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畫院聯(lián)合故宮等將展“明清山水畫的古意今情”
由北京畫院聯(lián)合故宮博物院、蘇州博物館、廣州藝術(shù)博物院主辦的“我向毫端尋往跡——明清山水畫的古意今情” 展將于11月3日在北京畫院美術(shù)館向公眾開放。展覽以“胸中山水奇天下——齊白石筆下的山水意境之二”為始,上溯追源探討明清山水畫的發(fā)展流變。
北 京畫院自2015年起推出了“中國古代書畫研究系列展”,迄今為止共舉辦“唯有家山不厭看——明清文人實景山水作品展”(2015年) “我來添爾一峰青——傅山書畫精品展”(2016年) “筆硯寫成七尺軀——明清人物畫的情與境”(2017年)等項目,該系列展在業(yè)內(nèi)獲得了高度好評并在廣大觀眾中引起巨大反響,此次“我向毫端尋往跡——明 清山水畫的古意今情”是該系列展覽的第四展。如果說,2015年舉辦的明清文人實景山水作品展意在展示明清山水畫中“實景”與寫生的關(guān)系,致力于討論畫家 在自然界中如何進行寫實性描繪,那么此次展覽則重在強調(diào)山水畫中“摹古”的價值與意義,突顯在傳統(tǒng)繪畫中臨習古人的重要性。
此 次展覽是北京畫院“2018·山水之年”推出的又一次重要專題展覽項目,以“胸中山水奇天下——齊白石筆下的山水意境之二”為始,上溯追源探討明清山水畫 的發(fā)展流變。展覽共匯集國內(nèi)重要文博機構(gòu)收藏的三十五位書畫家的逾五十件明清諸派的摹古佳作,為觀眾集中了解中國古代書畫的摹古與出新提供了一次寶貴的機 會。
以古為師 看明清山水筆下開生面

仿巨然山水圖 董其昌 101.7cmx46.7cm 故宮博物院藏
中國繪畫,首重師“古”,未有不師古而能名世者。一般來說,畫家把臨、摹、仿作為繪畫入門的途徑,通過臨摹古人的畫作,傳達先賢的神韻,在此基礎(chǔ)上再以大自然為師,最后達到理想的境界。師古人與師造化是中國繪畫的傳統(tǒng)承學方式。
明 清時期,隨著城市商業(yè)化的繁榮和文人士大夫?qū)Α案裎镏轮膘o觀沉思的追求,文人畫占據(jù)了畫壇主流。畫家注重吸收古人的筆墨技法,融入古人的情與神、心與 意。摹古成為文人畫家與古人進行心靈溝通的方式。正如董其昌在其畫論《畫眼》中所說:“畫家以古人為師,已是上乘。進此,當以天地為師。”由于明清文化形 態(tài)中濃厚的復古傾向,諸多畫家極盡摹古之能事。到了清代,“四王”在臨習中出入宋元,刻意摹古,慘淡經(jīng)營,在繪畫藝術(shù)上最大的成就是梳理和總結(jié)了中國山水 畫的筆墨藝術(shù),使之具體而微,修正了禪學意味上的虛玄之象,以梳理和總結(jié)的方式實現(xiàn)了“精妙而能”。本次展覽將系統(tǒng)的展出包括沈周、文徵明等吳門畫家,以 董其昌等為首的松江畫派以及清初“四王”等傳派的摹古山水畫佳作。


仿宋元各家山水冊 王時敏 30.3cmx25.4cm 蘇州博物館藏
探古尋跡 訪明清文人心中桃花源
中 國古代繪畫皆重“古意”,不僅僅是對繪畫技法的深研與繼承,更是同古意、同憧憬、同理想的對話與交流。在諳熟傳統(tǒng)之后通過主觀性理解,結(jié)合個人之生命體 驗、藝術(shù)感悟之后的推陳出新。此次展覽以“古意與今情”為主題,依“由古向今”的倒敘方法回看明清山水畫中的摹古精品,還原了明清山水畫摹古題材創(chuàng)作的發(fā) 展,借此窺探古人心中的桃花源。如此次展出的蘇州博物館藏周臣《桃花源圖》,畫家以陶淵明《桃花源記》為繪畫題材,描寫了東晉孝武帝太元年間武陵漁人誤入 桃花源,遇先秦避亂于此隱居的后人的情景,畫意清新,構(gòu)圖深遠,用筆顯得尖勁爽利。

