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詞舉要》存人存史,新意迭出

《唐宋詞舉要》,彭玉平著,商務印書館2014年10月版第一版,69.00元
《唐宋詞舉要》最值得稱道的地方,是在解讀方面。彭教授治詞服膺王國維,其選詞亦準王氏“境界”說,但是在具體的作家作品的解讀之中,則不為王氏的個別言論所限,既能博采眾說折衷裁斷,又能獨出機杼新意迭出。
彭玉平教授的《唐宋詞舉要》是近年來國內出版的一部很有特色的詞選,其特色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在標準,二在選目,三在解讀。
彭教授近年來精研王國維《人間詞話》,深得王氏詞學之精髓。王氏論詞標舉“境界”,在他看來,有境界的詞,即真實、自然而又韻味深長的詞,以此為標準,他認為唐、五代、北宋詞好過南宋詞。彭教授此選即依此標準,故全書選詞211首,其中唐五代詞75首,北宋詞89首,南宋詞只有47首。這當然不是一個簡單的數字問題,而是體現了選家的一種傾向和眼光。彭教授在《序》中說:“余年來頗讀海寧王氏書,深契其境界之說。蓋五代北宋詞之獨絕,在清雅疏朗、珠圓玉潤,在自然神妙、不隔不深,吾人讀其詞,可見其性可感其情;南宋以還,雅重寄托,煙水迷離之致略遠,而重拙大厚之意漸生。此雖于詞之體制,有不得不變者,然于小詞而言,自然情深總勝凝澀意重,此亦所謂本色變調之異也,故數典問祖,自以北宋詞為最上。”此論客觀公允,最為切當。持此標準選詞,就能再現唐宋詞史的真實面貌,避免個別選本如上彊村民(朱祖謀)《宋詞三百首》的某些偏頗。上彊村民《宋詞三百首》選詞283首(唐圭璋箋注本),其中北宋詞129首,南宋詞154首,選得最多的是南宋詞人吳文英(夢窗)的作品,多達25首,而于北宋詞人中選得最多的是周邦彥的作品,也只有22首。這種刻意“宗南宋”、“尊夢窗”的做法,既違背了詞史的真實,也誤導了讀者。著名詞人和詞學家夏敬觀先生指出:“北宋詞較南宋為多樸拙之氣,南宋詞能樸拙者方為名家。概論南宋,則纖巧者多于北宋。”他主張“初學為詞者,不可先看清詞;欲以詞名家者,不可先讀南宋詞”。理由是“取法北宋名家,然后能為姜張。取法姜張,則必不能為姜張之詞矣。”(《〈蕙風詞話〉詮評》)彭教授對朱氏詞學亦深有研究,他這個選本能夠力矯朱氏之弊,還唐宋詞史以本來面目,真正達到“存人存史”之目的,可謂令人歡欣鼓舞。
《唐宋詞舉要》在選目上的一個重要特色,就是“既重主流,亦兼賅其余”。全書重點選錄溫庭筠、韋莊、馮延巳、李煜、柳永、歐陽修、晏幾道、蘇軾、秦觀、周邦彥、李清照、辛棄疾等大家之詞,同時于李白、白居易、皇甫松、孫光憲、牛希濟、歐陽炯、李珣、范仲淹、張先、晏殊、黃庭堅、賀鑄、陸游、張孝祥、姜夔、吳文英、王沂孫、張炎等名家之詞也予以應有的重視,甚至對若干長期被別的選本所“黜落”的李隆基、寇準、曹組、楊萬里等人的詞,也酌情收錄,以副其“存人存史”之旨。相信讀者“手此一編”,即可“識唐宋詞之門徑源流”,且對其風格之多樣性有一個全面的體認。
當然,《唐宋詞舉要》最值得稱道的地方,是在解讀方面。個人認為,解讀中國古代文學經典,需要具備兩套功夫:一是“還原”,一是“發揮”。所謂“還原”,就是還原作家、作品的本來面目(包括作家的時代、身世、思想與個性,作品的寫作年代與地理環境,作品所寫事件之真相,作家所表達的真實情感,作品字、詞、句、典故的原意,作品的藝術形式如文體、結構、修辭、格律等),“還原”的目的,就是把讀者帶進作品所描寫的那個真實、具體、可感的藝術世界。所謂“發揮”,就是在“還原”的基礎上,就作品所描寫的那個真實、具體、可感的藝術世界,進行聯想、比較、闡釋和評價。“發揮”的目的,是在求真的基礎上,進一步求善、求美,這是一個拓展、挖掘和提升的過程。“還原”的工作做得好不好,要看解讀者是否具備扎實的文史功底和專業修養;“發揮”的工作做得好不好,則要看解讀者是否具備較開闊的視野、較高的理論水平和較強的審美能力。彭教授長期在高校從事古典詩詞與古代文論的教學和研究,又具備詩詞寫作的經驗。他不是那種只懂考據而不懂理論的人,也不是那種只懂考據、理論而不懂創作的人,他是考據、理論和創作三者兼擅,因此他對于唐宋詞經典作品的解讀,就既能做到準確的“還原”,又能做到恰到好處的“發揮”。
彭教授治詞服膺王國維,其選詞亦準王氏“境界”說,但是在具體的作家作品的解讀之中,則不為王氏的個別言論所限,既能博采眾說折衷裁斷,又能獨出機杼新意迭出,其“才、膽、識、力”令人欽佩。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