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能源集團松藻煤電公司文體協會充實“留守礦工”的閑暇生活

圖為夜校鉗工培訓班學習的情景
近年來,隨著企業蓬勃發展,員工收入逐年遞增,煤礦也隨之出現了一個新型、特殊的群體留守礦工。
平時我們只聽說過有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等,卻從沒有聽說過有留守礦工。10月21日,重慶能源集團松藻煤礦人力資源科科長萬力認為,這種留守礦工現象在煤礦企業的確存在,占員工比例較大,數量呈不斷上升之勢。
重慶能源集團松藻煤礦是一個有著50多年歷史的老礦,現有員工、家屬14000余人.因所處地理環境偏遠,許多家庭仍是三世同堂共處一室。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員工或投資、或為給孩子、父母有個良好的環境,紛紛選擇到市、區、縣等地購置房屋。
于是,父母、妻兒進了城,有的陪讀、有的照顧老人、有的打工供房貸,導致仍在煤礦居住的員工成為了留守礦工。
特別是近年來煤礦招工時,多數為農民工,成家者居多。條件稍好者舉家搬遷來到了礦區,而更多農民工因家庭經濟條件不好,需人照料家里的老人、田地、豬、羊等家禽,因此,他們的妻兒就一直居住在農村,過著牛郎織女般的生活。
企業現有員工2300余名,目前,‘留守礦工’大約占了總人數的30%。萬力介紹說,留守礦工給企業帶來了諸多不安全、不和諧等因素,糾紛不斷,矛盾突出。特別是許多年輕單身員工禁不住誘惑,下班之后,沉迷于打麻將、斗地主等之類的活動。更有甚者,時常到了上班的時間才離開牌桌。
家人都不在身邊,不打牌,能做什么?3年前,36歲的運輸隊員工陳軍的父母、妻兒搬遷到綦江區城里居住,他一個人在煤礦上班,整日覺得無所事事。久而久之,打麻將成為了他工作之外的主要消遣方式。
經筆者調查,在該礦留守礦工中,絕大部分是基層的普通員工,并不是所有人都沉迷于打麻將、斗地主等,有近62%留守礦工抵觸以此打發空閑時間。下班后,他們中有7成以上是在家獨自上網、看電視等方式休閑,雖偶有自發組織參與爬山、釣魚等活動,但能在家主動學習業務、技術知識的不足2成。
‘留守礦工’并不是弱勢群體,只是缺乏與人溝通交流的平臺。他們多數是家庭的頂梁柱。萬力說,他們不僅要面對家庭經濟、銀行房貸的壓力,還需要有獨自生活和工作的調節能力,如果不能正確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生活、學習習慣、將為安全生產埋下一個隱患。
對此,該礦先后成立了棋牌、攝影書法、攝影、民族管弦、音樂舞蹈等32個文體協會,并建有塑膠籃球場、休閑廣場和多個健身點;還建成職工舞蹈排練廳、職工書屋、室內健身房等大批職工文化陣地。并為每個協會提供活動資金。民樂協會、戲曲協會等,還聘請民間藝人擔任指導老師,利用每周星期二、三晚上的業余時間練習。確保每周能有1至2個以上活動定期開展,并不定期舉行各種歌舞晚會,卡拉OK比賽,戲迷擂臺賽,健身操表演等廣場文化活動。
工會主席田仁海介紹說,協會成立3年來,協會會員達到了1000余人。企業打造形式多樣的健康娛樂活動,此舉既充實、豐富了礦工的業余生活,又帶動更多留守礦工遠離打牌、上網打游戲等不良嗜好。同時,開辦了員工夜校、各類崗位技能等10余個培訓班,供員工選擇,以充分調動留守礦工學習、工作的熱情和積極性。
既充實了業余生活,增強了業務知識,還結交了許多好朋友,這對自己的成長、成才大有裨益。平日喜歡斗地主的采煤一隊留守礦工劉杰不僅告別了牌桌,當他談起自己參加的采煤機維修培訓班,忍不住眉開眼笑。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