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冊》:當鄉土楔入城市
“平原上有句話叫:春風裂石頭。這又是一種溫和造就的慘烈。”作家李佩甫這一次雖然將筆尖落在了城市,但一筆一畫背后吃重的依然是他的平原,——流年散漫卻在春風中生出慘烈的平原。
“我”自來到城市的第一天起,就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背景”。背后有喂我長大的鄉人,有托我辦事的“條子”,有教我隱忍、給我膽量的苦難,也有讓我恐懼、逼我內省的罪惡,我在城市行走的每一刻都想把背負在自己身上的家鄉、平原、鄉土、記憶擺脫掉,但最后卻發現,恰恰是這些讓我不致在城市的權力與金錢中迷失,是這些安放了我的心靈。只是,“一片干了的、四處漂泊的樹葉,還能不能回到樹上?”靠著對人心與人性的把握,《生命冊》把城市的商戰運作架在臺前,讓鄉土的中原文化隱于幕后,寫出“新城市人”既如移栽進城市的種子一樣戀土,又如嵌進城市的楔子一樣斷裂,人物的背后,跨越50年的時代歷史變遷與多元價值觀的沖突呼之欲出。
無論是觀察思考的深入度,還是行文謀篇的掌控力,這都是一部“老練”之作,不矯情,不浮夸,吃得透,寫得穩,體現李佩甫一貫的硬功夫。但是,放在他《羊的門》、《城的燈》、《等等靈魂》作品序列里,《生命冊》作為“這一個”的獨特性和作為“后一個”的超越性,似乎還不夠解讀者的渴。
分享到: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