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等好事——讀聶震寧《閱讀的藝術》
——讀聶震寧《閱讀的藝術》
“世間數百年舊家無非積德,天下第一件好事還是讀書?!鼻宕螒c年間禮部尚書姚文田自題的這副書房對聯,可謂道盡讀書的作用、價值和意義。聶震寧把下聯赫然印在新著《閱讀的藝術》的封面上,可見他著述此書的目的和用心。書籍是人類文明重要載體。在人類的歷史上,人們不分種族、不分語言、不分國別,對讀書的重要性所達成的普遍共識,跨越了意識形態的藩籬和時空的阻隔,是一個古老的且常說常新的話題。但是,獨立、具體地把閱讀作為一種藝術學科門類的存在來進行學術討論、研究和著述,的確是一個十分新鮮的命題,不僅有意思,而且有意義。因此,可以說聶震寧以先覺者的姿態,用《閱讀的藝術》為我們敲開了閱讀藝術殿堂的大門。
的確,人類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僅其本身具有廣義上的藝術屬性,而且在各自的理論和實踐層面也具有藝術存在。何謂藝術?誠如聶震寧在自序中所言:“人類某一行為的藝術,通常指的是某一行為的價值理念、思維方法和行為方法。用最普通的話來說,大體就是對某些事怎么看和怎么做,也就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通常講的:把事情看得清楚一點,把事情做得漂亮一點?!边@一段話看似大白話,卻以樸素的語言道出了藝術的真諦。
《閱讀的藝術》分為“閱讀的哲思”“閱讀的方法”“閱讀的隨想”“閱讀的筆記”四個部分,理論聯系實際,虛實結合,意蘊相生,環環相扣,層層遞進。聶震寧以其嚴謹的態度、辯證的邏輯、鮮活的語言、大膽的思考,在向我們設計問題的同時提供了解決問題的方案。從我個人閱讀的感受來說,這四個章節分別向我們提出了四個問題,即:閱讀是什么、閱讀靠什么、閱讀為什么、閱讀干什么。顯然,解決了上述閱讀的四個“什么”,《閱讀的藝術》就能夠指導我們如何實現“藝術地閱讀”,從而在他的啟發下,讓我們對藝術這個概念又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藝術是名詞,也是動詞;藝術是宏觀概念,也是具體現象;藝術是過程,也是結果;藝術是科學技術,也是方式方法;藝術是抽象的,也是具象的;藝術是陽春白雪,也是下里巴人。
作為著名出版家,聶震寧閱書無數,是一個在出版戰線摸爬滾打、久經沙場的大家。在《閱讀的藝術》中,他冷眼旁觀、靜默觀察、激濁揚清,敢于講真話。比如,在《閱讀的好時代和壞時代》一文中,他對出版界和讀書界并沒有一味地唱贊歌,對出現的“壞時代”作了十分專業且入木三分的總結。他直言不諱地寫道:“閱讀首先要有可讀之書,然而,現在是好書常有,心儀之書卻不常有。好書都躲藏在海量的書籍里面。讓讀者如何找尋?出版人、出版社、書店都說所出之書均為好書,媒體總是要按照出版人的一些希望來幫助宣傳,按照作者的需要幫助宣傳,這當然不是不可以??墒牵鐣θ邕^江之鯽的圖書并沒有足夠的專業評價,我們的行業內部缺乏權威可信的推薦,這就是一個嚴重的問題。盡管出版業空前繁榮,但對于閱讀來說也是空前的麻煩。書出得越多,對讀者來說反而越是無所適從,因為太多時候我們找不到適合的好書,找不到應該讀的書,找不到我們信得過的書。對讀者而言,這是一個閱讀的壞時代。”
