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社會大力普及國學
我國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并且形成了一整套治國安邦、育人處世的經典國學理論。國學不僅維系了我國歷代的社會發展,也被世界上許多國家認可和引用。尤其是近年來,一些國家紛紛成立孔子學院,十分生動地說明了國學的重要性和實用價值。
令人遺憾的是,中華民族這一寶貴的精神遺產,在本國卻有一段時期身處妄自菲薄境遇,文化大革命時期更被視為反動的東西而被徹底打倒、砸爛,從而造成思想上的極大混亂和倫理道德的嚴重缺失。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要提高全民道德思想素質,促進社會和諧、保障經濟發展,當前在我國倡導國學主旋律教育已是當務之急。
為此,我建議:
一、在制定“十二五”規劃中,把普及國學教育作為長期的綱領性措施。
對中華民族經過幾千年實踐總結而成的國學理論,結合目前國情進行再整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重新編撰出實用、易記、生動的系統教材,在全國多渠道、全方位地大力推廣普及。
二、從娃娃抓起。
安排從學前班到小學啟蒙的國學課程教學,學習經過修整后的《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較簡單的教材。中學到大學結合進程,把《論語》《中庸》《大學》等國學知識學習作為必修課,一朝獲取,終生受益。
三、讓國學成為各種媒體喜聞樂見的重點精彩節目,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
讓“知榮知恥”成為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常識,讓“誠信”成為各行各業規范自己為人處世方式的準則,讓“廉恥”成為為官從政者的鏡子。
四、全國各省省會都應成立一所“高等國學院”,各地級市設“中等國學院”,各縣級設“初級國學院”,面對成人進行國學普及教育。
全民道德素質的提高,會改變人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人們就會自覺遵紀守法、奉獻社會,自覺投身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來,就會自覺忠于黨、忠于祖國、忠于人民、忠于職守。
(王習三 全國政協委員)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