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新集公司口孜東礦職工曹學濤榮登“中國好人”榜

近日,中央文明辦公布了2021年7月份“中國好人榜”,中煤新集公司口孜東礦職工曹學濤榮登榜單。今年47歲的曹學濤是該礦固定隊機工班長,20多年來,他憑借著“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的工匠精神,一路成長為煤炭行業的工匠大師。
“笨鳥先飛”“勤能補拙”
大多數時候,曹學濤看上去寡言少語,一聊起工作卻可以滔滔不絕?!坝屑夹g才有未來?!边@是激勵他在技術領域不斷深耕、不斷超越的動力。多年來,他堅守著“一天也不耽誤、一天也不懈怠”的匠人本色。剛參加工作時,由于文化程度不高,看圖紙對他來說就是看天書,但他不甘心就此服輸,一頭扎進機工知識的海洋,抓緊一切時機“充電”,開始刻苦的自學探索之路,先后研讀了《機工基礎》《液壓學》《機電知識手冊》等專業書籍,完成了10多萬字的學習筆記。工作中,他在干中學、在學中干,認真消化技術方案,精心構思每一次檢修工序流程,全程跟蹤設備檢修及維護每一個過程,經過長期的摸爬滾打,很快就掌握了現代化礦山井架、井筒裝備、各種提升機施工安裝方面的前沿知識,成為礦區知名的技術“大拿”。近年來,他針對設備運行中存在的瓶頸問題,取得了“摩擦式提升機調繩工藝、主井裝載舍板改造、定量斗翻板油缸設計、副井操車系統改造、風井粉塵泄漏裝置”等30項技術改進及工藝優化成果,保證了礦井大型設備的平穩健康運行。
“水土不服”“對癥下藥”
在曹學濤身上,閃耀著追求極致的創新精神和認真態度。口孜東礦是國內首對智能化礦井,礦用設備進口率占80%。礦用大型設備是礦井核心裝備,就好比人的“四肢”,它的運轉狀況直接影響到礦井安全生產。為了練就設備維護絕活,“馴服”這些洋玩意,他把線路圖紙掛在自己宿舍的墻上,每天睡覺前和起床后,第一眼看的就是圖紙、資料,孜孜不倦地鉆研。為方便看圖,就把設備運轉原理圖分成幾個部分畫下來,盡量做到全程掃描、面面俱到。遇到疑難問題,深入車間、廠房,圍著機器轉圈圈,全面掌握各元件的動作,感受設備工作時的運轉狀態,直到把圖紙與實物結合起來、弄懂為止。為了突破新設備使用中存在的“水土不服”問題,他將創新作為進取的突破點,針對新設備部件受現場環境制約不能發揮最大效能的情況,采取了“通原理、找差異、抓關鍵、重閉環、革工藝”五步工作法,精心構思每一次需要檢修的工序流程,然后實施對標模擬實踐和演練,開展技術攻關,及時“對癥下藥”,進行大膽的改進,研發出了一大批固定設備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
心在一藝,其藝必工。憑借自己精湛的維修技術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曹學濤的創新創造能力持續增強,他研發出“一種多繩摩擦式提升絞車天輪襯墊車削裝置”“一種空氣壓縮機風道”“主井裝載翻板油缸裝置”等多項實用新型專利。2014年7月,曹學濤獲得安徽省第六屆職業技能大賽絕技絕活能手稱號,“鋼絲繩無毛刺對接”被選為省第六屆絕技絕活項目。每年為企業創造效益近千萬元,并大幅度提高了設備運行的安全性。
“匠心傳承”“桃李滿芳”
2014年,為打造高技能人才培育平臺,公司成立了曹學濤“大師工作室”,他成了專業領域“教頭”。曹學濤認為,不僅讓自己成為“工匠”,還要讓人人都成為“工匠”,企業才能興旺、國家才能興盛。6年來,曹學濤把工作室作為傳承技藝絕活的基地,采取“學、演、練”培養方式,為礦井培育“明日工匠”,毫無保留地把自己20多年積累下來的經驗和知識傳授給他人。為了不讓團隊中任何職工掉隊,他注重傳授精湛技藝,以提高技能為目的,對固定設備技術有針對性的采取實用、靈活多樣的方式進行培訓,并在生產任務十分緊張的情況下,親自編寫制訂培訓大綱,為一批又一批中、高級工和技師們開班講課。實現了從“技能大師1人作貢獻”到“‘1+N’作貢獻”的提升,先后帶出專業骨干50多人,個個都能獨當一面,成為行家里手。與此同時,他還依托“大師工作室”創客平臺,針對公司在用產品的具體構造進行分析、研究,運用不同的理論知識,制定詳細的“雙增雙節”計劃和任務清單,持續開展配件加工、優化改進等工作,為礦井每年節約維修成本近千萬元。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6年10月,曹學濤建立的口孜東礦固定隊大師工作室被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命名為“煤炭行業技能大師工作室”;2017年12月,曹學濤技能大師工作室被公司授予“優秀職工創新工作室”稱號;2018年7月,曹學濤創新工作室被公司授予“優秀創新工作室”稱號;2019年12月,曹學濤勞模創新工作室被安徽省總工會授予“安徽省勞模創新工作室”。曹學濤同志先后被授予“淮南工匠”“淮南市五一勞動獎章”“江淮杰出工匠”“安徽好人”“全國技術能手”“全國勞動模范”“中煤集團優秀共產黨員”“安徽省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