陜煤人傳承“三特精神”,緊扣時代步伐,發揮勇于拓荒的奮斗精神、攻堅克難的奮發意志、面向未來的奮飛視野、舍我其誰的奮勇情懷、爭創一流的奮起意識,帶著國企的擔當和使命,積極響應國家“三去一降一補”政策,率先實施關井壓產,關閉18處礦井和1座煉鐵高爐,并合理利用“存去掛鉤”的產能置換政策,實施北移戰略,籌劃煤電一體化項目,打造現代物流大通道,煤炭產業結構在一“退”一“進”轉換中得到全面優化,在一“減”一“加”中不斷深化,煤炭、化工、電力、鋼鐵、金融、水泥、物流等板塊逐漸壯大,全面實現了轉型升級。
北移戰略的實施,凝聚起了陜煤的“北移精神”。“北移精神”的發揚,造就了北移戰略的成功。“北移”是陜煤集團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發展歷程中一項具有戰略意義的決策,“北移”戰略實施長達十余年,伴隨著這一戰略的實施,許多項目建成投運,在此過程中,一批又一批干部職工離家“北移”,克服種種困難,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風餐露宿,創業奮斗,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創業之歌”和“奮斗之曲”。“北移精神”就是陜煤實施戰略北移過程中干部職工身體力行所表現出的“艱苦奮斗、爭創一流、敢為人先、團結進取”的創業奮斗精神。
進入新時代,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成為國企改革的使命和擔當。陜煤作為唯一一家地方國企參加國務院國資委創建世界一流示范企業。在這樣的背景下,在陜煤2020年職代會暨工作會上,黨委書記、董事長楊照乾在講話中進一步明確了陜煤創建世界一流企業的自信和決心,確立了陜煤的發展愿景目標。
新時代呼喚企業家的創新與擔當精神,陜煤展現了國企使命和責任。就如同陜煤的企業價值觀一樣,行必忠誠,事必盡善。行大德,忠誠于黨,忠誠于國家,忠誠于社會,忠誠于企業;盡大善,盡善于崗位,盡善于事業,盡善于產品,盡善于服務。
正如黨委書記、董事長楊照乾在職代會上講到:有兩種信念在告訴我們,一是作為黨在國企工作的干部,我們使命在肩、責任如山;二是我們干部的事業大都奮斗于陜煤、成長于陜煤,早已對這片天地充滿了難以取舍的情感。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嚴廣勞也多次講到,陜煤要大力宣貫“奮進者文化”,進一步弘揚好“北移精神”,在工作實踐中著力推進企業崗位管理文化建設,以特色企業文化品牌,為集團的改革、發展、穩定提供有力支撐。
對照建設世界一流示范企業的總目標,陜煤黨委書記、董事長楊照乾審時度勢,在陜煤領導干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專題學習班開班儀式上,對全體干部職工提出了“六個爭做”的號召和要求:爭做高質量發展的開路人、爭做科技創新驅動的先行軍、爭做綠色協同發展的領跑者、爭做踐行社會責任的帶頭人、爭做全面從嚴治黨的排頭兵、爭做引領時代發展的弄潮兒。
“六個爭做”精神是陜煤新時代敬業進取精神實質的寫照,是陜煤企業文化建設的最新組成部分,成為支撐陜煤在新時代再創輝煌的強大精神動力。
可以說,陜煤的文化傳承發展與陜煤的發展一脈相承,相輔相成,它承繼于“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優良傳統,淬煉于企業戰略北移進程中的非常探索,成熟于新時代的追趕超越,陜煤稱之為:“奮進者文化”。
三、勇作為,匯聚力的文化動能
有人把企業文化比作河流,企業戰略比作河岸,河流可按河岸的導向流動,河岸也可隨流水的方向形成,二者互相影響,結伴而行。
一個進步的企業,要有良好的發展戰略,良好的組織結構,良好的工作流程,良好的管理風格,良好的工作素質和工作技能,良好的精神狀態,而支撐這些要素的核心和靈魂就是企業文化。
陜煤成立前八年,遇煤炭“黃金十年”,“以煤炭開發為基礎,以煤化工為主導,相關多元互補發展”的發展戰略適應和引領了“十一五”和“十二五”時期的陜煤集團發展,形成建筑施工、機械制造、電力、物流、金融服務等多元產業格局。
文化猶如寒冬的一把火,照亮前方,溫暖前行的人。面對2012年開始的市場寒冬,陜煤人以奮進者為榮,用勇于拓荒的奮斗精神,攻堅克難的奮發精神,舍我其誰的奮勇情懷,面向未來的奮飛視野,爭創一流的奮起意識,大刀闊斧的改革前行,“以煤為基、能材并進、技融雙驅、蛻變轉型”的戰略思想應運而生;勇立潮頭、奮勇爭先的企業精神呼之欲出。
以煤為基重點落在了做強做大煤炭主業,延伸上下游產業鏈,拓展主業發展新方向和新領域上。
陜煤著眼于打基礎、利長遠,著眼于調結構、優產業,在全國率先推進“去產能”工作,通過老區減量和增量置換,使優質煤炭產能占比提高到95%以上,在陜北形成了第二個千萬噸礦井集群,煤炭板塊競爭力站牢全國第一方陣。
能材并進體現了陜煤最新的產業發展思路——以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現代物流等為發展重點的新興產業。
陜煤聚焦關鍵核心技術創新,深耕破局新能源新材料新業態。成立上海、深圳研究院,謀劃北京研究院和日本、歐洲分支機構,基本形成“東西南北協同,輻射國際海外”的科研布局。
全力推動新能源、新材料技術研發,積極發展和布局高新技術產業集群,構建了從實驗室到產業化全流程的七大基地平臺,建成中試及以上生產線30條,在煤制化學品、高端聚合物等10個方向形成單體及關聯產品百余種。開發的超級活性炭、氧化石墨烯、正銀粉等產品性能國內領先,已具備工業化示范條件。
技融雙驅理清了“技術創新帶動產業發展、現代金融促進企業發展”的關系。