桃花源圖 周臣 161.5cmx102.5cm 蘇州博物館藏


唐人詩意山水冊 陸治 27.6cmx26.3cm 蘇州博物館藏
展 覽中亦有將古人詩意進行的形象轉(zhuǎn)化,如蘇州博物館藏陸治的《唐人詩意山水冊》。每開均以唐代古詩一聯(lián)來命題,以秋夏春冬四季為景,用筆蒼健,色彩明潤。又 如蘇州博物館藏吳門名家文徵明《三絕圖卷》,則以實景“石湖”為題材,據(jù)傳是他經(jīng)常攜友雅聚之地。登高山訪古寺,泛舟湖其中,留下很多詩畫佳作。畫中的粗 筆水墨主要取法于沈周、吳鎮(zhèn),兼師倪瓚、趙孟頫和黃公望。細讀畫卷上的題詩,再觀賞前面的圖畫,我們會不由得隨著畫家之筆暢游于楞伽山麓、石湖之畔。值得 一提的還有蘇州博物館藏清代僧人上睿的《為友梅作行樂圖冊》,此圖是上睿為友所作的四季行樂圖,云山游“春”、荷塘消“夏”、“秋”郊圍獵、“雪”山訪 友,盡顯畫家高情逸致。此外,此次展覽還展出了中國國家圖書館收藏的唐寅繪《唐解元仿古今畫譜》等善本、古籍與版畫。從展覽中我們不僅可以得識明清畫家?guī)?古、仿古之途徑,亦能窺見明末清初山水畫壇流派紛呈、氣象萬千的局面。


為友梅作行樂圖冊 上睿 29.4cmx38.1cm 蘇州博物館藏

三絕圖卷 文徵明 30.5cmx1068.1cm 蘇州博物館藏

唐解元仿古今畫譜 唐寅(繪)、黃鳳池(輯) 明天啟陳繼儒集雅齋刻本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
借古開今 思當代山水創(chuàng)作新發(fā)展
明清的畫家通過臨仿的方式體味先賢的“古意”,用筆墨語言實現(xiàn)“今情轉(zhuǎn)化”。而觀看這些“摹古”作品的我們,則是借此穿越歷史和未來,與古人對話,確定“今情”的坐標。

山水圖卷 藍瑛 25cmx357.5cm 北京畫院藏
北京畫院以問題意識帶動學術(shù)研究,以學術(shù)研究帶動展覽呈現(xiàn)的方式,“我向毫端尋往跡——明清山水畫的古意今情”展通過對“摹古”繪畫題材深入細致的研究和梳理,進而對當代中國山水畫的發(fā)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啟迪。

仿宋元各家山水冊 李流芳 28.2cmx35.8cm 蘇州博物館藏
對 于今天的中國山水畫家來說,“師古”是大多數(shù)人必經(jīng)的藝術(shù)階段。但是如何在學習前人的基礎(chǔ)上,“師古而化之”,將古人的精髓之處與自身風格結(jié)合起來開辟蹊 徑、借古開今,則是我們應(yīng)該不斷思考、探討的問題。同時,我們也希望通過此次展覽中的諸多明清摹古山水佳作,使廣大觀眾在吸取傳統(tǒng)的藝術(shù)養(yǎng)分之時,亦能悄 然入境,徜徉于與古人心靈相通、精神相融的山水世界。

山水冊 王翚 30cmx22.4cm 蘇州博物館藏
此次展覽將持續(xù)到12月6日。

仿古山水圖冊 王鑒 28cmx18.5cm 廣州藝術(shù)博物院藏

仿大癡富春大嶺圖 王原祁 118.4cmx55.8cm 蘇州博物館藏

山水花卉冊 惲壽平 27cmx24.1cm 蘇州博物館藏

程氏墨苑 程大約 明萬歷程氏滋蘭堂刻套印本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
(本文文圖由北京畫院提供)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