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的衣裳》亮相中能文創園
由中國美術家協會工藝美術藝術委員會、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中華傳統造物藝術體系與設計文獻研究”課題組、榆林中能文化創意產業園等單位聯合主辦的“造物與賦魅—黃河文化孕育中的傳統手工藝”主題研討會在中能文創園召開。研討會期間,大型實驗藝術作品《黃河的衣裳》,首次呈現。

(中能文創園園區大門一角)
此次學術研討會邀請到50余位專業領域頂尖專家學者參加。在研討會上,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文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特邀專家金元浦以及中國美協工藝美術藝委會圍繞《傳統工藝,前衛物感與美的創新》《中國生活美學的“長物閑賞”》《對三星堆考古的認識》《為什么是黃河?為什么是陜北?為什么是民間?為什么是石獅子?》《生態復現與技藝再生》《傳統手工藝保護與文化創新》《傳統藝術語言的當代轉換》《民間藝術的現代審美》《考工集藝——傳統關中民藝的創作與再生》《河山的故事》等主題進行了精彩發言。

(黃河的衣裳作品展覽場景)
據悉,以大型實驗藝術品《黃河的衣裳》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首次在陜北礦業中能文創園內公開亮相。這是一幅由駐中能文創園園區藝術家郭慶豐尋訪1000名黃河沿線手工藝人,共同創作1000塊不同圖案繡片縫制而成的世界罕見藝術品,她總長64米,寬1.68米。涵蓋了從黃河源頭至入海口共9個省區5460公里的區域文化,每塊拼接的作品中用不同的文化元素詮釋了沿線人民的日常生活和起居。將親切而生活化的美呈現在我們面前,為我們留下了黃河哺育的中華兒女樸實、平凡、卻又鮮活的生活縮影。同時,主辦方還將編輯出版《“造物與賦魅:黃河文化孕育中的傳統手工藝”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進一步為宣傳和挖掘沿黃地區文化資源、培育新時代黃河精神貢獻更大力量。

(黃河的衣裳展圖景)
作為中能文創園的股東方,中能煤田公司立足國家黃河流域治理生態發展,所屬袁大灘煤礦通過優化產能工業布局,科學組織安全高效生產,確立了以建設綠色、生態、智能化千萬噸礦井長遠發展目標。在轉戰新的煤炭開發主戰場的同時,積極建設黃河流域產業創新生態系統,抽出精兵強將兵分多路,對外煤礦托管、綠植蓄養、文化鏈條發展形成星火燎原之勢。在中能文創園發展規劃中,提出了新中能、新理念、新站位、新作為、新發展為核心的五新中能發展戰略,聚焦項目轉型升級,實現企業跨界增值的新發展思路。將歷史文化資源在內的資源轉化能力,納入創新維度,努力建設清潔生產高效多元發展新格局,確保企業實現經濟物質代謝向循環模式轉變。

(駐園區藝術家郭慶豐正在進行創作)
此次研討會及園區的文化活動全程通過央視頻、新華社、今日頭條、抖音、快手、愛奇藝、優酷、嗶哩嗶哩等十八家網絡直播平臺進行同步直播,截止目前全網總播放量超150萬次,引起社會各界人士紛紛點贊、討論,形成了一次云上黃河文化盛宴。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