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才有可能實現燦爛的前景

喬根·蘭德斯教授的新作《2052:未來四十年的中國與世界》中文版(秦雪征、譚靜、葉碩譯,譯林出版社出版)面世了。蘭德斯目前任教于BI 挪威商學院,他是《增長的極限》一書的作者之一,是國際著名的未來學家和全球系統研究的先驅者。
中國國內學術界對于羅馬俱樂部(關于未來學研究的國際性民間團體)的了解大都是從《增長的極限》開始的,也基本上局限于對此的認識。如果說《增長的極限》及其后續研究大都屬于情景分析,描述多種不同的未來發展的可能性,探討其相對利弊,并建議制定相關政策,那么《2052》則更多的是作者相信從現在起到2052 年于宏觀層面將會發生的情形。
本書預測了2052 年時的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蘭德斯教授所描述的2052 年并不是一個燦爛的前景,雖然世界人口的未來增長將比大多數人預想的要慢,部分與綠色經濟有關的產業部門會得到長足的發展,但由于各國將更多的資源用于修補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災難性后果等原因,全球GDP 增長乏力,實際可支配收入的增長將非常有限,社會緊張和沖突增加,從而進一步壓低生產率的平穩增長。在某些情況下,我們將在2052 年之前看到局部崩潰,但還不會突破如石油、糧食和水等的資源極限,世界在2052 年將能夠供應需求的糧食,但貧困將使得許多人挨餓。在世界經濟的5個大的板塊中,美國將在相當長時期內陷于停滯,歐洲的人均消費水平從現在起到2052 年只會有小幅度的增長,而巴西、俄羅斯、印度、南非以及另外10個大型新興經濟體將以“正常進步”的速度取得進展,但全球氣候將為此付出代價,除了中國和以上地區之外,世界其他地方仍將陷于貧窮之中。蘭德斯教授對西方國家的金融市場和民主議會進行了批判,認為資本主義和民主體制對短期利益的注重將不能及時做出實現長期幸福所需的明智決策,從而使得市場不太可能落實必要的解決方案,而政府也不太可能出臺相關法規,因此不可能將更多資金配置于氣候友好的解決方案。
相比較世界其他4個區域,蘭德斯教授對中國未來的發展前景最為樂觀。他認為,由于中央政府對投資領域的強有力的控制,它有可能尋求為增強國家的長遠未來而配置資本;中國有明確的增加公民收入的雄心;再加上對環境領域不斷加大的投入,中國還將在能源、糧食和其他基本資源自給自足的道路上取得顯著的進展。中國未來的發展前景良好,同時中國向經濟主導地位的過渡將是和平的。蘭德斯教授對世界未來的預測延續了羅馬俱樂部一以貫之的悲觀主義判斷,但是他對中國的未來具有那么樂觀的期望,在國際社會大量唱衰中國的輿論中,確實有他獨到的視角和見地。
在過去的30多年間,中國的社會經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國家實力不斷增長,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但同時,中國也已成為世界第一的碳排放國,環境資源狀況不斷惡化的態勢仍在持續,經濟增長的不平衡和社會發展的不公平狀況正成為中國未來長期持續發展的嚴峻挑戰。與40年前相比,中國的人口增長速度已經大大減慢,隨之而來的是人口紅利期的逐漸遠去和人口老齡化的快速到來。也就是說,與《增長的極限》出版時相比,中國的社會經濟和環境資源狀況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中國正在快速崛起,對國際事務包括全球氣候變化等的影響力日益提高。但在同時,羅馬俱樂部從40年前就開始關注的問題并沒有消失,挑戰仍然非常嚴峻,人口問題、糧食問題、經濟增長模式問題、城市化問題、環境污染和資源短缺問題等等仍然是擺在中國政府和社會面前的最急迫而又最長遠的挑戰,蘭德斯教授所看好的中國還需要我們付出巨大的努力才有可能實現。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