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名書中的似水光陰

《書人書事——我收藏的簽名本》
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呂振著
簽名書又稱簽名本,是指由作者、編者或譯者親筆簽名的書。對于愛書之人,簽名書有特殊的意義,通過題款內(nèi)容和字跡,能看出作家的性情,能看出作家與受贈者之間的關(guān)系,還能了解不少文壇掌故,這既是人與人之間情感交流的記錄,也是文學(xué)傳播過程的反映,所以說,作家墨跡,值得珍惜。
每當(dāng)勞碌了一天夜晚回到家中,或者周末休息的時候,我總喜歡坐在案前翻閱舊書,和這些經(jīng)過歲月洗禮且飽含思想精華的書籍進行心靈溝通。輕輕打開素雅的封面,一行勁秀的字跡映入眼簾:請某某先生指正,作者于某年某月。每次撫摸到作者簽名的時候,我便會不由自主地產(chǎn)生遐思,想象著許多年前的某一天,在書房中,這位作者剛剛出版了一本新著,他將書小心翼翼地放到桌上,心里蕩漾著一種成就感和期盼與友人分享的喜悅。他翻到書的扉頁,提起飽含濃墨的筆,寫下了上面的話。而后,他合上書頁,可能會撫摸書本良久,回憶著自己寫作的甘苦,品味著他和被贈者之間的情誼,思考著該書面世后可能得到的褒獎或批評,這一切,在作者的心中蕩起了無限的漣漪……這就是簽名書的魅力所在。
我從大學(xué)開始喜歡收藏簽名書,本科和研究生讀的都是中文系,畢業(yè)后又從事文藝工作,所以閱讀視野和興趣愛好大都集中在文史哲領(lǐng)域,尤其以中國現(xiàn)當(dāng)代文學(xué)作品和學(xué)術(shù)專著為主。我收藏簽名書的來源主要有三個:一是作家或?qū)W者直接贈予,二是師友轉(zhuǎn)贈,三是從全國各地的舊書店或舊書網(wǎng)上淘來。日積月累,如今也有七八百冊。
簽名書種類不同,價值各異,什么樣的簽名書才是有價值的呢?我認為:簽名有上款,自然比沒有上款好;贈書者和受贈者是名家,或者一方是名家,自然比非名家好;所贈之書是作者的代表作,自然比其他非代表作好;除了上款和日期,若還題寫幾句贈言,自然比只有上款好;若是毛筆題寫,自然比鋼筆圓珠筆題寫好;如果再有著者鈐印,自然比沒有印章好。總的來看,最值得收藏的簽名書應(yīng)該是名家簽贈名家的代表作,有毛筆題款、贈言、鈐印。當(dāng)然,這種簽名書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我收藏的簽名書中,有一些自己特別鐘愛的名家簽贈本,比如夏衍簽贈周明的《夏衍論創(chuàng)作》、丁玲簽贈黎辛的《我的生平與創(chuàng)作》、蕭軍簽贈白舒榮的《蕭軍近作》、陳伯吹簽贈孔羅蓀的《中國鐵木兒》、嚴(yán)文井簽贈張畢來的《嚴(yán)文井散文選》、端木蕻良簽贈葉至善的《曹雪芹》、劉白羽簽贈杜宣的《劉白羽散文選》、駱賓基簽贈王瑤的《駱賓基短篇小說選》、曾卓簽贈徐遲的《美的尋求者》、袁鷹簽贈諶榮的《袁鷹散文選》、錢谷融簽贈王元化的《〈雷雨〉人物談》等。這些簽名書既能看到名家墨跡,又有獨特的史料價值,還可以延伸出不少故事。
例如從丁玲簽贈黎辛的書,來進一步考察二人的關(guān)系。黎辛1942年4月從延安魯迅藝術(shù)學(xué)院分配到《解放日報》工作,丁玲是他的直接上司。黎辛曾回憶,自己在延安吃的最好的一頓飯,就是丁玲請他吃的烤饃片和香腸。1955年丁玲、陳企霞被定為“反黨小集團”后,黎辛也受到牽連,1978年才平反。這本丁玲在1983年簽贈給黎辛的書,是他們渡盡劫波情誼在的有力證明。例如駱賓基簽贈北大教授王瑤的書,駱賓基在扉頁題簽:“王瑤同志指正駱賓基1981年六月24日于馬公寅初百年壽辰紀(jì)念會”。經(jīng)查閱資料發(fā)現(xiàn),1981年6月24日上午,北大原校長、著名社會學(xué)家馬寅初在北京醫(yī)院度過百歲壽辰,北大為馬老舉行任教65周年和百歲壽辰慶祝會,邀請許多作家學(xué)者出席,王瑤、駱賓基都參加了此次祝壽會,在會上,駱賓基將新出版的《駱賓基短篇小說選》贈與王瑤。一本書見證了一個重要時刻,連接起了三位重要人物。
簽名書的收藏,還要注意辨別真?zhèn)巍,F(xiàn)在有些書商為了追求經(jīng)濟利益,制造出許多模仿名人墨跡的簽名書,流通到市場上,要通過一些細節(jié)進行甄別。比如和該作家其他真跡比對字跡,看簽字的運筆方式,比對印章刀痕凹凸點和刻印功夫,研究書籍出版時間、版本和簽贈年代,考察作者和受贈者之間的關(guān)系,以及作者和受贈者當(dāng)時生活的城市,舊書購于哪個城市等,這需要綜合的知識積累和經(jīng)常翻閱名家真跡鍛煉眼力。
因為喜歡收藏簽名本,一些關(guān)于簽名本的著作就進入了我的視野,比如于潤琦編著《唐弢藏書簽名本風(fēng)景》、曹正文著《珍藏的簽名本》、陳子善著《簽名本叢考》等。看了這些書后,覺得很有意思,于是也想寫一點這方面的書話文章。去年是新文學(xué)發(fā)軔100周年(1917—2017),我從自己收藏的簽名書中挑選了100本,包含60位作家、40位學(xué)者,每本書寫一篇小文章,用這種個人的方式紀(jì)念新文學(xué)百年歷程。目前,這本20多萬字的《書人書事——我收藏的簽名本》已由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這本小書的寫作,是讀書藏書的副產(chǎn)品,是與師友們交游憶往的副產(chǎn)品,生命中有這些人、這些書,是一筆不可多得的精神財富,以書話的形式將此記錄下來,以圖片的形式將作家墨跡展示出來,與愛書者分享,供研究者參閱,也算實現(xiàn)了作為愛書之人的一個小小心愿。
王實甫在《西廂記》里寫道:“量著窮秀才人情則是紙半張”。自古文人多寂寥,禮尚往來也就是幾杯薄酒,幾篇詩文,秀才人情紙半張,再也沒有其他值錢的東西可以相贈。正如這些簽名本,雖然不是金銀財寶,但也是文人友誼的見證。有的人以為是廢紙一堆,可對于熱愛文學(xué)熱愛藏書的人,這承載著“秀才人情”的幾張紙、幾本書極其珍貴。我很慶幸自己與書結(jié)緣,以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從讀書藏書中追尋文壇舊事,感受似水光陰。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