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形式,讓百年黨史浸潤青少年心田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如何讓紅色故事入腦入心?在黨的誕生地上海,一批面向青少年的主題出版物近期集中面世,激活紅色記憶的同時,嘗試打開黨史學習新方式。
比如,少兒版《光榮之城:上海紅色紀念地100》涵蓋100個漫畫地標、56個音頻等,“可看可聽可打卡”;立體書《走進樹德里》復刻紅色地標模型,讓青少年在動手搭建中親近紅色文化;入選2021年中宣部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的李穎新著《紅色圣地百年路:青少年學黨史》設計了漫畫向導“大眼福星”……業內評價,兼具歷史感、現場感、趣味性的黨史通俗讀物,能讓青少年身臨其境感知百年風云歲月,有助于黨史學習教育“活”起來。
“漫畫向導”奪眼球,掀起追尋紅色足跡熱潮
怎樣的黨史讀物符合青少年的認知特點和規律,怎樣的方式可以讓小讀者生動感受革命地標和其背后的紅色故事?在各式各樣的答案中,有一個獲得了業界認同,那便是引導孩子們用腳步丈量歷史,在書里書外“打卡”紅色足跡。
比如,跟隨“大眼福星”,《紅色圣地百年路:青少年學黨史》的讀者將探訪35個(組)重要黨史紀念地,從而串聯起中國共產黨披荊斬棘的百年征程——從上海一大會址,到嘉興南湖紅船;從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到延安寶塔山下的革命舊址;從于都河畔的紅軍長征集結出發地,到寧夏將臺堡紅軍長征會師紀念地;從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照金紀念館,到大別山中的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
無獨有偶,作為“百年百章”上海市紅領巾學黨史爭章地圖系列活動配套用書,少兒版《光榮之城》穿插大量漫畫、歷史照片、建筑手繪圖等,逐一記錄多個遺址與故居的現今地址、特征與樣貌,便于00后、10后按圖索驥依址前往打卡參觀,在行走中了解黨史、學習黨史、熟悉黨史,形成穿越時空、歷久彌新的生動效應,掀起追尋紅色足跡的熱潮。
巧妙講述紅色故事,從“要我學”變“我要學”
專家指出,讓革命薪火代代相傳,需要把有深度的故事講得有溫度,把有精神的故事講得更精彩,讓孩子們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從“我來聽”過渡到“我來講”。
一批圖書在音頻、立體模型等視聽化多元呈現上下工夫,為青少年讀者直觀了解黨的誕生打開了一扇扇窗。比如,翻開紅色立體書《走進樹德里》,1∶70的中共一大紀念館建筑模型令紅色地標可觸可感,12個頁面以由遠及近的俯瞰視角展示出黃浦江兩岸、“紅色一公里”、石庫門建筑、樹德里、一大會址內景和一大代表使用的會議桌,形成了從城市到街道、從石庫門到會議場景的切換。專業建筑設計師團隊通過多次實地測繪、研究圖紙,精準“復刻”出樹德里的建筑原貌,每個打開的頁面上,模型、圖像與文字相輔相成,紅色文化和史料相互呼應,展示了上海這座城市的風情風貌,也呈現出建黨的艱辛歷程。
書中還提供大量珍貴文物作為搭建“道具”,如第一本《共產黨宣言》中文版、李大釗的打字機等,激發青少年閱讀研究的興趣。精心打磨下,立體書《走進樹德里》線上線下反響喜人——在前不久的薇婭直播間紅色文創專場中,這部優質紅色讀物與“網紅”流量平臺碰撞,短短4分鐘賣了5000冊,截至當晚24點,共售出近萬冊。而在中共一大紀念館的文創商店開售以來,這部立體書也獲得市民游客、年輕學子的喜愛,成為熱門的親子“伴手禮”。少兒版《光榮之城》則收錄了56個紅色紀念地音頻,用聲音演繹普及黨史知識,串聯紅色文脈。即使是不識字的學齡前兒童,也可隨時隨地掃碼聽書,了解紅色地標背后的故事。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