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莊記事》:美麗人性的謳歌者
《夢莊記事》是作家賈大山的作品合集,主體部分是《夢莊記事》系列?!秹羟f記事》系列寫于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這些作品有意識地回避了當時諸如“傷痕”、“反思”、“改革”等主流文學,轉而關注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在日常中追尋一種美。他的作品以自己中學畢業(yè)后所下鄉(xiāng)插隊的西慈亭村為主要寫作背景,描繪了那個時代的世俗生活圖景。
什么是“日常生活”?具體來說就是人們的衣食住行、婚喪嫁娶,它是人類一切活動不可或缺的前提和基礎,人類只有內(nèi)在于日常生活之中,心靈才會有所依托。擅于此道的著名作家汪曾祺對此曾說:“我的小說寫的都是普通人,平常事。”“我的小說有一些是寫市民的,我從小生活在一條街道上,接觸的便是這些小人物?!闭驗槠湫。麄兊南才凡攀钦鎸嵉?,才是純粹的,沒有一點造作的成份。而賈大山正是通過對其筆下人物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平淡描寫來挖掘他們實現(xiàn)自我的人生價值,來尋找他們隱含于世俗人生之中的美麗人性。
《夢莊記事》系列一個最突出的特點是每一篇中都有著一個使人印象深刻的女子形象。而這種隱含于世俗人生之中的美麗人性在這一個個女子身上表現(xiàn)得是尤為鮮明。
大集體年代對個人而言,不僅物質(zhì)上還是精神上都是束縛的。然而在這束縛中從來不乏美麗的抗爭者。《一樁意料之外的離婚案件》題目本身就頗耐人尋味。喬姐和路老白婚姻生活發(fā)生沖突,并未上升到案件的層面,卻被作者冠以“案件”之稱,原因大概就在于事件本身在人“意料之外”吧。小說開頭就講:我在夢莊待了十年,只見過結婚的,沒見過離婚的。夢莊的老人們也自豪地說:“離婚?自從盤古開天地,夢莊沒有這個例!”然而喬姐破了例。實際上,從法律的角度上說,喬姐與路老白并未真正的離婚,喬姐只是夾了個小包袱,一去不回頭了。至于后來怎樣,我們不知道,大概是沒有后來的。這件在夢莊歷史上開了先例的事件唯一劇烈的地方是喬姐走后老人們的罵街,喬姐和路老白之間劇烈的爭吵也只是在夜間,翻來覆去的也只是兩句充滿鄉(xiāng)情的問話:“娶媳婦為嘛?”“尋男人為嘛?”,窗外,有潛伏到他院里偷聽的幾個小伙子,這種濃郁魅人的地方風情構成了一幅美麗圖卷。《左眼里有個“蘿卜花”的丑大嫂》中的祁大嫂在不愛美的時候大家都喜愛她,在村人的眼中,她的臟,她的丑,就是一種美,是大家的楷模。然而,當“丑”大嫂想要追求俊俏的時候,在大家眼中,她卻不美了。這種美麗人性的扭曲是那個時代的寫照,然而作者的高明之處在于他對筆下的人物始終充滿著一種同情,他不希望他筆下的“丑”大嫂一輩子就這樣氣悶下去。于是,在靜靜的夜,透過插得很緊的屋門,我看到了“丑”大嫂的美:她,穿一件很新的月白色褂子,拿一面鏡子,正背著身照自己……鼻梁上架著一副淡茶色眼鏡……
