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世藏書》亮相書博會 吸納《四庫全書》精華,匯為166冊約2億字
正在西安舉行的第29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上,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型古籍叢書《中華傳世藏書》引人注目。這是一套囊括從先秦到晚清歷代重要典籍的大型叢書,共收入歷代典籍691種,匯為166冊,總計17.6萬頁,約2億字,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和北京國學時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國學網),依托全國數十所高校及科研機構100多位古籍專家,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AI)編纂而成。從策劃到付諸出版,歷時八年,耗資千萬元。
按傳統的四部分類法,全書分為經部、史部、子部和集部,四部之下又分29個子類。它薈萃了中華古代文明精華,凝聚了5000年華夏智慧與文化結晶,囊括了中國歷代最有思想與藝術價值的作品,從政治、軍事、文化、藝術等各方面全方位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文明成就,全面繼承了中國歷代古圣先賢的文化遺產。
《中華傳世藏書》的前世,是編纂于清代乾隆年間的《四庫全書》。《四庫全書》收書3460余種,字數超過7億,集歷史、文化、科技等學科知識于一體,幾乎囊括了中國近千年的經史子集。但《四庫全書》過于龐大,后人使用甚為不便,加之編成至今兩百多年來,又有不少未收卻很重要的典籍被發現,大量新的重要典籍問世。《中華傳世藏書》吸納了《四庫全書》的精華,兼收中國歷代重要典籍,全書卷帙浩繁,不僅可供圖書館、資料室收藏,也可進入尋常百姓人家。
所收各書均以傳世善本或公認最好的通行本為底本,汲取了近30年古籍整理研究的眾多成果,以總字數達20億字的超大規模古籍數據庫——《國學寶典》為依托,借助國學網自主研發的自動校對、自動標點、自動排版三大核心技術,精心編輯,精心校勘,保證了全書的文獻價值和極高的收藏價值。為更好地服務當代及后世讀者,全書采用簡體橫排并加標點,隨文配有數千幅版刻插圖和重繪矢量圖,大大提高了古籍的可讀性。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