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論文還沒寫完,然而牛頓、莎士比亞都曾在隔離期間創作力井噴
全球各地的人們大多仍處在居家隔離模式,表面上大家的工作和生活似乎陷入了停滯狀態,然而這不代表效率會降低,有些人反而在隔離狀態下才能更好地工作。
比如最近在家閉關寫作的喬治·馬丁就表示將在疫情結束前寫完《權力的游戲》終結篇,要知道,這部書他已經寫了二十多年。
大文豪莎士比亞就是在一次大流行病期間寫出了《李爾王》、《麥克白》等傳世經典之作。歷史上還有一些偉大的科學家、藝術家和作家也是在隔離期間迎來了創作力的井噴。
威廉·莎士比亞

17世紀早期,黑死病迫使倫敦的劇院關閉,莎士比亞正在國王臣民劇團當演員并擔任股東。幾周后死亡人數超過30人,官方規定公共劇場必須關閉。這意味著1606年的大部分時間,倫敦的戲劇行業都處于癱瘓狀態。突然發現自己沒有了穩定工作但卻有了大量自由時間的莎士比亞開始投入寫作。他在這一年內就寫出了《李爾王》、《麥克白》和《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
艾薩克·牛頓

1665年,在牛頓20歲出頭的時候,史上最后一次黑死病大瘟疫在英國暴發了。劍橋大學停課了,于是牛頓回到大約60英里(97千米)開外的家族莊園,繼續做自己的研究。在那個年代,他不用回復教授的電子郵件,也不用上網課,沒有了條條框框的束縛,他反而做出了突出成就。這位年輕的數學家在隔離期間寫出了自己最杰出的一些著作,在這期間寫的論文奠定了早期微積分學的基礎,在臥室里玩棱鏡的時候發展出了自己的光學理論。這也是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萌芽的時期。或許蘋果沒有砸到牛頓的頭上,但是他窗外的一棵蘋果樹可能給他帶來了啟發。
愛德華·蒙克

《吶喊》的作者愛德華·蒙克不僅目睹了西班牙大流感改變了周圍的世界,1919年初他居住在挪威期間自己也被感染了。但是蒙克沒有淪為疫病的受害者,而是繼續創作偉大的藝術作品。身體剛好些,他就拿起自己的繪畫工具開始描繪當下的身體狀態。在這幅《患西班牙流感后的自畫像》中,可以看到頭發稀薄、面容憔悴的蒙克坐在病床前。

托馬斯·納什

托馬斯·納什是伊麗莎白一世時代的劇作家,他和莎士比亞是在同一時期成名的。1592年,黑死病襲擊倫敦時,納什逃到英國鄉下去躲避瘟疫。就是在這個時候他寫出了《夏天的遺囑》,這部戲劇反映了他在大流行病期間的經歷。
其中很有名的一段是這樣寫的:
此生永訣,人間極樂;
世事總是無常;
人生貪戀的歡喜;
死亡視之若塵埃;
無物逃脫死的箭頭;
生老病死。
主啊,賜我以仁慈!
喬萬尼·薄伽丘

佛羅倫薩作家、詩人喬萬尼·薄伽丘親身感受到了黑死病的影響。1348年當黑死病襲擊佛羅倫薩時,他的父親和繼母都染病而死。薄伽丘逃離了城市,躲到托斯卡納鄉下,從而在疫情中幸存了下來。在這期間,他寫出了《十日談》,這是一部中篇小說合集,敘述的是瘟疫期間一群朋友在一座鄉間別墅中隔離時給對方講的故事。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