賈大山下鄉(xiāng)期間說過快板、寫過戲曲小說,對傳統(tǒng)文化浸潤較深。這在他的作品中有較強的顯現(xiàn)。和趙樹理《小二黑結婚》等作品一樣,賈大山的作品中,人物有著不止一個標簽式的外號。《夢莊有個俊姑娘能降瘋魔》中的玲玲有著多個外號,諸如小白鞋、水蛇腰、多米索、六分半等,每一個外號都有一個小故事,這些小故事的堆積就是活伶伶的人物形象。玲玲這個說不出怎么俊的俊姑娘,身上的俊氣,能治瘋魔。然而這樣俊的姑娘在夢莊卻有些落寞、有些孤寂,人們有意識地疏遠她。魯迅先生說:“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但賈大山的作品既不是悲劇,也不是喜劇,他大體上是循了正劇的路子。玲玲的美被鄉(xiāng)人所承認是在她左腿骨折之后,“美”是“美”了,但頗有些寂寥?!秹粝肽苎荨拌F梅”的梁小青》中的梁小青有著與玲玲類似的命運。這個對童年夢幻從未停止過追求的在音色、音準、樂感方面都超強的梁小青,命運多舛,最終成為鄉(xiāng)村廟會“跳大神”隊伍中的一員,在作為文化局局長的我看來,這是一種迷信活動,然而我們注意到,披著“柔姿紗”的梁小青在“跳大神”隊伍中盡情地在唱、在跳,這種落寞中的孤獨美似乎在告訴我們,她的人生,雖然沒有觀眾,但依然多姿多彩。
作者中學畢業(yè)之后,作為下鄉(xiāng)知識青年來到西慈亭村插隊務農(nóng)。在作者的作品中,主人公的插隊地點叫做“夢莊”。這“夢莊”無疑是以西慈亭村為原型的,之所以取名“夢莊”,大概有“莊生夢蝶”之意。在作者的筆下,是摻雜進作者的絲絲幻夢的。這么灑脫、空靈的地方,只能存留在作者的“夢莊”里。然而,賈大山的小說是很有蘊涵的,越是細讀,越能讀出鄉(xiāng)村生活的多姿多彩。他筆下,盡是些鮮活生動的市井百態(tài)。這種鮮活體現(xiàn)在《因一布袋胡蘿卜嫁人的杏花》中的杏花身上。在賈大山筆下,不僅有著如夢如煙的往事,更有著直面人生的慘然淡然。杏花與老怪中學時,一個吹琴,一個唱歌,萌生了愛的萌芽。然而這種愛的萌芽在殘酷的現(xiàn)實中被擊打得粉碎,肚子餓是真理,為了一布袋胡蘿卜,杏花嫁給了自己并不愛的嚴二淘。所以她平時除了下地勞動,很少出門,也很少和人談笑。然而生活就如喝茶般慢慢適應由濃烈到隨和、由刺激到不經(jīng)意的一縷微甜。杏花漸漸習慣了這種日子,滿足了這種日子。這種現(xiàn)實觀照之美在那滿樹的杏花恍惚變成胡蘿卜時顯得更加迷人。就連《隊長家的閨女因偷吃花生送命》中的閨女我們記得的也不是孩子姥姥臨釘棺時抹的那把鍋灰,回蕩在我們眼前的依然是她撇著小嘴兒,眼巴巴地望著簸箕說我吃飽了簸箕里還有的那種可憐巴巴委屈的神情。
習近平說: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賈大山對寫作是拼了命的認真的。據(jù)知情者講,他寫小說時,總是反反復復地構思推敲,甚至為了一個細節(jié)一句對白都可能徹夜不眠。寫成之后,也不急于投寄,而是放在褥子底下,偶有所感時,便再拿出來潤色一番。這樣的作品怎能不藝術精湛,怎能不制作精良。賈大山的作品之所以耐看,在于來源于人民。緊扣人民,緊扣時代,真正做到了“用現(xiàn)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觀照現(xiàn)實生活”。他的作品既不乏現(xiàn)實主義,又充滿著脈脈溫情,正是他作品中一個個充滿美麗人性的人物形象,讓我們看到了美好,看到了希望,就像藍天上的陽光、春季里的清風一樣,知道夢想就在前方。
(作者:俎廣甫,河南省駐馬店市第十七中學)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