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韓家灣”新聞采風活動讓我受益匪淺
8月17至18日,很榮幸參加了陜煤集團陜北礦業公司舉辦的“走進韓家灣”新聞采風活動,兩天的時間雖然短暫,但這對我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更是一個全新的啟程。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更何況這里聚集著27名來自各個兄弟單位優秀的通訊員,他們有著各自的宣傳經驗,其中更是不乏宣傳骨干和專職干部。見賢思齊焉,擇其善而從,當最后看到他們的作品時,我深深的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同時也增強了我對提高新聞宣傳寫作水平的渴望。以下是我參加這次采風活動的心得總結,希望可以互相學習。
鳥欲高飛先振翅 人求上進多讀書

讀書是提高認識,增加見解,獲得一切知識的來源;而寫作則是一種腦力勞動,它需要有深厚的文字功底來支撐。確實如此,此次采風活動中在擬定稿件標題中我深感“書到用時方恨少”的窘迫。記得之前在網絡中有這樣一段話印象深刻,怎樣驗證你心中有無“墨水”,就是當你看到美景時可以自然地說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不是大喊一聲“哇塞,太美了”。
這種現場采訪、現場寫作特別考驗我們的文字功底,所以說一定要加強日常的學習與積累,不斷豐富和充實自己,每天閱讀,博采眾長,不斷積累詞匯、素材、寫作技巧,充實自身文字儲備,當有一天“厚積而薄發”,把它們連貫起來的時候,就是我們自己的東西。·
處處留心皆學問 人情練達即文章

葉圣陶老先生曾說“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源頭盛而文不竭”想寫一篇讓自己滿意的文章,“閉門造車”是萬不可取的。我們要成為生活中的“有心人”,要學會用眼睛去看,多觀察周圍世界,處處留心皆學問,多留心生活和工作中的點滴。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養成時刻做好記錄的好習慣,這樣才能積攢到寫作的素材,挖掘到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作為一名基層通訊員,我們一定要發揮難得的資源優勢,著重培養自己的新聞敏感性,從自己身邊的人和事中及時發現和捕捉新聞線索和素材,從中發揮出有報道價值的新聞。
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行

多練筆,是將寫作知識轉化為具體寫作成果的過程,是提升寫作能力和展現寫作水平最關鍵的一環。正如陜北礦業公司宣傳部副部長黃偉所說:“以數量提質量,數量很關鍵,剛開始寫的不好是很正常的,但只要多思考、肯動手,寫作水平就會在與日俱增,終有一天,我們會‘妙筆生花’”。
確實如此,好的文章是寫出來的,從一句話到一篇新通訊稿,再到一份匯報材料、工作總結,這些總需要一個過程。假使你的文采再好,從不下筆,那終歸也是“紙上談兵”,因此還是需要多練筆,在實踐中理清思路和鍛煉思維,做好知識和能力的積累。
路漫漫其修遠兮,但我無所畏懼。因為我知道學習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那么簡單,更多的是需要日積月累的沉淀、持之以恒的寫作、獨樹一幟的視角及表述準確的觀點支撐。我們所看到的優秀通訊員獨特的報道視角背后,更是有著不為人知的苦于選題、精于錘煉打磨,“沒有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
最后愿公司發展的美好瞬間能夠在我們每一個通訊員筆下定格,用自己的筆墨和智慧書寫我們煤礦人自己的故事,把那些平凡崗位上不平凡的煤礦人和不平凡的故事給予傳播,起到積聚正能量的作用,出色的展現企業風采。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