作為著名的作家,聶震寧著述豐厚,是一個博古通今、中西融匯的專家學者型作家。在《閱讀的藝術》中,他不忘“文心”,旁征博引,但不搞高頭講章;求索“神理”,引經據典,卻又深入淺出。比如,在《重倡中國傳統評點方法》一文中,他從比較文學的視野著手,探討分析了中國文學批評存在的癥候。他一針見血質疑道:“我感到有點奇怪的是,為什么傳統評點方法竟然在現代文學里消失,而且消失得非常突然。原因復雜多樣,需要請有關文學史專家立一個專題來研究。在此我斗膽猜度,20世紀初西風東漸,正值國人因新奇而趨鶩于西方式抽象思維方法的時候,傳統評點方法在中國歷史的‘百慕大三角’時期神秘失蹤,或許一定程度上是民族虛無主義的結果?!苯又麑嵤虑笫堑卣f:“事實上,西方式的文學批評建立在抽象思維的基礎之上,歸納演繹固然長人見識,接近于現代科學;而中國傳統評點方法建立在具象思維的基礎之上,直覺體會,以意逆志,追求頓悟,卻也十分啟人心智,接近于文學本體。西方式的文學批評慣于從作品中提出問題,然后拋開作品,抽象出世界的大小道理,做自己的千古文章,文章可能深刻完整,但不一定與原來的作品緊密相關;而中國傳統評點方法緊扣本文,從作品中來,到作品中去,為作品作闡釋、作褒貶、作升華,批評未必完整深刻,但肯定與作品緊密相連。西方式的文學批評可以吸引文學以外的學者從各自專業的角度對作品的各種內涵進行批評,可能豐富深致,但也可能抓住一點而不及文學;中國傳統評點方法則非文學中人不可,因為它十分具體,局外之人在作品的通幽曲徑前必定茫茫然手足失措?!边@是有良知的、寬厚的知識分子作出的理性思考,也是知識分子的良心所在。
作為一名普通的讀書人,聶震寧是一位“讀真書、真讀書、深讀書”的好讀者。在《閱讀的藝術》中,他不僅分享了自己的閱讀經驗、體會、樂趣,而且還總結提升了閱讀的方法和目的。比如,無論是對于一個生命的個體,還是對于一個國家、民族,他提倡閱讀應該成為一種習慣,閱讀是一種生活。在這個基礎上,他又大力提倡讀書要做到“動口”“動手”“動心”這“三體聯動”,從而才能享有“讀以致知”“讀以致用”“讀以修為”“讀以致樂”的“四大目的”。
藝術來源于實踐?!堕喿x的藝術》自然就是聶震寧閱讀、編輯、創作實踐的經驗結晶。作為晚輩,我和震寧先生一樣,職業是出版人,同時搞業余文學創作。我把自己的這種雙棲模式定義為“文學、歷史、學術的跨界跨文體寫作”,并從中頗有收獲和感悟。也正因有了這種真切的經驗和體悟,我在閱讀聶震寧的《閱讀的藝術》時,更加感受到聶震寧“跨界跨文體”寫作的爐火純青,以及他文字散發的溫度、研學的深度和思想的高度,可親、可學、可敬。
“閱讀是技術,更是藝術!”為了推廣國家全民閱讀計劃,聶震寧邊干邊讀、邊讀邊寫、邊寫邊悟,先后著述《舍不得讀完的書》《閱讀力》《書是香的》《改變:從閱讀開始》等四本佳作,持續助力這個閱讀的好時代,精衛填海,久久為功,令人感佩?!胺_書就看,合上書就忘?那是因為你沒有發現閱讀的門道,沒有獲取閱讀的力量!”《閱讀的藝術》腰封上的引導詞也是別具匠心,恰如其分地道出了聶震寧的良苦用心?!堕喿x的藝術》是聶震寧第五部閱讀學研究方面的專著,裝幀設計也十分精美典雅,尤其是他親自精選的近70幅插圖,出自法國著名版畫家、雕刻家古斯塔夫多雷之手,充實飽滿,質感強烈,在閱讀的同時真切增添了另一種藝術的享受。
“閱讀,不怕從零開始,只怕從未開始。”在這篇不算評論文字的最后,我重復借用聶震寧的名言,感謝他為這個閱讀的好時代、為廣大讀者做了一件“天下第一等好事”,也希望通過《閱讀的藝術》引導更多的人們熱愛、堅持做這“天下第一等的好事”,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讓閱讀成為一種生活,讓閱讀成為一種藝術。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