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其外 慧其中 讀徐文秀《方步集》

《方步集》 徐文秀著
紅旗出版社出版
大凡稱得美文,總是用精彩的語言,表達深刻的思想。前者是翅膀,失之無以靈動;后者是內核,失之難以行遠。讀徐文秀《方步集》,仿佛被一只無形的手牽引,不由自主融入他踱方步的節奏,踏進他用心經營的智慧高地。輕松愉悅中,被洗禮一番。
文章是作者的影子。一篇篇短文,折射出徐文秀目光的睿智、犀利。他善于從現實生活中發現問題,從個別發現一般,從表象發現本質,從共性發現規律,一葉知秋,片云知雨,沉淀發酵,提煉升華,形成自己的東西。現實生活中,有些事情,人們司空見慣,習以為常,但文秀不然。他尤善察別人之未識,見別人之未見,言別人之未言,然后,條分縷析,有感而動,發出自己的聲音。比如,有的干部在做官、做人、做事上把握不好,他委婉勸誡,《知足·知不足·不知足》;有些老黃牛式干部屢受委屈,他動情呼吁,《讓老黃牛式干部埋頭不埋沒》;有的干部只動嘴不動腦,他大力倡導,《少一些“思想懶漢”》。難能可貴的是,發出這種聲音時,他并沒有板起面孔,粗門大嗓,而是和顏悅色,不急不慢,不慍不火,娓娓道來,讓人聽得進去,看著舒服,似春風拂柳,如夜雨潤花。
思想是文章的靈魂。作者賦予每篇文章以深刻思想和豐富內涵。也許與工作有關,他總是聚焦黨的事業,聚焦國家民族,聚焦社情民生,很少陷入小“我”,無病呻吟;很少拘泥小“情”,無聊纏綿。比如,《走出“被調研”的圍城》,直指當下領導干部調查研究中的問題,引起高層關注,引發許多人共鳴。《選好用好改革者》、《一把手莫成“一霸手”》等,也都抓住現實中的突出問題,一針見血,有的放矢。當然,如果僅僅提出問題,坐而論道,空發議論,文章就會打折扣。作者并沒就此止步,而是抽絲剝繭,步步深入,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和路徑。從而,彰顯了言論這一文體的社會價值和實踐意義。
精短是言論的特征。短文章不好寫,濃縮的是精華。文秀喜寫短文,擅寫短文,并且駕馭熟稔,從容老到。他的《聊一聊寫言論》,專談言論寫作,不乏真知灼見,是他多年筆耕阡陌的心得。他很善于選題,所涉問題多是他人意中有、筆下無,并且視角獨特,別出心裁。也會起題目,鮮明直接,鮮亮打眼,鮮活生動,能抓住人。他很講究章法,善于從微觀切入,向深處探入,看似漫不經心,實則匠心獨具。書中有些篇目,大開大合,放得很開,收得很緊,張弛有度,收放自如。
語言是思想的載體。好的語言,是把各種元素摻到一起,像揉面一樣揉出來的,這樣,才貼切,才筋道,才有味。文秀文章好看,耐讀,不枯燥,與語言有很大關系。他像一個出色的木匠,善用鋸子或斧子;像一個戰場上的勇士,能操十八般武藝。他善于運用邏輯思維,也善于調動形象思維。他的語言具有多元性,既有公文的端莊,又有文學的靈動,也有民諺的詼諧。尤其善于從群眾語言中汲取精華,加以改造、演化、提煉,很形象,很生動。比如,他說有些干部批評人時,婉轉,客氣,軟綿綿,“成了思想按摩”(《敢于唱黑臉》);批評有的干部不會踱方步,只會走“碎步、快步甚至貓步和亂步”(《也要學會踱方步》)。這樣的語言,比“字正腔圓”的“普通話”更有彈性,更有張力,更有味道。正是這種語言的簡約、靈動、形象,以大白話為基調,佐之以文言、俚語、民謠,白以為常,文以應變,俚以見真,才使他的文章波瀾起伏,變化多姿,增添了不少亮色。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