“十三五”期間,陜煤大力推進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建設。全國第一個智能化煤炭開采工作面、全國第一套大采高成套采煤裝備、全國第一套成熟的煤炭分質利用技術,全國第一個厚煤層無煤柱自成巷110-N00工法,全國首套產能最大化的精細化煤化工生產工藝等等無不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果斷進軍贛鋒鋰業和恒信融鋰業,舉牌東華能源,搶占光伏、鋰資源及氫能發展先機。成功重組江蘇恒神,挺進彤程新材,拓展碳纖維全產業鏈、酚醛樹脂和可降解塑料等新領域。
蛻變轉型明確了“資源驅動型向創新驅動型轉變,相對傳統粗放向綠色、智能、集約方式轉變”轉型方向。“十三五”期間,陜煤發展由生存保衛階段轉向轉型發展階段,由治虧創效階段轉向改革提升階段,由規模速度型增長階段轉向質量效益型增長階段,由追求以做大為主階段轉向做強做優與做大并重階段。
四、推管理,促改革的文化勢能
企業文化作為一種管理文化,是企業管理的重要手段,派生于企業管理當中,是企業實現有效和高效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承載了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有機結合。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企業文化的核心理念、價值不是空穴來風,不是照搬照抄,而是企業從創業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價值取向、處事風格等方面的觀念凝練。而這些管理理念的創新,為企業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
我們常說企業文化是企業的發動機,主要說的是它的激勵機制。而說它是企業的指南針,則指的是它的行為規范。
正如陜煤黨委書記、董事長楊照乾所講的,倡導“奮進者文化”,就是要以奮進者為本,將短期激勵和長期激勵相結合,激勵與約束相統一,讓奮進者“未來無憂”。
陜煤在激勵機制改革中,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分配原則,探索實施股權期權激勵機制、成果收益共享機制、經營目標對賭機制、超額利潤分享機制、新興項目跟投機制。北元化工實施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試點,對41名骨干人員以定向增發的方式實施核心員工持股,41名骨干人員共持2160萬股。技術研究院對16名重要技術人員和經營管理人員實施了股權激勵,與公司共擔風險,共享經營成果。
這些年,陜煤向體制要效率、向機制要活力,向創新要競爭力,向使命要驅動力,大刀闊斧的實施國有企業改革,企業以改革而生、因改革而興。
從《治虧創效三年行動計劃》,到《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和《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試點方案》,再到《奮力譜寫陜煤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行動方案》、《深化對標提升爭創世界一流企業實施方案》,陜煤著力推進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試點工作,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從“去雜歸核”、調整發展戰略,到深化總部職能轉變、推進專項改革攻堅,持續走實走深。
按照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方向,優化“集團公司-產業板塊-廠礦實體”三級架構管控、開展了“歸位總部、做實板塊、精簡層級、放活實體”系列改革工作。在總部管理上,聚焦戰略管理、資本運營、資源協同等重大事項,重塑“分層架構、分類管控、分別發展”新模式,事權管理更加清晰。
積極推進企業上市工作,有序開展混合所有制和員工持股改革,探索體制機制和資本融合創新方式。北元化工在A股主板成功上市。陜鋼集團、北元化工成功入選國務院國資委《改革樣本:國企改革“雙百行動”案例集》。新型能源公司混改和員工持股“雙試點”走在全省前列。
大力實施“處僵壓減”和小企業改革等工作,全力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剝離。從2016年開始,全面啟動“盤活存量資產”和內部“小企業改革”行動,完成了101戶小企業改革任務。2016年以來,累計盤活閑置資產300億元,采取股權劃轉、重組整合等做法,減少企業戶數91戶。
陜煤黨委書記、董事長楊照乾講陜煤:“如果沒有當時觀念上的先人一步、行動上的快人一拍,我們就沒有后來產業結構調整的不發主動,也就沒有如今高質量發展的從容自信。”
文化興則企業興,文化強則企業強。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陜煤堅定不移地推進能源革命、加快發展數字化,用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精神,貫徹落實“碳中和”“碳達峰”發展要求,合理規劃好陜煤的“十四五”規劃,科學把握發展的“時”和“勢”,堅持黨建鑄魂,文化引領,讓企業文化煥發活力,激活企業發展的“一池春水”,力爭到“十四五”末實現“16555”戰略目標,為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注入強勁動能。
陜煤的高質量發展在路上,陜煤奮進者企業文化的創新發展也在路上。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